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市盐湖区构建15分钟服务圈

“爱心套餐”解锁“幸福密码”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法制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在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运城市盐湖区持续深化“党建来敲门,幸福进万家”主题服务活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爱心发屋”“爱心驿站”“爱心食堂”,让群众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8月以来,盐湖区委发动党员干部深入大街小巷、田间地头,面对面了解群众切实需求。区委组织部邀请20余名社区、农村党组织书记,召开“为民办实事”座谈会,征求多方意见,依托区、乡镇(街道)、农村(社区)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爱心发屋”。
  盐湖区委特别出台“爱心公约”,对服务对象、时间、项目、内容等进行全面规范,建立起长效服务的科学机制。“爱心发屋”每天开放,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环卫工人、交警等户外劳动者以及60岁以上老人和6岁以下儿童,均可享受只需支付1元钱的理发、洗发、吹发3项服务。由党群服务中心明确专人负责日常管理维护,制定每月(志愿者)理发师排班表,做好对接联系。
  建设“爱心发屋”,让群众享受家门口1元钱理发服务,只是盐湖区党建引领、服务惠民的一个缩影。盐湖区持续深化“党建来敲门、幸福进万家”主题服务活动,聚焦群众关切热点,突出聚合力、优阵地、建机制、创品牌4个重点,精心推出包括“爱心驿站”“爱心发屋”“爱心食堂”在内的系列“爱心套餐”,初步构建形成15分钟红色“爱心服务圈”。
  围绕“服务空间最大化”目标,在各级党群服务中心一楼分别设置独立房间,其中“爱心驿站”和“爱心发屋”均不小于10平方米,“爱心食堂”至少满足50人用餐,有条件的全部设置在临街位置。坚持普惠、节俭、实用的原则,区委统一设计门牌、徽标,悬挂在醒目位置;统一标准配备热水器、电冰箱、沙发等18项设施设备。目前,全区已建成“爱心驿站”76个、“爱心发屋”36个、“爱心食堂”4个,平均每天可服务超1700人次。
  毛冬兰是负责盐湖区东城街道府东街片区环境卫生的小组长。她和小组的6名同伴,每天从凌晨3点到傍晚7点多,工作很是辛苦。她说,过去吃饭经常坐在街边台阶上,凑合着对付几口。现在利用“爱心驿站”的微波炉,他们每顿都能舒舒服服地吃上热饭。

  蔚芳卿 杨红义

(责编:刘洋、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