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货铺”何以解忧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杂货铺就像是浓缩的生活。
  曾经,一间杂货铺,从锅碗瓢盆到洗漱用品,店内货物五花八门,生活日用品一应俱全。店里还有写作业的孩子,晒太阳的老猫,满满当当的生活感扑面而来。
  如今,随着电商平台等新零售的兴起,便利店、连锁超市攻城略地,杂货铺逐渐式微。但有数据显示,中国仍有将近700万家包括“夫妻店”在内的小店,它们贡献了整个零售渠道40%的出货量。其中,30%的店盘踞在乡镇、农村,46%的店在三线城市、县级市。目前,我们身边的这些小卖部、杂货铺面临着怎样的发展境遇?它们是如何坚守于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未来又将何去何从?

坚守传统 经营发展日渐式微

  俗话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很多人心中都渴望,于城市深处拥有自己的一家小店,不必朝九晚五,不必白加黑,想挣钱就开门营业,想外出就关门谢客。这也是省城市民赵红艳曾经梦想并为之努力的现状。
  5月2日,在省城小店区红寺村“君君杂货小卖部”里,赵红艳一边整理货架一边督促孩子写作业。店里摆满了各种小食品、日用品,小到锅盖钮、暖瓶塞、茶杯盖、手电筒上的玻璃片等配件店内都有。
  2014年,赵红艳夫妇在自家门口开起了这家小店。但是不久前,小区外建了两个便利店,还经常搞会员日打折活动。面对强劲的竞争对手,赵红艳夫妇有些发愁。
  赵红艳说,杂货铺唯一的优势,可能就是距离消费者更近一些。店里的老主顾大多是附近的村民,彼此很熟悉,偶尔可以记账购买所需物品,但赊账销售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为了招揽生意,夫妻俩还提供送货上门服务。
  “小店收益不多,但日用零花够了。还能招呼孩子。”赵红艳说。
  扎根小区多年的赵红艳很明白邻居们的小心思,从商品的品种价格、更新速度等多个方面做比较,在“物美价廉”的小区超市面前,自家传统杂货铺的竞争力确实稍显不足。
  实际上,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困扰着赵红艳,更是传统杂货铺行业现阶段面临的发展之痛。
  杂货铺遍布街巷、离消费者近、营业时间长,早在超市、大卖场、现代便利店出现前,就深深扎根在城市、乡镇、农村的街头巷尾,一度是消费者对购物的唯一选择,也是零售界当之无愧的“神经末梢”。在新零售竞争对手的冲击下,经营环境相对较差的杂货铺,自身的经营发展充满更大的不确定性。
  “这些小店能够更快触达顾客,发展前景和机会很大,如果将更多线下的服务和体验场景整合为一个消费者服务中心,可能价值会更大。”一位深耕B2B行业多年的从业者如此表示,但不可忽视的是,杂货铺是否能担负起末端生态最后节点的重任,尤其在消费者越来越重视商品品质与消费服务的情况下,还值得商榷。

改变策略 满足新消费需求

  “张阿姨,你的快递到了,记得过来取哦。”
  自从杂货铺设立菜鸟驿站后,喊小区住户拿快递成了大同市御河十号小区“好邻居杂货小卖部”店主孙薇发微信的日常内容。
  来自湖南的孙薇在大同开店3年了,刚开店时生意挺好。后来越来越难,聪明的孙薇及时调整经营思路,根据周边居民需求提供相应增值服务。比如,帮邻居收发快递、公交卡充值、免费送货上门等,并在店门前自建免费信息张贴栏,供大家张贴房屋出租转让、保姆介绍、外卖等便民信息,还在店门前放置智能体重秤,供大家免费使用。
  孙薇说,就是靠这些小策略,店里人气高了,生意也好很多。这些增值服务不浪费多少精力或财力,却是拉进感情增加客流的好办法,最重要的是赢得了更多顾客的信赖。
  市民李春梅表示,小区的这家杂货铺,方便自己的生活。尤其到周末需要啥一个电话送上门,省去了大超市购物的繁琐。自己日常消耗大的日用品、小杂货都会选择在杂货铺购买。
  事实上,孙薇的转变并非特例。这恰好印证了,杂货铺这个与用户距离最近的消费场景,正在成为互联网巨头们布局线下生态的关键点。
  高伟在省城平阳路老军营小区经营着一家杂货铺。高伟的营销策略是根据顾客的消费金额,以及老人或特殊群体提供免费送货上门服务;针对上夜班人群较多的特点,调整营业时间;对快到期的货品进行特价促销或买赠活动。
  省城万柏林小学门口“小明批发部”店主张海霞,则从日用杂货调整经营思路,除了销售日常的零食、玩具、日用品百货等,还加盟了晨光文具。
  也恰是因为杂货铺集零售、快递、团购、外卖……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优势,使其成功收获各大平台瞩目,阿里巴巴、京东、中商惠民、王府井百货等电商巨头、B2B公司和传统零售企业,纷纷向其抛出橄榄枝。

找准优势 转型专业特色经营

  “从整个市场的逻辑来说,杂货铺被便利店取代是大势所趋。这种杂货铺可以说是我们日常生活生态当中最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它深深地嵌入到我们日常的生活社区当中,往往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副教授王瑛充分肯定了杂货铺的存在价值。
  王瑛认为,杂货铺可以看作是无连锁成规模的便利店,整体以个体的烟酒店、杂货铺为主,以满足周边小区居民的零散性购物需求。终将被便利店取代,首先是因为店面的成本难以形成真正的成本优势。经济学上有个概念叫规模经济效益,当一件事情做大形成了规模经济效益之后,边际成本是递减的,但是杂货铺往往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市场议价能力较弱,难以形成价格优势,商品品类也难以达到便利店的平均水平。其次是店面成本的上升,相比于连锁经营的便利店,杂货铺往往是夫妻店。随着商业地产的价格不断上升,必然面临租金快速上涨的压力。最后是经营理念相对落后,杂货铺是以夫妻为核心的一种经营理念,经营方式相对落后,本身的利润水平相对较低。而且营业时间也有所限制,不像便利店已经实现24小时连锁经营。
  反观便利店,中国的便利店已经形成全面席卷之势,各个便利店开始在一二线城市快速普及,即使是三四线城市也已出现有本地特色的连锁便利店。在这种情况下,日常杂货铺未来实际上有两种特殊趋势,全面收编化和全面便利店化。这种相互融合的趋势已经形成,并将成为中国新零售“最后一公里”的普遍特点。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杂货铺在城市尤其是三四线城市依然会受到不少消费者的青睐。如家居杂货铺凭借其高颜值、高性价比的优势在三四线城市快速扩张,既有主打日式风格的名创优品,又有北欧风格的NOME,还有来自韩国的时尚百货品牌2358。而同样以绿色作为主色调,来自浙江的The Green Party和ILAHUI恋惠优品门店数量、客流量也不少。根据自身优势,做精做专开展专业特色经营或加盟连锁规模化经营是当前较好的出路之一。

本报记者任志霞 实习生黄二琴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