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水法院从物质装备、人员配置到制度管理等“配齐配强”基层法庭——
推进人民法庭实质化运行
文水法院从物质装备、人员配置到制度管理等“配齐配强”基层法庭——
推进人民法庭实质化运行
在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中,文水县人民法院党组把人民法庭运行不规范问题作为一项顽瘴痼疾重点进行整治。经过一系列整改,进一步优化了人民法庭布局,切实发挥人民法庭在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职能作用。2021年,文水法院6个人民法庭共受理案件1480件,结案1352件,结案率为91.35%,其中调解撤诉690件,调撤率为51.04%。
去年,文水法院针对人民法庭基础建设、运行情况、人员配备、案件类型特点以及所辖乡镇、村、社区综合治理、人民调解员配备等情况开展实地调研。随后,就如何推动对接基层调解组织、参与诉源治理、开展多元解纷的工作进行专题研究,为推进人民法庭实质化运行打好前期基础。根据文水县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推进人民法庭实质化运行的实施意见》,文水法院的6个人民法庭按照“2名法官+1名法官助理+1名书记员”的工作模式配备干警,搭起与群众之间的“暖心桥梁”。
“一年来,我们紧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实际,组织专人专项调研,稳中求进扎实推动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院长曹宪强介绍,从人民法庭筹备至今,文水法院坚持强基导向,从物质装备、人员配置到制度管理,按照“配齐配强”总要求,切实加强人民法庭基础建设,构建矛盾纠纷化解前沿阵地。
去年5月7日,文水法院南武人民法庭深入南安镇杨乐堡村,公开开庭审理了一起物权纠纷案件,现场近200名群众参加了旁听庭审。2005年,杨乐堡村修建住宅楼时,把临街村民办集体活动的宴会饭店出售给村民冯某经营,并把饭店旁边临时搭建的彩钢房,交由冯某使用。2018年,村委会准备修建二期工程时,需要拆除彩钢房,但冯某以影响饭店经营为由,拒不腾出。为此,杨乐堡村村委会以物权纠纷起诉要求冯某腾出所占彩钢房。
“村民们对案件十分关注,受理后,我们决定把庭审活动组织到村委会现场。”主审法官武锐说,人民法院通过这样的方式向基层人民群众输送“司法温度”,也让群众直观地了解法院庭审过程,达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普法效果。大家纷纷表示,希望以后能更多地把庭审开到村民身边,把法律宣传到老百姓中间。
开展巡回法庭仅仅是文水法院人民法庭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为更好服务基层群众,6个人民法庭的法官们通过诉调对接工作室平台,与全县各乡镇司法调解组织、部分具备条件的村级调委会进行对接,推动辖区包联村镇的矛盾纠纷化解。
2021年10月的一天,韩某与郭某因劳务纠纷走进刘胡兰镇法官诉调对接工作室。随后的几天里,在刘胡兰人民法庭的法官与刘胡兰镇司法调解员的共同努力下,双方达成协议,郭某同意向韩某支付工资款1万元,并向本院申请司法确认。一下子,诉调对接工作室免费、便捷、高效为当事人解决纠纷的事情在当地老百姓中传开了,纷纷为人民法庭为人民的行为“点赞”。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年来,文水法院6个人民法庭依托“八五”普法活动,不断丰富普法形式,法官们先后走进学校、企业、乡村、社区等30余次,共建“互动热点”,提供高效的法律服务;通过推行法庭直接立案机制,实现让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近解决纠纷;在文水县农村集体经济合同专项清理整治工作中,主动对接全县12个乡镇、158个村委会,先后50余次参加乡镇、村委会合同清理工作研判会进行现场答疑,为地方党委中心工作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司法保障……
2021年,文水法院6个人民法庭坚持便于当事人诉讼,便于人民法院依法独立公正高效行使审判权,便于人民群众及时感受到公平正义,在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服务基层社会治理,服务群众高品质需求方面提供有力度有温度的司法保障和司法服务。“今后,文水法院将继续立足新发展阶段,顺应新变化,主动融入和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结合点,推动新时代人民法庭工作高质量发展,持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曹宪强说。
本报记者闫书敏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