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外游泳馆 离我们还有多远

——由冬泳引发的游泳场馆建设话题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30103_0902cbc4cb51591463990936e929fdbd.jpg

长治冬泳姐妹团亮相全国邀请赛。

20230103_5e7b29f5ce0a91be63ff2cf3e0ccb12c.jpg

长治冬泳爱好者在游泳后合影。

20230103_75adacb7a9bd5b00199d2a7005d17954.jpg

长治横渡琼州海峡第一人魏建国与冬泳爱好者合影。

20230103_069bb197f6c95c572365e9ad4165b603.jpg

太原汾河公园内的冬泳训练基地。


  每到冬天,在许多北方城市都有冬泳爱好者不惧严寒,勇敢地跳入水中,向人们展示挑战生命极限的壮美画卷。他们像一道道风景,向全社会诠释着冬泳的快乐和魅力。
  人们在享受游泳乐趣的同时,更多地在感叹:室外游泳馆,离我们还有多远?

长治
公园里有个冬泳乐园

  冬至时节,窗外大雪纷飞,大地银装素裹。
  在长治市主城区的太行公园露天游泳馆,聚集着一群冬泳爱好者。他们当中有夫妻档、父子兵;有白发老者、稚气少年……他们或在雪中嬉戏追逐,或在水中激情畅游,或在岸上奔跑健身,或在围墙边沐浴阳光,尽情地享受着寒冬的刺激和冬泳后的愉悦。这里已成为长治太行公园每年冬天的一大景观。
  据了解,太行公园露天游泳馆位于公园东侧,是按照室内标准场馆建造的露天游泳场。这里,一年四季对外开放,冬季的深水池成了冬泳爱好者们的活动场所。
  2022年12月20日,和煦的阳光再一次洒满了上党盆地,冬泳爱好者在太行公园游泳馆畅游和日光浴,享受着冬季独特的美好时刻。
  中午两点时分,记者走进游泳馆,见到了不少冬泳爱好者。他们有的在做运动热身,有的在水中畅游,有的已经游完上岸晒太阳。在游泳馆北端的围挡墙前,还有二三十位已经完成当日活动的冬泳爱好者,他们有的聊天,有的推轮、跳绳继续其他运动项目健身。
  今年84岁的李尚玉参加冬泳活动已有20多个年头。虽然年纪大了,但他每天都会如约出现在这里。先是在岸上活动热身,然后跳到水中,25米仰泳加25米蝶泳,他在水中的运动量和运动时间远远超过了年轻人。
  今年79岁的李清廉是长治市政府部门的一名退休干部。退休后,他便一头扎进游泳池。近20年来,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大雪纷飞,他从未间断。来到游泳馆,他总是先下水游泳,上岸后再和大家一起晒太阳、聊天。他的坚持、坦然,让他成了许多人的忘年交。在他的影响下,很多机关干部职工纷纷开始游泳这项运动,好多人还成了冬泳爱好者。
  老杨头是一位在北京后海边长大的“老北京”,也是这里的第一批冬泳者之一。插队后他留在了长治,一直在长治市体校工作,退休后被这里聘为救生员。他满口京腔,顶着一个光头,全身黝黑,走起路来脚步生风,跳进水里身轻如燕。每每说起冬泳,他都自豪地说:“这里是全国最好的冬泳场馆。”
  今年70岁的张琼珍一退休便加入游泳的队伍。她总是在诸如第一场雪、冬至、冬泳日等重要时间节点拍下大家游泳的图片,随后再制作成精美的视频发到大伙儿的微信群里。她带领十多个姐妹经常参加横渡比赛和冬泳邀请赛,成为行内的红人。
  在这里的冬泳者当中,还有许多上班族。他们利用午休空闲时间来冬泳、晒太阳,相当于做一次血管按摩加太阳浴的工间操。他们常说,冬泳加晒太阳,是一天中最舒服的享受。
  在这个场馆,还有许多从外地赶来的冬泳爱好者。他们或是回长治探亲度假,或是每周固定一两天时间下水。特别是春节期间,人们会看到许多陌生的面孔。这些人时常感叹,长治有这样好的场馆,是长治冬泳者的福气。
  从30多年前的10位冬泳者,到现在的数百人,他们因为冬泳会聚到这里。大家深切地感受到冬泳带来的健康和愉悦,也为自己所在的城市能有这样的场馆感到庆幸。

冬泳场馆
千呼万唤始出来

  其实,在长治市主城区还有一个规模较小的露天游泳馆,也是一年四季对外开放。它归属于潞州区的老体协,建馆已有10余年。它与太行公园游泳馆一样,地处居民密集区域,成为当地居民的室外游泳场馆。
  曾几何时,人们对冬泳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误区。有人用传统养生理论否定它,有人以偶发事件质疑它。当冬泳人用自己的经历回答了一个个疑问后,人们渐渐开始认同它。科学冬泳,渐渐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许多人健身锻炼的一大选择。于是,从夏游到冬,成了北方许多游泳爱好者的常态。
  如今,冬泳人已经有了自己的节日。自1996年开始,每年的元旦,全国冬泳爱好者都会以独特的方式庆祝自己的节日。这一活动也催生了诸如大连千人游海、兰州横渡黄河、包头畅游南海湖等大型节庆活动和各具特色的庆典仪式。据业内人士估算,全国参加冬泳的人数目前已有数万人。在长治市,参加冬泳活动的人数也超过了1000人。
  然而,好多地方的冬泳爱好者没有长治冬泳者的幸运。北方许多地方的冬泳者大都在水库或湖泊游泳,每当水面结冰后,他们不得不凿冰下水。对于冬泳者来说,游泳后恢复体温非常重要,但在野外冬泳却很难满足这一要求。他们不仅要面对寒风的侵袭,还要经受没有冲洗场所的尴尬。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冬泳的风险。在太原,冬泳者因为没有固定的场所,每年只能在汾河游泳。他们自带清洗水,上岸后浇浇身子,冬泳的乐趣打了不少折扣。
  在现今的城市,室内游泳馆的数量已经大幅提升,但能让普通消费者接受、呼吸到新鲜空气、享受到阳光的室外游泳场馆却还为数不多。建设室外游泳场馆是冬泳者的期盼,也是许多游泳爱好者的心愿。
  在室外游泳场馆的建设上,北京市带了一个好头。他们将满足市民露天游泳的需求纳入政府为群众办的实事,早在2000年就将露天游泳场馆的建设纳入京城水系治理工程,在京密引水渠及南护城河沿岸修建大的游泳场,当年便建成开放了6座露天游泳场,水域面积达5万平方米,相当于50个比赛专用游泳池。北京的冬天,人们也可以在护城河或昆玉河畅游。
  就其他北方城市来看,室外游泳场馆建设还是短板甚至缺项。补室外场馆建设的短板、强全民健身的弱项,无疑是游泳场馆建设的一大现实课题,也是构筑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题中之义。不久前出台的《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基本建立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并明确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社区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体育生态圈,通过实施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建设全民健身中心、公共体育场、社会足球场等健身设施,加强乡镇、街道健身场地器材配备,构建多层级健身设施网络和城镇社区15分钟健身圈。如此一来,室外游泳场馆的建设将不再遥远。
  如今,游泳已成为全国中考考核项目并纳入许多地方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课程,游泳场地设施建设,特别是室外游泳场馆建设已摆上了各地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海南、江西等地,露天游泳场馆建设已大面积铺开。在我省的晋城市,2022年也有了室外游泳馆,这为我省的室外游泳场馆建设开了一个好头。

室外场馆建设
让游泳离普通百姓更近

  据数据统计:游泳,可推动人体50%的血液流动起来,活血化瘀;可挤压人体50%的血管,是简单的“血管体操”;至少可运动50%的肌肉,有助于保持肌肉总量。同时,作为一项可以终身运动的项目,游泳运动在我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全民普及率、参与度最高的运动项目之一。
  其实,在许多人的童年记忆里,室外游泳就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在我们的每一座城市,老一辈人几乎都有过户外游泳的经历。即使是农村的孩子,大多也有在池塘或水库游泳的经历。于是一到冬天,在北京的颐和园、后海等公园,许许多多的老年人自备设施冬泳。他们不只是在坚持一项运动,更是在唤醒老北京的儿时美好记忆。
  如今,我们的许多学校都配套建设了游泳场馆、开设了游泳课,这无疑为全民游泳健身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但从全民健身的角度来看,我们的游泳项目真正走近普通百姓,还需要有力的政策支持、有效的社会组织,更需要有适合大众的运动场所。这就需要我们推进游泳场馆建设从专业向大众、从室内向室外、从场地向场馆、从政府缺位向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转变,真正适应广大人民群众游泳爱好的需求,让游泳成为一种普及性很强的终身运动项目。
  推进从专业场馆向大众场馆建设的转变,就是推进游泳运动由业余爱好向全民健身转变。公共体育场馆作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促进群众体育事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健身需求、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保障作用。专业场馆由财政投资、大众场馆由社会投资是目前游泳场馆建设的一个现状。如今,我省许多县级以上城市建设了专业性的游泳馆,但财政支持建设的非专业游泳场馆很少。因此,要满足全民健身的需求,就需要在盘活专业场馆的同时,适度增加大众场馆,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游泳运动中来。这就要求我们,要顺应全民健身的发展趋势,将游泳场馆的规划建设纳入各地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统筹规划、均衡布局,通过政策引导,积极兴建适宜大众健身的游泳场馆,让游泳融入城乡“15分钟健身圈”和“15分钟生活圈”。
  推进从室内场馆向室外场馆的转变,就是将游泳场馆建设融入城市体育健身公园建设规划,像实施“三亿人上冰雪”运动一样吸引和支持全民游泳项目开展。目前,随着国家对游泳运动项目的高度重视和全民对游泳的重新认识,特别是在游泳作为体育课程进入中小学后,现有的游泳场馆很难承担大众的需求。这就需要加快游泳场地设施建设。室外场馆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与专业场馆相比,室外场馆具有投资小、受众生活半径小、健身运动便捷等诸多优势。与普通室内场馆相比,室外场馆既不受泳道多少和长短的局限,还有新鲜空气、和暖阳光等室内场馆不可比拟的天然优势,可以容纳更多的泳者,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层次的大众健身需求。特别在投资上,一个同等规模的专业场馆可以建数个室外场馆。因此,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像支持室内游泳场馆建设一样扶持室外游泳场馆建设,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和奖励。在落实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行动方案中,我省确立了在“十四五”期间新建和改扩建39个以上体育公园,建设100个多功能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并在沿汾城市社区范围内建设自行车健身长廊的规划,如果能将游泳场馆的建设也纳入其中,无疑是打通了服务全民游泳健身的“最后一公里”。可喜的是,汾河公园桥东漪汾桥下的龙源游泳池经过改造后已于2022年8月1日对外开放,太原市终于有了一个城市室外游泳场馆。
  推进游泳场地向游泳场馆转化,让人民群众能就近享受更优质的健身场地。在我们的生活中,中小学生溺水始终是游泳绕不开的话题,也是游泳被误读为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一个重要原因。其实,这与我们的室外游泳场馆建设缺失有很大关系。我们看到,儿童溺水的事故多发生在水库、湖泊、池塘等无人看管的水域。如果在一个标准的场馆,这种悲剧是可以避免的。这就需要我们推进游泳场馆的标准建设和管理。就目前来看,室外游泳场馆建设还没有一个成形的标准,一些地方只是建设了一个游泳的场地而已。室外游泳场馆建设和服务迫切需要规范和提升。去年,北京市体育局专门就做好老年人游泳健身服务保障工作下发文件,明确提出“公共游泳场馆应率先为老年人群体游泳作好保障服务的要求”。这对室内室外游泳场馆的服务都是一个好的开头。在这方面,长治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成形的模板。其中的太行公园游泳馆,占地面积不足5000平方米,除了没有看台外,和专业的场馆基本别无二致。而规模稍小的蓝海游泳馆则兼顾了公益性和经营性,将其中的大泳池留给大众,将小泳池作为训练教学的场所。这两家游泳馆均配备了救生员,扩大了洗浴间空间,增设了衣物贮藏室,添加了相应的健身器材。场馆的建设和提升,不但可以促进科学锻炼,还可避免溺水等恶性事件的发生。当前,我们的全民健身运动也需要完善室外游泳场馆的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服务。
  推进游泳场馆由政府缺位向政府主导、市场运作转变。让更多的优质公共健身资源更好地惠及大众,是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的务实之举。作为公共健身资源建设,游泳场馆建设涉及规划、土地、环保、供水、供电以及建设等具体问题,还涉及场馆的建设标准、管理规程和服务规范,政府角色不容缺位和错位。就长治市这两家室外游泳场这些年来的情况来看,他们都由政府规划建设、个人承包经营和改造。在运营上,他们都采取了会员制模式,收费标准大大低于室内同类场馆。通过政府主导保证了项目的落实,体现了全民健身的普惠性;通过市场运作,避免了设施的闲置浪费和低效运行。特别是对于北方的室外游泳场馆,经营主体通过会员收益维持基本运行,扩大非会员收入来补充不足,摆脱了室外场馆“半年闲”的窘境,兼顾了公益性,形成了政府主导、多元投资、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运行机制。日前出台的《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了“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并下达专项补助资金,支持符合条件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如果按照《公共体育场馆基本公共服务规范》中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以上而非按座位数来确定室外游泳场馆补助的话,更多的游泳场馆会获得财政支持,将大大推进游泳运动的普及和提高。同时,我们还需要进一步优化体育消费环境,将游泳纳入体育消费之中,鼓励和引导更多的人加入游泳行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围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加大室外游泳场馆建设,提升游泳场馆建设水平,不仅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也将有力推动健康中国建设。以全面落实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行动方案,全面推进游泳场馆建设,也将展示健康中国、体育强国建设中的山西风采。

本报记者杨天闻 李楠

(责编:温文、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