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开讲

李安:不要放掉心中最可贵的“惑”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娱乐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00826_c7e883e0350f2efa0daaf3c3e1e795ff.jpg


  这是一次特殊的电影大师班交流现场。
  以往大师开讲,台上精彩、台下满堂,大家的交流在热闹的气氛中相互碰撞。因为疫情原因,2020年北京国际电影节电影大师班的大咖们开始尝试“云讲”。
  8月25日上午,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李安导演大师班在怀柔雁栖湖举行,李安导演通过视频连线与观众探讨“东方表达与数字技术”。
  虽然一直在用新技术不断尝试电影的新拍法,但这个儒雅的导演却谦虚地表示自己是一个老式的电影工作者,“老实讲,电影越拍越困惑。”
  现场,李安跟年轻导演交流和解决他们的“惑”,也表达着自己的“惑”。
  40岁导演的“惑”
  永远不要放掉心中最可贵的惑
  大师班上,创作出《娜娜》《喊·山》等作品的青年导演杨子,向李安提出了40岁导演面临的困惑。
  李安直言,作为一个艺术家,“惑”其实是很重要,如果觉得自己不惑的时候,拍出来的电影就会很乏味。“做电影的人,重要的是真实地表达自己,去表现你搞不定的东西、困惑你的东西,这样你才能够面对。”
  李安说,如果想做一个诚恳的电影创作人,就需要不断地去发现自己的惑,然后真诚地呈现出来,“我觉得这个东西是最可贵的,希望你永远不要放掉心里那个惑。”
  现场,刚完成导演处女作并入围本届北影节主竞赛单元的《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想知道,李安导演这个年纪还在拍电影的感受。
  没想到李安沉默了一会儿,先抛出4个字“一言难尽”。然后说:“我有一个自豪事情,就是我一直在找我纯真的东西。这些年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越拍经验越多,搞不定的事情越少,题材的寻找越难。”
  改编的“惑”
  忠于小说拍烂电影或毁掉小说拍好电影
  李安很多电影都改编自小说,比如《理智与情感》《卧虎藏龙》《色·戒》《断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等。在北影节大师班上,关于小说改编的困惑,是很多电影人遇到的问题。
  李安直言,如果想把小说拍成一部电影,就不要做小说的翻译,那样本身没什么意思,也注定不会成功。而且,电影不能像小说那样有那么长的篇幅,只有两个钟头,“所以电影不要做太大,需要很精准打到某一处,在结尾的时候让大家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受,这种感受不能用笔墨形容,就需要让电影传达。”
  李安谈到了自己的经验,他通常在读小说的时候不太注重细节,而且大概只看一遍,因为他怕再看下去会进到那个小说里面。李安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什么东西打动到你,就是你想做的东西。“在我们业界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则:你可以忠于一个小说,拍一个烂电影,或者毁掉一个小说,拍一个好电影。”
  创新的“惑”
  我最安全的舒适圈是冒险不冒险我会焦躁不安
  李安的电影创作一直追求变化,在拍完“家庭三部曲”《推手》《喜宴》《饮食男女》之后,他又执导了名著改编的英文电影《理智与情感》、武侠片《卧虎藏龙》、西部爱情片《断背山》、3D冒险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3D/4K/120帧的《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与《双子杀手》等,他总是在尝试不同题材类型来挑战自己。
  现场,导演杨子向李安请教题材的选择,“青年导演应该走出舒适圈,还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题材里打透?”这个问题,也是很多青年导演面临的又一大困惑。
  李安说,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个人情况不同,但以他个人经验而言,“我最安全的舒适圈就是冒险,如果不冒险的话,我是非常焦躁不安的,这是很奇怪的心理。我个人觉得应该冒险,不然观众会嫌弃,这会让我非常紧张。”
  话虽如此,李安在第一次拍数码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时候,也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第一次接触到立体,拍到一半感觉很糟糕,不知道该怎么拍电影了,因为3D是我不熟悉的。我像‘少年派’跟一只老虎在太平洋漂流一样,很惶恐,我相信的东西都在幻灭中。所以我必须找到一块新的浮木,找到跟观众沟通的方法,我觉得我还在学习阶段。”
  在谈到技术时,李安也坦言,过去10年自己受到很多打击,但仍会选择继续下去,“很多血泪往肚子里装,非常困难,因为你要和整个工业界去斗争。”

  山西晚报特派北京记者 李霈霈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