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严要求向标杆迈进

——晋能集团天镇光伏电站积极推进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建设纪实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深度报道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大同天镇县谷前堡镇环翠山下,一块块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极目远眺,仿佛是一片蔚蓝色的湖泊。作为我省单体集中式规模最大的光伏电站,晋能集团天镇光伏电站建设有五个光伏项目和一个220kV谷前堡升压站,并网容量245MW,年有效利用小时数为1550小时,每年可向电网提供4.5亿千瓦时的绿色环保电能。
  今年,电站在确保疫情防控和安全生产“两手抓、两不误”的基础上,高标准、严要求全面推进电站“三化”管理建设工作,合理安排电站运行方式,超额完成电量目标。今年1—5月份,电站月均提前4天完成月度发电任务,累计完成上网电量16639万千万时,同比增发电量3913万千万时。

标准化:规范制度上墙 优化流程增效

  在天镇光伏电站的办公区里,随处可见岗位安全职责、工作流程制度、安全告知牌等,其中在编制主控室、配电室、蓄电池室等重要工作场所,各类安全提示、消防知识、生活用电标识等统一挂在醒目的位置,通过制度上墙时刻提醒员工按照标准化要求开展工作。
  “在标准化管理推进中,电站按照制度标准化、流程标准化、管理标准化的工作思路,逐步规范‘两票四制以流程,两板两图一路线’,努力实现管理流程和制度统一标准化。”天镇光伏电站站长刘鹏飞说道。一年来,电站以流程最简、方案最优、效率最高、节约最大为原则,全面梳理制度、流程和规范,陆续修订完善了《交接班制度》《工作票管理制度》《巡回检查制度》等一系列管理制度,通过夯实管理基础,健全工作机制,规范岗位安全职责,规范使用安全防护用品和安全工器具,完善岗位应急处置卡,有效提升了电站运行效率和员工综合素质,逐步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
  网格式职责分工是电站岗位标准化的有效方法,按照设备范围、生产管理、事务管理三部分,细化编号内及管理内容,优化站内管理标准,让每位员工做到工作心中有数,最终实现岗位自主管理。同时结合现场工作实际情况重新修改编制了交接班作业卡、各个区域的标准化设备巡检卡和定期工作作业卡,使日常运维工作标准统一、流程优化。
  天镇光伏电站以年轻员工为主,通过培训标准化有效提高员工职业技能,成为电站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年度安全生产培训计划,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电站采用现场模拟操作、视频授课、师带徒等多种培训方式,规范培训流程和各阶段培训内容。一线员工在倒闸操作、设备定期试验、切换检修、运行监控等方面有了规范统一的标准,操作技能得到明显提升。

精细化:提高机组可靠性 竞赛考核增电量

  “一值,理论故障损失电量0.0001万kwh,组串平均故障恢复次数0.03次;二值,理论故障损失电量0.0005万kwh,组串平均故障恢复次数0.13次;三值……”值际竞赛成绩是天镇光伏电站每个人的“特别关注”。一年来,电站通过提高机组可靠性,降低设备故障损失,合理化绩效评价,抢发增发电量,合理安排电站最佳运行方式。
  为了提高机组可靠性,电站员工对厂区箱逆变、汇流箱电缆进行温度检测,利用晚上逆变停运时间进行吹灰清扫工作,减少逆变因温度高限或停机,把箱逆变设备故障率降到最低,做好雨前、雨中、雨后检测工作,对厂区围网周围及排洪渠杂草进行清理,加强防火管理,排除三防隐患。同时提高对光伏阵区的巡检频次,及时发现电流小的组串,规范故障处置流程,缩短检修消缺时间。
  “人人身上有指标,人人肩上压担子”。人员和设备潜能的挖掘对于增发电量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电站推进全过程、全方位的电量管理和考核机制,通过制定落实保发电量,开展值际竞赛等措施,将电量任务细化落实到每天、每台设备和每个值。通过开展周、月生产指标分析、实际发电量与计划电量对比分析等多项活动,认真分析计划电量与实发电量存在差值原因,制定改进措施,同时通过缺陷分析、专题讨论等工作,总结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制定整改措施,明确完成整改时限,度电必争确保电站利用小时位居前列。

信息化:机器人巡点检 二维码查隐患

  一大早,电站副值长李浩铭刚来到集控室,就用手机扫了扫设备上的二维码,了解各个设备的运行情况。“以前巡检设备时需要一台一台地看,现在有了手机APP,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发现问题,既方便又准确。”李浩铭说道。
  利用二维码进行巡检是天镇光伏电站的一项新举措,将电站所有设备信息上传编辑后生成二维码,贴在设备上,巡检人员扫码将检查情况详细记录并上传,可以在后台随时查看各个设备的情况,做到巡视检查不漏项,及时掌握设备动态,发现设备隐患,保证设备安全使用,同时代替纸质记录,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目前,电站生产管理系统实现了电脑和手机网页互通,可以远程监视设备运行状况,对现场设备做到数据实时采集和生产指标实时监控,报警提醒及报表分析等功能可以有效地帮助运行人员发现和处理问题。隐患管理系统由运行人员对隐患进行录入、层层审核、闭环验收,规范了消缺和处理隐患的工作流程,在保证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缺陷和隐患的闭环管理。
  不仅如此,电站最近又“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智能机器人。随着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电站充分应用信息化管理技术,将人为设备巡视与智能机器人巡检相结合,将运行巡检点实现智能巡点检管理,使现场隐患和问题第一时间得到解决,生产环境更加安全,设备参数指标达到最优。
  对标现代化一流电站,天镇光伏电站今后将大力推行生产信息化管理,建立生产经营大数据分析机制,推动电站生产经营管理等各项工作安全高效运行,以创建标准化、精细化、信息化场站为契机,向建设集团标杆电站一步步迈进。

本报记者王佳丽 通讯员郭建春

(责编:刘洋、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