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大地渐回暖 春耕备耕正当时】蔬菜大棚里的增收实践
——长治上党区景家沟村见闻
【三晋大地渐回暖 春耕备耕正当时】蔬菜大棚里的增收实践
——长治上党区景家沟村见闻
种植户正对蔬菜秧苗进行管护。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向峥摄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记者走进长治市上党区郝家庄镇景家沟村,一个个蔬菜大棚整齐有序地排列在田间,种植户有的忙着对蔬菜秧苗进行管护,有的忙着将成熟的蔬菜装筐、搬运,一派繁忙景象。
在村民陆新民的黄瓜棚内,记者看到,他正和家人对秧苗进行整枝、打叉、吊秧。他告诉记者,家里有黄瓜和西红柿两个蔬菜大棚,眼下,西红柿已经开始采摘出售,再过一段时间,黄瓜也可以上市销售。
“黄瓜估计到4月中旬就可以出售,产量好的话可以达到1.5万公斤,价格按去年每公斤4元算的话,收入就是6万元。今年西红柿的价格也不错,相比春节前价格要好,估计可以有更多的收入。”陆新民对记者说。
在景家沟村,还有30余户和陆新民一样的村民种大棚蔬菜。村民尚晓东种大棚蔬菜已经有5年了,今年种了两个棚的西葫芦。这两天,他正忙着采摘成熟的西葫芦,并装筐运往农产品物流园区进行销售。“按照每公斤5元的市场价格,这两个大棚的西葫芦能给家里带来将近10万元的收入。”村民尚晓东高兴地说。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景家沟村结合村域特点,积极鼓励和引导村民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全村蔬菜产业逐步向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模式转变,走出了一条以大棚经济为主的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通过发展大棚蔬菜种植,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大家的种植积极性,我们村现在有60个大棚,还有4个春秋棚正在建设。接下来,我们村“两委”要协调好土地,给村民提供便利,再建20个大棚,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景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李海峰说。
本报记者冯毅松 通讯员赵彦杰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