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直播点亮“诗和远方”
慢直播点亮“诗和远方”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有人启程奔赴山海,有人宅家饱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人徒步旅行,有人“云”上开启陪伴;有人遨游于知识的海洋,有人动动手指一同打卡共勉……一边是线下的“说走就走”,一边是线上的“随点随看”。慢直播,让这个“五一”假期多了一种选择,多了一份惬意。
没有主持人,依靠摄像头,事件的传播与发生同步进行,不带镜头快剪、编辑等制作痕迹,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的慢直播,正逐步走进我们的生产生活。
足不出户感受“上天入地”
5月1日上午,临汾市动物园里,一只“打不过”大鹅的小老虎“奶豆”正在跟管理员“撒娇”。这是该动物园在本报客户端进行慢直播中的画面。这只小老虎凭借着憨态可掬的外表以及与园长“萌气十足”的互动,一跃成为了网络热门萌宠,在抖音平台上收获了60万粉丝,最高一条抖音内容的阅读量达到了两亿人次。临汾市动物园总经理郑鹏杰向记者介绍,“五一”假期,临汾市动物园在本报客户端进行了为期两天的慢直播,吸引了一众网友的目光。
“五一”假期,慢直播成为了景区传播的重要手段,多省媒体联动发起不间断慢直播。直播间里,网友可以赏山西表里山河的壮丽秀美,看重庆李子坝轻轨穿楼的趣味场景,线上打卡西湖网红椅感受浪漫,到大唐不夜城体验梦回长安,在广西深山丛林中寻觅白头叶猴踪迹,潜入海底探寻奇妙海洋生物的秘密……
“身体和心灵总有一个在路上”,这个假期,不少人选择了看书充电。在哔哩哔哩App的学习专区中“自习室直播”火了起来,“up主”在直播间里直播自己的学习过程,屏幕上贴出自习的时间表,播放着白噪音。直播间内的观众把屏幕放在合适的位置,和“up主”一起学习,虚拟自习室的氛围就这样诞生了。
慢直播的应用不仅仅局限于地面,4月24日,在第八个“中国航天日”到来之时,中国空间站首次慢直播《天宫之镜》上线。神舟十五号乘组带领网友叩问苍穹,欣赏浩瀚宇宙的震撼之美。网友@兔兔小王留言:“这场慢直播让我热泪盈眶,终于,我也能从太空看地球了!”舱内相机记录下的“太空出差三人组”的日常,也让网友@嘟小嘟直呼:“航天员的午餐吃播、花式健身,让我印象深刻。”
身临其境带来别样观感
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直接记录生活和工作的点点滴滴的“慢直播”,动辄便有数十万、上百万的观看人次。在讲求效率和速度的当下,慢直播却令人十分“上头”,它宛如一股“清流”般影响着视频的呈现方式。
“慢直播”为什么这么火?这要追溯到2020年1月27日,央视频把镜头对准雷神山、火神山两座医院建设工地,进行“疫情24小时”慢直播。持续117天、累计直播超6000小时、观看量近2亿人次。疫情之下,全国网友心系武汉,共同“云监工”,这也让慢直播为大多数人所知晓。“正是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过程中的慢直播,让我第一次注意到了这种直播形式。”山西大学的学生王一晗回忆,“当时我和很多网友共同关注医院的建设,在直播间中评论留言,甚至还给叉车起名字。”
慢直播的形式让报道真正从“及时”成为了“实时”,在发展中逐渐承载了更多内容的慢直播越来越受欢迎。此后景区的24小时慢直播、沉浸式学习的自习室慢直播,中国空间站的慢直播纷纷出现。“沉浸式”“参与感”“身临其境”,在多场慢直播留言中,这些词成为了网友评论的高频词。
山西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庞慧敏表示,慢直播之所以备受青睐,其核心在于彰显了“我在场”的理念,观众的自主性被充分调动,使其身临其境,以某种较大的视野和角度关注事件进程,体现了强烈的参与感,全民关注热点事件成为一种新的传播现象。慢直播业态发展到现在,已生发出休闲的意味,虽然没有主播,但观众可以通过在直播间发送消息或评论进行聊天互动,满足其社交需求。
同时,疫情过后,旅游业加速复苏,一些民宿或旅游博主通过慢直播分享日常生活,或将历史古迹、秀美风光背后的故事娓娓道来,激发了观众游览大好河山的愿望和冲动,从而有效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发展,是文旅宣传的“助推器”。此外,一些电影或音乐主播主打陪伴和疗愈,在经典老歌和怀旧影片的循环播放下,观众得以疏解压力、放松身心,在无形中产生情感依赖。
“慢”享受走上快车道
从“云监工”雷神山、火神山的建设,到“体验”小老虎一天的生活;从加入沉浸式自习,到“伴随”中国空间站“圆梦乘组”探索天宫……在网友的热爱下,慢直播发展得风生水起。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测算,2021年中国慢直播行业市场规模超30亿元,2022年慢直播行业市场规模或上升至超40亿元。同比增长20.38%,到2027年市场规模或达到75亿元,年复合增速13%。
慢直播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2022年11月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印发《虚拟现实与行业应用融合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6年)》,指出培育云旅游、云直播、云展览等新业态,推出一批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场景。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截至1月17日,中国慢直播行业相关标准数量合计达到200项,其中地方标准达78项,团体标准达47项。
如今的慢直播,不仅在讲究快节奏的短视频中“杀出重围”,还与短视频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共生关系”。以中国空间站首次慢直播为例,时间充裕的网友选择在4月24日上午10时准时守候,一起跟着空间站机械臂,沉浸式“巡游”宇宙浩瀚;没时间的网友则通过央视新闻等媒体的抖音号看剪辑成短视频的“干货”。正所谓,共赴宇宙盛宴,不以时间论短长。
快节奏的生活,慢节奏的直播。未来,慢直播将如何继续乘风破浪?庞慧敏表示,平台应加大对慢直播的流量引导,慢直播发起人也应注重直播品质,打造优秀的个人IP,不断丰富和创新其直播内涵,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在忙忙碌碌中进行一场‘慢’享受,在网端的‘诗与远方’中开启一场心灵的治愈之旅,这也许就是慢直播赋予我们的意义。”
本报记者张琦 郭慧 王宇 李瑶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