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点 标题 图文
    • 博物画家曾孝濂:“大自然是源头,亦是老师!”

        中新网昆明6月29日电(记者 胡远航)“我是曾孝濂。一个画画的老头儿!画了一辈子花鸟鱼虫、森林大地……没画够!现在年纪大了,但还想再折腾几年,争取完成‘水墨生态’创作计划。

      2024-07-01 08: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点赞!高考生三闯火场抱出2位老人

        近日,四川蓬溪,一村民家房屋起火。今年刚参加完高考的吴彬彬住在附近,三次勇闯火场,先后抱出2位老人,并关闭了电闸。

      2024-07-01 08:37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操作11步才能看?酒店电视“乱象”这样治理

        打开电视看节目理所当然。然而很多人旅行住酒店,都会感到酒店的电视看起来非常不方便,要么是遥控器多,开机操作复杂找不到台,要么就是电视频道少、画面不清晰,各种问题严重影响收视体验。

      2024-07-01 08:33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为何网友纷纷自愿签署“在外互帮父母协议”?

        将心比心,多维度推进、细节处入手,凝聚众力建好老年友好型社会 【关键词】“在外互帮父母协议” 【事件】为了让出门在外的老年人都能及时得到帮助,社交网络上,一份自发形成的“在外互帮父母协议”悄然流行。没有约束条款,甚至缺少统一内容,这份协议却得到了众多网友的留言支持,纷纷表示“自愿签署”,并分享转发,呼吁大家出门在外,都尽己所能伸出援手——“这一次我来帮助你的父母,下一次你帮到的或许就是我的父母”。

      2024-07-01 08:33    来源:人民日报
    • 交警铁骑的“生死时速”:8公里路途用时6分多钟送医

        中新网南京6月27日电 (侯天骄)点赞数达47.5万人次,评论数超4万条……长6分多钟的视频一经发布,便收获了大量网友的点赞、评论。原来,江苏南通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七大队铁骑队员近日在执行任务时,收到紧急指令:“一名儿童摔伤后脑需紧急送往通大附院救治,家属车辆正在由通州铁骑带路护送进入市区,请你们做好交接,以最快速度将其带至医院。

      2024-06-28 15: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庄稼院里的轻骑兵”:脚下有泥,心中有光

        “新农村,新气象,党的光辉照山乡。宝石湖水翻波浪,老头山下致富忙……”近日,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到人民中间去”乌兰牧骑交流演出活动正式拉开帷幕。

      2024-06-28 15:02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叫醒文物里的神兽:“马踏飞燕”为啥不拍正面照

        甘肃省博物馆的青铜“马踏飞燕”正面照。作者供图 河南省博物院的汉代绿釉陶狗。

      2024-06-28 15:02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乡村孩子,用4万张照片记录心事

        乡村孩子常常是被讲述的客体,承受着外界的想象或是偏见。来自云南、甘肃的9所乡村中小学孩子拍下的4万张照片里,有他们要讲的乡村故事,或许不太一样。

      2024-06-28 14:56    来源:中国青年网
    • 轮椅上的“瓷娃娃”大学毕业被保研

        来自山东省济宁市邹城的徐辰杰,因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身高仅1.2米,易骨折的他被称为“瓷娃娃”。四年前,他参加高考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山东大学。

      2024-06-28 14:55    来源:扬子晚报
    • “武当杰克”:在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路上前行

        一袭道袍,身形高大,棕色长髯,他长发盘在头顶,背着一支洞箫。这个颇有仙风道骨的西方面孔,在正于福州举行的2024年“鼓岭缘”中美青年交流周活动上引人注目。

      2024-06-28 10: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在华留学生安徽“打擂” 用文化打开了解中国的大门

        中新网合肥6月27日电(储玮玮)“在我的家乡流行喝绿茶。因为爸爸是做国际贸易的,我喝的第一口绿茶就来自中国。

      2024-06-28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德国人“咖啡老林”:让世界爱上云南咖啡

        来自德国的林德恩(Eric Baden)走到哪里都带着他的“奖章”。 “这是我在云南咖啡豆大赛担任评委得到的纪念章,这是云南豆风味图……”林德恩近日接受专访时指着围裙上的纪念奖章介绍说,“我参加咖啡相关活动时都会带着,这是我向别人介绍云南咖啡的好方式。

      2024-06-28 1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突然走红网络的普通劳动者如何破解流量之困?

        阅读提示 近年来,随着全民创作氛围的兴起,不少普通劳动者因为某个被拍下的工作场景而走红网络。《工人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这些处于聚光灯下的普通劳动者因为突然的关注而收获了一段不同的人生体验,但也承受着由此带来的压力和烦恼。

      2024-06-28 10:32    来源:工人日报
    • 演艺市场何时告别“奇葩票”

        花大力气抢到演唱会门票,入场后却发现买到了“冤种位”,承重柱后的“柱子票”、角落里的“墙根票”、厕所后的“厕所票”……满心期待的视觉盛宴变成“听个响”,各类花式遮挡的“奇葩票”屡见不鲜,极大影响观看体验。 近期,国内文化演出市场火爆,不少观众反映,大部分演唱会不支持在线选座,消费者无法提前获知现场座位示意图、位置有无遮挡等情况,购票入场后才发现位置很“奇葩”。

      2024-06-28 10:3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一些咖啡店员的“火气”从何而来

        近日,发生在Manner咖啡店内的纠纷火速在网络上发酵。相关视频显示,一家门店内,有顾客与女店员产生争执,顾客称要投诉该店员,随后店员将咖啡粉泼向该顾客并大喊:“你投诉呀!”而在另一家门店,有顾客因等待时间过久向男店员发出抱怨,店员回复表示“可退单”后,引发顾客不满,双方随后发生肢体冲突。

      2024-06-27 14:50    来源:中国青年报
    • 电视剧都不敢这么演!缉毒警卧底侦查连续偶遇同事

        “不能相认,也不敢相认,营区以外,同事不知道我的身份是‘警察’还是‘毒贩’”…… 在清水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有一位非常“高冷”的警官,在单位以外的地方总是撇过脸,拒绝和同事打招呼。他就是缉毒民警李卫国(化名),先后参与毒情线索摸排专案侦办等勤务300余次的他,化妆侦查期间曾连续两次偶遇同事,因“没打招呼”,才与危机擦肩而过。

      2024-06-27 14:49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 “90后”遇上“千年名果” 新农人玩出乡村共富新花样

        中新网嘉兴6月26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经营家庭农场、种植槜李果树、尝试农村电商、参与“山海协作”……在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一位“90后”乡村“斜杠青年”,将传统农产品与现代商业模式巧妙结合,把农业玩出了新花样。 1994年出生的朱乔煜是海宁市袁花镇双丰村人,一头扎进农业领域化身新农人,已经有十年时间。

      2024-06-27 14:45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单腿单臂中国小伙骑行非洲 为当地人装假肢获外交部发言人点赞

        近日,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一段中国残疾自行车骑手郭少宇在非洲为当地男子制作安装假肢的视频引发了广大网友的关注,林剑还称赞郭少宇此举为当地带来希望,并表示“善举不分国界”。6月25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联系上了视频中的残疾骑手郭少宇,自小因触电失去一只胳膊和一条腿的他,曾是一名残疾人自行车运动员,还获得过残运会自行车比赛亚军。

      2024-06-27 14:44    来源:扬子晚报
    • 150万“扶贫资金”免费领?小心掉入“刷流水”骗局

        “免费领150万‘扶贫资金’,全程无须缴纳任何费用,只需提供收款账户进行审核”。这种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其实是“刷流水”骗局抛出的“诱饵”,诈骗分子会以申领人银行卡不合格为幌子,提出给事主“包装银行卡流水”,将所谓“专用资金”存入其卡中,再声称给贫困山区做公益转出钱款,以此种方式完成“洗钱”。

      2024-06-27 14:43    来源:扬子晚报网
    •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 “成年人的少年宫”持续走红“一课难求”

        有着年代感记忆的“夜校”,近年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喜欢。被誉为“成年人的少年宫”的“青年夜校”,从走红到持续火热,正成为年轻人夜生活一种新的打开方式,目前依旧“一课难求”,有的还需要“摇号”。

      2024-06-27 10:26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中国好人”姚宝熙离世:一根皮带用18年 公益捐款千万元

        中新网金华6月18日电 (钱晨菲 成超)6月17日16时07分,“中国好人”姚宝熙因病抢救无效与世长辞,享年89岁。姚宝熙曾于2021年获得“中国好人”荣誉称号,他省吃俭用、热心公益让很多人感动。

      2024-06-19 08: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汉服经济”持续扩圈 年轻人玩出新职业

        中新网绍兴6月18日电(项菁 戚罗燕)从影视妆造、写真拍摄到日常穿搭、国风时尚……眼下,汉服已不再局限于特定场合或特定人群,而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融入各式业态。汉服持续“圈粉”,亦让年轻人玩出新职业。

      2024-06-19 08: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教师因救人致迟到被处罚?来看律师如何分析

        6月16日,“南方医科大教师因救人上课迟到被处分”词条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网友爆料南方医科大学发布一则查处通报中显示,今年5月10日《Pediatrics》课程上课前,授课的俞莉老师发现其科室的患儿病情危重疑似脑出血,遂留下来紧急处理导致未能及时赶到教室,上课迟到29分钟,最终被认定为教学差错,予以扣除当月奖金2000元、全院通报批评以及取消年度考评评优评先资格。

      2024-06-19 08:53    来源:扬子晚报网
    • 为知识付费还是被“割韭菜”?网红卖课乱象惹争议

        阅读提示 近年来,网红卖课市场野蛮生长,从业者资质良莠不齐、课程普遍同质化,网红根据自身“咖位”对课程随意定价、消费者退费维权难等问题屡见不鲜,亟须建立行业标准和消费权益保障机制。 近年来,网红卖课风生水起。

      2024-06-19 08:51    来源:工人日报
    • 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热度不断攀升——穿梭古今时空 对话千年文明

        编者按 在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许多考古遗址公园和遗址博物馆成为热门“打卡地”,吸引各地游客来到“考古现场”感知文化力量。 去年以来,文博游持续升温。

      2024-06-18 11:56    来源:光明日报
    • 受追捧的乳胶枕里,暗藏了多少“刺客”?

        最近几年,乳胶系列产品很受消费者追捧,尤其是乳胶枕和乳胶床垫。然而,针对乳胶产品的投诉却越来越多,部分商家对自己生产的乳胶产品的宣传和消费者的亲身体验之间,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2024-06-18 11:55    来源:羊城晚报
    • 一名旅客藏匿176只活体寄居蟹进境 被拱北海关查获

        中新网6月18日电 据海关总署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拱北海关所属闸口海关在拱北口岸截获176只活体寄居蟹,经实验室鉴定均为澳洲陆寄居蟹。 5月18日19时许,澳门女子黄某经拱北口岸旅检大厅海关“无申报通道”进境。

      2024-06-18 11: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 别让彩礼失了“礼”:拒绝高价彩礼 青年在行动

        彩礼该不该有、彩礼的本质是什么、彩礼怎么使用……最近,有关彩礼的话题多次登上热搜榜。 作为男女双方缔结婚姻过程中的一项传统礼仪,彩礼蕴含着对新人的美好祝愿。

      2024-06-18 11:54    来源:中国青年报
    • 肆意模仿蹭流量 毫无限度的名人“模仿”该严管了

        手持篮球、穿着科比标志性的24号球衣,直播间播放《see you again》等背景音乐,直播内容显示“模仿秀,孩子们,我回来了”……近日,一名男子在直播时模仿已故篮球明星科比引发热议。 当下,在各大直播间,类似的模仿比比皆是,长相、举止、衣着乃至网名都与明星非常相似。

      2024-06-18 11:53    来源:法治日报
    • 高铁上“穿针”练缝合的小伙,满分!

        近日,连云港至南京的高铁上,一名专注于“穿针引线”的小伙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原来,小伙是一名医学生,期末考核将至,他正在练习缝合术。

      2024-06-18 08:46    来源:扬子晚报
    • 直播拆盲盒竟暗藏亿元赌局 警方揭秘盲盒赌局真相

        盲盒,作为当下的一种潮流玩具,精准地切入了年轻消费者的市场,但一些不法分子却看准了盲盒随机性强、成本低廉、有惊喜感等特点,精心设局,实施网络赌博违法犯罪行为。近日,甘肃兰州警方就破获了一系列以盲盒为载体的网络赌博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44名,查实涉赌资金1.1亿余元。

      2024-06-18 08:45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 蜡染体验记:“洋弟子”的多元文化交融之旅

        中新网北京6月17日电 (黄钰涵 张子怡 杨丽)仔细描绘图案、用蜡液勾勒线条、以鲜艳的染料晕染布料……日前,走进北京交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文化纽带:中马人文交流五十载”纪念活动,一场别开生面的马来西亚蜡染体验活动让来自马来西亚的“洋弟子”与中国同学共聚一堂,了解中马两国蜡染艺术异同,开启一场多元文化交融之旅。 沉浸蜡染世界 感受多元文化交融 “先用铅笔把图案描绘出来,最主要的环节是用蜡刀蘸取蜡液,描绘它的边框……”马来西亚留学生谢恺恩为同学们演示如何制作马来西亚蜡染,只见她一边讲解,一边娴熟地勾绘图案、染色,不一会儿鲜艳的花朵图案便于布料上“绽放”。

      2024-06-18 08: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 “与火共舞”的熔炼工人:“火眼金睛”精准判断炉温

        中新网兰州6月17日电 (王牧雨 田鹏鹤)走进熔炼车间,一股热浪便扑面而来,机器的轰鸣声,铁锤的敲击声,高温、粉尘和噪音,这些都是甘肃省劳模张晓平的工作日常。而他在同事们的口中还有一个特别的外号“行走的测量仪”。

      2024-06-18 08:43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火车站“写错字”的兰州:超chill的“兰哈顿”

        随着旅游旺季来临,天南海北的游客涌入兰州。作为老牌地标建筑之一,兰州火车站常常和俏皮的马踏飞燕,被游客压缩进一张老照片,标榜“到此一游”。

      2024-06-18 08:43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 泥感、水感、奶油感……年轻人为何热衷“捏捏”

        覆盖着一层白霜的蓝莓、顶着一团蓬松奶油的面包、撒着海苔碎的煎蛋……这不是美食合集,而是“捏捏”展示。捏捏,即硅胶慢回弹类玩具,一种在十几年前就曾出现的小玩具,如今从小卖部的角落摇身一变登上了社交媒体的热门。

      2024-06-17 15:11    来源:扬子晚报
    • 被AI改变的教与学 AI如何改造我们的教育

        在全球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人工智能(AI)技术正逐步渗透到各行各业,其中教育领域也在这场技术变革中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转型。从深度重塑传统教育模式,到精心打造个性化学习路径,AI技术正引领着一场教育的深刻变革。

      2024-06-17 15:10    来源:中国青年报
    • 旅游行为不文明,游客被景区纳入黑名单

        6月9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发布不文明行为通报称,主播朱某某因长期利用民宿阳台等处对该中心神树坪基地非展区进行直播,被终身禁止进入该中心各基地参观。 而在不久前,5月3日,游客孙某某、张某、杨某因在该中心神树坪基地发生肢体冲突等行为,严重扰乱园区秩序,同样被终身禁止进入该中心各基地参观。

      2024-06-17 15:10    来源:法治日报
    •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七仔”未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

        中新网6月17日电 秦岭大熊猫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号16日发布《关于大熊猫“七仔”相关情况的澄清声明》。近期,网络上出现关于“陕西人民保护大熊猫‘七仔’,阻止其出国”的传闻,经核实,此信息为不实内容。

      2024-06-17 15: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 火车站“写错字”的兰州:超chill的“兰哈顿”

        随着旅游旺季来临,天南海北的游客涌入兰州。作为老牌地标建筑之一,兰州火车站常常和俏皮的马踏飞燕,被游客压缩进一张老照片,标榜“到此一游”。

      2024-06-17 15:08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 性格测试被一些企业当成招聘“硬杠杠”,靠谱吗?

        阅读提示 针对一些企业将性格测试作为招聘门槛的情况,有的求职者认为其存在不科学之处,甚至可能成为就业歧视的“新马甲”。对此,专业人士认为,考察求职者是否适合岗位应多角度进行,心理测试结果可能仅反映测试者短时状态,企业招聘时不宜将其作为决定因素。

      2024-06-17 08:42    来源: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