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

健康扶贫的“山西经验”开花结果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我省紧紧围绕保障贫困群众“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工作目标,在政策调研、机制建设、制度创新、工作推进等方面不断推深做实,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逐步探索形成了“双组长”引领,“双签约”服务,“三个一批”救治,“三保险三救助”保障看得起病,“县乡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改革”保障看得上病,“136”兴医工程保障看得好病的健康扶贫山西经验。

压实责任惠民政策落地落实

  在健康扶贫中,我省坚持目标导向,建立完善了“双组长”高位推动、“双通报”压实责任、“双签约”精准服务的工作机制,把时间表、路线图贯穿政策落实全过程,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工程。
  “双组长”高位推动,省、市、县三级都由分管脱贫攻坚和卫生健康的领导挂帅健康扶贫领导组“双组长”,统筹协调发改、财政、卫健、医保、扶贫等部门,实现健康扶贫与脱贫攻坚任务有效统一,为健康扶贫有序推进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双通报”压实责任,我省建立日常工作按月通报和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的“双通报”制度。一方面充分利用督战系统,精准监测贫困患者核实核准情况、大病慢病分类救治情况、住院报销情况以及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情况,每月将进展情况通报各地,强化攻坚责任传导;另一方面,以明察暗访、电话核实等多种方式,对健康扶贫领域开展全方位的监督检查,充分运用通报、提醒、约谈等手段,强化问题整改落实。
  “双签约”精准服务,我省组建家庭医生团队和乡村干部团队分别与因病致贫返贫群众签约帮扶。家庭医生团队由乡村医生、乡镇卫生院医生、县医疗集团医生“1+1+X”模式组建,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乡村干部团队由村干部、包村领导、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构成,提供政策宣讲和报销服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应签尽签,确保“就医有人管,报销有人办”。打通政策“最后一公里”,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精准救治 筑牢保障底线

  聚焦因病而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山西坚持精准施策、靶向治疗、分类救治原则,深入实施“三个一批”行动,确保贫困群众大病得到及时救治,慢病得到规范管理,重病得到兜底保障。
  具体工作中,我省的大病救治应治尽治。今年又新增膀胱癌、卵巢癌、肾癌、风湿性心脏病4个病种,大病救治病种扩大到37种。我省充分利用对口支援、大病救治月活动等,为农村贫困大病患者提供健康筛查、便捷转诊、规范救治、出院结算、康复管理全流程、全方位的帮扶服务,累计救治贫困群众12.12万人,救治进展为100%。我省大病集中救治病种数和救治率均排全国前列。
  对慢病服务,则应签尽签。我省以妇幼、老人、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重点开展健康服务和慢性病综合防控,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贫困慢病患者提供连续、稳定、有针对性的健康管理服务。高血压、糖尿病和精神障碍患者等9种健康教育处方在全省贫困地区全面推行。全省共组建了16408个家庭医生团队,累计签约慢病贫困患者44.09万人,实现了应签尽签。
  重病兜底方面,实施应保尽保。我省坚持“保基本、兜底线”原则,建立“三保险三救助”兜底保障长效机制,破解因病而贫“支出型”贫困问题。“三保险”即基本医保、大病保险、补充医疗保险。在门诊慢性病保障上,患35种慢性病的按病种支付限额内100%报销。在住院治疗保障上,县、市、省三级医疗机构住院时,个人年度医保目录内自付费用分别不超过1000、3000、6000元;医保目录外费用按85%的比例报销。“三救助”是指对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财政全额救助;对残疾人给予免费适配基本辅助器具救助;对大病贫困患者给予5000元大病关怀救助,对少数特殊困难人群个人自付费用进行医疗救助。2017年7月到2019年底,全省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累计住院147.27万人次,共发生医疗费用107.52亿元,待遇支付96.47亿元,住院综合保障比例近90%,贫困群众医疗费用负担明显减轻。

强基层 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在健康扶贫中,我省按照“县强、乡活、村稳、上下联、信息通、模式新”的思路,以“136”兴医工程、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牵引,以“组团式”帮扶、“一体化”改革、解决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为抓手,推动建立三级联动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持续推动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一方面,持续壮大优质医疗资源。我省实施“136”兴医工程,先后遴选5所省直医院10个领军临床专科,全面推进领军临床专科、重点医学实验室和卓越医学团队三项重点建设,协同推进前沿医疗技术开发、医学装备保障、科技基础平台、国际医学协作、专病诊疗中心、产学研成果转化六个基础项目实施,通过医联体、专科联盟、对口帮扶、远程医疗等途径,辐射惠及全省60万患者。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持续推进,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全面托管山西白求恩医院、附属协和医院帮扶山西4所医院8个专科学科建设等合作协议陆续落地山西,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集团化发展,满足我省贫困地区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另一方面,将优质医疗资源持续沉下去。“组团式”精准帮扶在贫困地区全覆盖,实现三级医院对县级医疗集团的行政管理、医疗技术、护理管理“三同步派驻、三同步帮扶”,2016年以来累计派驻医务人员5000余人次,从管理、技术、人才等方面全面带动县级医院服务能力提升。专科联盟在贫困地区实现全覆盖,成立省级专科联盟40个,在贫困县率先启动了急诊、妇科、产科等专科联盟建设,有效提升了贫困地区疾病救治能力。远程诊疗系统在全省贫困地区全部联通覆盖,58个贫困县县医院全部接入全省8所三级医院开展远程教育培训等,贫困地区诊疗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今年,全省贫困地区累计入院救治14.21万人,32.51万人次,县域内救治占比为93.13%,常见病、慢性病患者在县域内得到有效诊治。

本报首席记者贠娟绸

(责编:刘洋、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