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有些充电宝会带着“木马”来窃密
当心!有些充电宝会带着“木马”来窃密
山西晚报讯(记者 辛戈)出门在外,你的焦虑感是否会随着手机电量的降低而升高呢?这时候,商场里的可租赁移动电源、火车站里叫卖的满电充电宝和扫码免费送的充电宝就成了“救命稻草”。但是,这些充电宝真的安全可靠吗?12月16日,山西省公安厅向社会发布紧急预警:近期,专门装有隐藏木马程序用来窃取公民个人隐私信息的充电宝已经出现。
警方介绍,市民常使用的共享充电宝都可能被植入木马程序,一旦插入手机就会盗取你的个人信息。这种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充电宝,一是商场里的可租赁移动电源,二是火车站里叫卖的满电充电宝,三是扫码免费送的充电宝。一般来说,市民的手机上,有重要的信息一般就是照片、视频、电话号码、短信等。这些植入恶意程序的充电宝有两种目的,第一种是窃取用户手机上的信息,侵犯隐私,或者以这些信息来获取不义之财。第二个是,植入恶意程序,并长时间地窃取用户信息,下载安装恶意程序,进行广告宣传。甚至是用被侵入的手机进行其他恶意活动宣传。
我们该如何安全地使用共享充电宝呢?首先不用山寨牌子的充电宝,最好是不用共享充电宝,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如果确实需要使用,也要选择质量可靠、可信赖的充电宝提供商。此外,无论是苹果还是安卓手机如果出现一个是否要信任此设备,或者是否允许USB调试,这是读取数据前的征兆。因为只有获取数据才需要信任设备。所有的手机充电时是不需要授权充电宝协议的,如果你遇到了弹窗提示的这种情况,立马拔除手机,不要使用这样的充电宝。
“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大家经常听说,但很多人都觉得这事离我们很远,或是说,即便泄露也没有多大关系。其实,公民个人信息泄露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每一条被泄露信息,都是骗子行骗成功的筹码。”警方介绍,就在不久前,山西警方辗转江西、上海、四川、福建、广东等地,摧毁一特大贩卖个人信息犯罪团伙,成功斩断一条利用“暗网”为境内外诈骗团伙输送公民个人信息的利益链,查获非法获取的各类公民个人信息近9亿条,抓获犯罪嫌疑人7名。若这9亿条公民个人信息被嫌疑人利用“暗网”贩卖给诈骗团伙,其所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警方盘点出大众在微信使用过程中七大个人信息泄露途径,希望大家提高警惕,远离电信诈骗。
信息泄露途径有哪些?
1 性格测试
微信登录后,输入姓名、生日即可查看你的性格分析。真相却是某APP开发的营销测试,所谓分析纯属瞎掰。类似的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
2 投票得奖
先关注账号,然后绑定手机,提供姓名等信息后方可投票……满满的套路,让你乖乖交出个人信息。
3 集赞换奖品
不少不法商家为了在短时间内积聚人气,用伪劣商品或虚假信息号召大家集赞抽奖。
4 筹款治病
伪造重病、伤残或是家庭遭遇不测等信息,在互联网筹款平台上发起爱心捐款,实为诈骗。
5 拼团买水果
一旦你输入的姓名、电话、住址、银行卡信息被泄露,后果不堪设想。部分商家对用户数据保密不到位,被不法分子盗取,威胁个人财产安全。
6 帮忙砍价
朋友间帮忙砍价,是微信上很常见的玩法,但来历不明的链接不仅买不到想要的东西,更可能被骗走个人信息。
7 转发免费送
部分商家为了扩大自身影响,用填写个人信息且转发免费送的噱头骗取用户转发。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