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建设智能制造服务体系——
培育新优势建设“智造强省”
省人大代表建议加快建设智能制造服务体系——
培育新优势建设“智造强省”
目前全球各国都意识到先进技术对制造业的重要作用,大力推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实践。山西必须要进一步把握发展机遇,以智能制造赋能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韩建明表示,推动我省制造业智能转型升级不仅需要积极引进省外先进的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同时也离不开本地智能制造服务体系的支撑。应尽快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和联合创新中心、完善优化相关扶持政策,多措并举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整体服务能力。
韩建明说,近年来,我省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全面构建创新生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但制造业的总体智能化程度较低,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多依赖外省的服务商,省内从事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技术服务的企业较少,综合实力相对较弱,不能有力支撑本省制造业的智能化转型升级。他分析智能制造人才匮乏、运营成熟有效的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中心较少、智能制造支撑服务主体做大做强的环境欠缺是制约本地智能制造服务体系发展的主要原因。
针对山西的实际情况,韩建明提出加快建设我省智能制造服务体系的三条建议:
加快智能制造人才基地建设,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韩建明说,“智造强省”离不开专业人才。要针对高端人才出台更为灵活优厚的特殊政策、成立专家服务中心,为领军人才在我省工作提供优质服务。对成功引进高端人才的用人单位或第三方机构,应给予相应奖励或经费补助。同时,支持省内高校、技工院校引进国内外先进的职教理念、职教模式、培训项目,优化专业设置,开展智能制造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鼓励企业与学校开展智能制造实训平台建设。指导各地区制定智能制造高端人才需求计划和引进目录,按需引才、精准引才。
支持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和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技术服务商等服务方联合建立智能制造创新中心,鼓励引入国内外工业4.0领域领先企业的先进技术及成功经验,提升本地智能制造技术和服务水平,并逐步带动区域产业升级。对于大型联合创新中心的建设,应采取“一事一议”方式,给予资金、人才、场地等方面的支持。依托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产业联盟、联合创新中心等定期组织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需对接活动,分行业、分领域为企业提供针对性解决方案,推进技术交流与合作,打造良性、有序的竞争格局。
鼓励省内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技术服务商等服务主体做大做强。应结合企业的成长性、创新性、服务能力等指标分档、分类对企业给予奖励;建立智能制造服务机构目录,定期开展评级、认证工作,对参与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技术改造服务的服务商,根据服务效果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带动我省智能制造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杨文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