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热映初心 志愿解纷忙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法制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河曲县巡镇镇河南村的离退休老干部党支部办公区内,“调解化纠纷,握手去恩怨”的红色标语醒目地挂在墙壁上,这里是巡镇镇“五老”民事调解志愿服务队的“大本营”。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五老”民事调解志愿服务队积极在党建中汲取志愿服务新动能,持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用行动诠释着“奉献”二字最美的底色。
  “五老”民事调解志愿服务队共有26名调解志愿者,包括退休的老公安、老法院干警、老乡镇干部、老教师和农村老党支部书记等“五老”同志,他们的平均年龄70周岁。在日常调解工作中,来自各条战线的老同志们取长补短,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组织和个人的有效作用,及时化解基层矛盾,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去年3月,“五老”民事调解志愿服务队会同沙泉乡政府及沙泉村委进行了一场艰难的工伤赔偿纠纷调解。一位村民基于口头约定参与施工方的施工建设,工作中不慎发生事故,导致身体多处受伤,需要较大的医疗支出,而医药费却没着落。这支服务队在了解后,翻山越岭,驱车百余里,与伤者面对面,耐心劝导,细心安抚;与施工方心贴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一场得不到合理解决的矛盾圆满化解。事后,村民激动地说:“‘五老’的老同志们真是为我们办实事、办好事。”
  此外,“五老”民事调解志愿服务队定期组织法律咨询、普法宣传等活动,让百姓知法、懂法、守法;在辖区学校定期举办报告会,让老党员的红色故事进校园,用小故事讲好大道理,让小人物发挥大能量,他们用最真诚的方式呵护一方百姓,用最朴实的行动实现着对红色血脉的传承和信仰。
  “五老”民事调解志愿服务队2007年成立,重点服务巡镇镇三个村的民事矛盾,到如今,其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全县10个乡镇,服务对象也从工人农民逐渐发展到厂矿企业,巡镇镇的田间地头、街头巷尾到处都有他们的身影。大家纷纷表示:“我们受党培养教育多年,理应在有生之年充分发挥余热,力所能及地办点有益于社会、有利于群众的实事、好事,回报家乡父老对我们的养育之情,党对我们的培养之恩”。

要佳 白玮丽

(责编:褚嘉琳、温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