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耗近零 这栋楼自己“养活”自己
能耗近零 这栋楼自己“养活”自己
近日,由山西建投四建集团承建的新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项目,通过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施工阶段测评,获得近零能耗建筑施工标识认证,成为山西省内第一个取得近零能耗建筑施工标识认证的项目,也是本批次测评唯一一个通过近零能耗建筑施工阶段认证的项目。
新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作为山西·潇河新城第一座投入运营的项目,立足“绿色、示范”两个关键因素,建造省内第一座“绿建三星级+近零能耗+AAA级装配式建筑”的高科技智慧建筑。项目的建成,为全面建设“智慧节能、绿色低碳”的生态新区树立了标杆,对山西·潇河新城多功能现代化新区的生态品质建设起到了引领提升作用。
现阶段,项目已获得山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设科技成果登记重大成果(一等)、绿色建筑创新项目、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山西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优秀案例,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太行杯”土木建筑工程大奖等多个奖项。同时,项目还获中国建筑业协会第六届建设工程BIM大赛三类成果、第七届建设工程BIM大赛一类成果等,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9项。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近零能耗建筑设计认证、近零能耗建筑施工认证。
近零能耗咋实现?
从头到脚深藏节能“基因”
头顶大量太阳能光伏板,仿佛“戴”着一顶巨大的太阳能帽;“身穿”三层防火保温“保暖衣”,似巨无霸三明治,厚实保温;打造地下能源岛,利用2570米深井产生的热能加热自来水循环流动,取热不取水,如一泵泵血液,为大楼输送能量,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CPU智慧高科技,能耗总量、节能数据、碳排放量等“体检”数据实时监控……我是山西第一座智慧节能、绿色低碳建筑——新源智慧建设运行总部A座,整体建筑节能率达86.6%。我的家在太原南部明珠——山西综改示范区潇河新城,我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近零能耗建筑”。
放眼潇河新城建筑群,我的模样与其它建筑没啥差别,有墙有门有玻璃,表面看上去很普通。然而,我从头到脚,每一寸“肌肤”、每一块“肌肉”、每一条“血管”都深藏着节能“基因”,从而实现近零能耗,实现绿色低碳。
瞧,大楼外的地面上,设计有一个个透明圆玻璃。玻璃下面挖有一个深深的洞,里面安装了一排排导光管,白天收集到的太阳能,可用于大楼地下室的照明。
我的照明能源基本是来自大自然,使用的是太阳能。我的“头顶”上,整整齐齐放置了482块太阳能光伏板,足足有588平方米呢,像“戴”了一顶大大的太阳能帽。有了这些光伏板,白天储存的太阳能便可为大楼楼道供电照明了,一天的发电量可以达到330千瓦时。
除此之外,我使用了灯光联动控制系统,楼里的光线亮度足够时,灯就不会亮,比声控灯还省电。
要想提高节能率,外墙系统的整体节能打造很重要。冬天要保暖,夏天要阻热,这样我才能实现冬暖夏凉。一般的建筑基本上是结构层+保温层,穿两层衣服,而我却穿了三层衣服,打造高效复合保温系统。一层是ALC隔墙板,中间空腔填充了发泡聚氨酯材料,还有一层使用了装配式复合外挂板,发泡材料使得隔墙板和外挂板无缝贴合在一起,好似一只压缩的巨无霸三明治,我的墙体实现了气密性好、保温、防火、超低能耗,不会走风漏气。
另外,我的楼宇外窗也很特别,是三层玻璃,中间夹层的空间充满了氩气,被称为Low-E玻璃,传热系数很低,可以减少能源消耗。
冬天供热、夏天供冷,我的能源供给就靠一座“能源岛”,在地下一层。在“能源岛”,地下掘进一口2570米的深井,利用深井77℃的温度加热管道里的自来水循环流动,如一泵泵血液,为大楼输送能量。这是一种无干扰、中深层地源热泵技术,取热空间大,巧妙地避免了直接用地下水带来的污染问题,实现了“取热不取水”,保护了地下水资源。
其实,无论是材料使用,还是外观及各类系统设计,都浸透着绿色节能,低碳环保理念。比如:大家来我这里乘坐电梯会有不一样的感觉,就是启动慢、到站慢,中间运行是很快的,这就是使用了电梯变频技术,可以节省电能消耗,而普通电梯是一个速度,不会变的;我的每个房间都配备有温湿度感应器,24小时监控室内温度,保持室温在适宜水平,不高不低,以避免能源消耗。
节能降耗如何搭上智慧列车?
工厂智能化预制,现场装配化安装
我的块头可不小,建筑面积14353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3080平方米,地下面积1273平方米,建筑高度31.3米(最高点),地上5层,共计113间房,主要功能为展示、办公、会议。
绿色低碳生态典范、绿色建筑技术创新、智慧基因与生俱来、实体建筑与虚拟数据同生共长……两年多前,建设伊始,我就被赋予智慧节能的使命。整个建筑运用了被动式节能设计,最大程度减少楼宇内部热量损失,从而减少主动供能,减少供能过程中的碳排放。节能降耗如何搭上智慧列车?大家可能不知道,我并不是水泥沙子混凝土建造出来的,整体骨架是钢结构,结构系统、外围护系统、内装系统、设备与管线系统都是在工厂智能化预制,拉到现场装配化安装的,是国内装配式最高等级AAA级。打个比喻说,我的建造像是“拼乐高”“搭积木”,非常快。
与此同时,在装配建造过程中,建筑工程师还应用了BIM技术(是一种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信息管理技术平台、编码标识系统、模拟预拼装技术、虚拟仿真等技术的加持下,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构件通用化、拼装数字化、生产自动化、方案最优化等,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提高了建造质量,缩短了建设周期,让我搭上了智能化、数字化的列车。
“能耗总量380726.19千瓦时,碳排放量336.68吨二氧化碳当量,节能减排13212.91千瓦时……”你们看,这个大屏幕是潇河新城智慧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对我进行全身“体检”,全方位实时监控所有区域的空调、变配电、给排水、电梯、照明等系统运行情况,每天能耗总量、节能减排量、碳排放量等数据,都是实时呈现。最终,结合计算机信息化分析、管理这些数据,实现能源使用结构的优化和消耗过程的信息化、可视化管控,做到每个区域都温馨舒适、整体运行节能高效。
经过近两年的试运行,目前,我的结构安全可靠,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恒温、恒湿、恒静、恒洁、恒氧的“五恒空间”。我的建筑本体节能率45.52%,可再生能源利用率29.86%,建筑综合节能率61.78%,建筑相对节能率达到86.6%,每年可节约能源38.9万kWh(千瓦时),相当于减少387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
目前,我凭借绿色设计、绿色施工和绿色能源技术,获得了市、省及国家的多个奖项,为近零能耗建筑的推广提供了一些山西经验。未来,希望近零能耗建筑家族有更多的兄弟姐妹诞生,为山西实现“双碳”目标增添底气。
山西晚报记者 李莉 薛建英
链接 什么是近零能耗建筑?
近零能耗建筑是指适应气候特征和场地条件,通过被动式建筑设计最大幅度降低建筑供暖、空调、照明需求,通过主动技术措施最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且其室内环境参数和能效指标符合《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GB/T513502019规定的建筑。其建筑能耗水平降低60%至75%以上。
我国建筑节能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到“十二五”末,完成了“30%—50%—65%”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从“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工作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以“超低能耗—近零能耗—零能耗”为基本构架的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体系,成为引领建筑节能的先进呈现形式。
到“十三五”末,我国在建及建成的近零能耗建筑项目超过1200万平方米,建筑类型也从最初试点的高层住宅、小型办公建筑,逐渐扩大到大型商业建筑、展览馆建筑、医院建筑、机场建筑、博物馆建筑、游泳馆建筑、产业园、交通枢纽中心等,逐步实现气候区全覆盖、建筑类型全覆盖,具备了从试点到连片示范甚至区域级、城市级规模化发展的条件。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