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家大院》作者朱秀海开写“元宇宙”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21103_4f8306b81a373ab276e9a6b280f89319.jpg

20221103_358b982ce21bc4345d5115c2689da5c3.jpg


  近来,“元宇宙”正在渐渐为人们所熟知,而实际上,“元宇宙”并不是全新的概念。人类自从成为直立人以后,一直都在创造工具,同时也在创造新算法,并用自己的创造改变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类可以说一直都是元宇宙人。在科学之外,文学也是我们认识过去、今天和未来乃至宇宙的最重要的武器,文学与元宇宙的结合,也会是时代的产物,长江文艺出版社最新出版的《第十一维度空间》便是这样一部作品。
  这本书是军旅作家朱秀海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收录其近年来发表在各大杂志上的10篇探寻“元宇宙”的中短篇小说。包含《丑陋》《打鞭子的人》《狗、城市和有着超级月亮的夜晚》等。
  朱秀海,当代作家、编剧。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痴情》《穿越死亡》《波涛汹涌》《音乐会》《乔家大院》《天地民心》《赤水河》《客家人》等。作品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报告文学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八五”期间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全军长篇电视剧金星奖一等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
  从《乔家大院》到《第十一维度空间》,朱秀海的创作领域跨度极大,他说:“文学的嗅觉不能落后于时代,作家总是要反映时代的,写出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作品,用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是作家的责任。”他敏锐地感知到了新物理学理念给时代所带来的变化,积极与时代结合,在文学创作上进行了勇敢的、新的尝试。他在现实世界之外,创造了一个虚拟的文学宇宙空间。他认为,“每个文学创造者都是那个可以用AI创造宇宙故事的人”。因此,他将算法、无限加入故事的逻辑中,从而大胆、愉快地在虚拟中思考,同时也在真实的世界中思考现实世界的各种难以解释的问题,使故事的内涵和外延有多种阐释的可能。
  《第十一维度空间》以虚拟生活与现实生活相连接、相融合的元宇宙时空叙事,通过意识重构来实现虚构生活和真实生活的拼接和改写,反映这个新的时代,从而帮助读者更准确地认识和思考今天的世界和人类自己的生活,让读者对人生的新边界有一种新的了解。
  新作出版之际,朱秀海接受采访,他说:“《第十一维度空间》中的每一个故事有点像发生在最近红火起来的‘元宇宙’里,故事中的‘我’既是虚拟的又是现实的,即使全都是虚拟的,但仍然要对今天的现实有所观照。祝你们阅读这部小说集时已经进入星辰大海。”
  用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本来就是作家的责任
  山西晚报:是什么促使您对迭代器、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知识点感兴趣的,从而创作了这部小说?
  朱秀海:首先是机缘吧。我从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喜欢读自然科学方面的科普读物,今天能写这一类的作品,和读这类书读到一定程度有关,这是一种自然的结果。另外,是缘于我的一次特殊经历。有一年夏天,因为要招待朋友,在外面喝了一顿大酒,大热天将近40摄氏度,回来洗完冷水澡后睡着了,被电风扇吹了七个小时,结果得了重度面部神经麻痹,一下在医院里住了五个月。这五个月里,我真是感慨万千,看到了形形色色的病人,感觉像是到了一个新的宇宙,很有触动,很有感慨,一直想写一写这个特殊的宇宙,但是过去一直也没有机会,主要是找不到很好的出口。这几年有了些时间,也找到了这个出口,就是用新物理学的理念、视野和想象来做这个出口。
  第二个原因就是应时,文章合为时而著嘛。我觉得新物理学近几十年间尤其是近一些年开始大量地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些都给我写这一类小说提供了素材和诱因;同时也给读者接受这种风格的作品提供了可能,也就是说,像《第十一维度空间》这样的作品,它的出现是生逢其时吧。
  第三个原因是有益。读者为什么要接受这一类作品?肯定是有潜在的或者深层次的精神需要的。最核心的原因,我认为就是新物理学进入我们的生活后,已经并正在改变着我们对所生存宇宙的看法。其中一个最积极的现象,就是我们的视野开始因之变得更加广阔,这也能够直接促使写作者站在更广阔的时空视野里来看待我们的生活,做出文学方面的反应。
  山西晚报:作家总是要反映时代的,从《乔家大院》到《第十一维度空间》也是这个过程。
  朱秀海:是啊,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写出和时代发展息息相关的作品,用来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本来就是作家的责任。这类作品是不是反映了时代的变化,大家见仁见智,但至少可以开阔读者的视野,帮助他们认识和思考今天的世界和自己今天的生活,《第十一维度空间》实际上就是在反映这个时代。
  我这里还有创作这部作品的最后一个原因,那就是有趣。作家写某个题材,是因为这类作品能带给他创作的热情和冲动。对我来说,这类写作给我带来了很多乐趣,开阔了我的写作现场。能让我生出乐趣的,我相信一定也会让读者生出乐趣。
  新物理学中有一个很吸引我的理论,就是世界是同质的。电子绕着原子核转,地球也绕着太阳转,那太阳肯定也在绕着更大的天体的中心转。这个世界是很奇妙的,沿着这个理论推演下去就更奇妙了。
  山西晚报:那在您的创作过程中,就不单单是有乐趣了,还很奇妙?
  朱秀海:对,还很刺激,很好玩,有一种升维的感觉,如同一头扎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过去我理解的世界对我来说已经旧了,就像进入了更广阔的宇宙星空,旧的地球村只是我的故乡。
  能帮助和观照社会与人心对元宇宙的文学描述就是成功的
  山西晚报:元宇宙这个概念很多年轻人都不够了解,您为什么会格外关注这个领域并为此进行创作?
  朱秀海:我们已经进入了这么一个新时代,可能很多读者还没有意识到。我的理解就是我们不仅生活在大自然造的宇宙中,还生活在自己创造的宇宙中。过去我们人类是不能够创造算法的,算法都是神创造的,现在人类在创造算法,我们自己也在创造世界,譬如我们在电脑里看到的那些虚拟的东西,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所以我有一种观念,我们人类还会迅速地在这个新的元宇宙的时代里长大,成为青年、中年,将来的这个中年人肯定会像神一样,也在这个宇宙中通过自己制造的算法来掌控世界,让我们人类生活得更好,这是不是很玄幻?但也可能会真的发生,所以我觉得现在开始写一点这类的作品可能并不多余。
  另一个原因就是刚才讲的,有趣、好玩,有激情、有冲动,能表达人对现实世界和新的元宇宙世界的许多梦想和期待,并在写作过程中获得满足感,那就写吧。
  山西晚报:您怎样理解元宇宙?
  朱秀海:我不知道今天有多少人真正了解元宇宙,事实上,你现在到互联网上去搜一下,看看那些专业搞元宇宙的科学家对元宇宙的定义,你会惊讶地发现,这个很火的概念在他们那里并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定义。但是这对于作家不是难题,对于这个概念我们其实也不需要搞得太准确,“是什么”的问题是属于科学家的,我们包括读者只要知道元宇宙是一种现实宇宙和虚拟宇宙的连接和融合体就够了;只要知道它是一种我们正在进入的一个新生活、一种新宇宙就够了。这个新宇宙将给人类和我们自己带来全新的生命体验。事实上,有一些新生活体验已经开始侵入我们的现实了,比如我们每天手里拿着手机,里头有很多东西,我们每换一次手机,其实都是在对我们的生活进行一次迭代,我们的手机就是一个小小的迭代器,它帮助我们思考,帮助我们计算,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我们其实已经生活在这个被叫做“元宇宙”的新宇宙里了。
  山西晚报:您觉得“元宇宙”这个概念给当下文学的启发是什么?
  朱秀海:最近我一直在研究元宇宙这个东西,客观的讲,在科学研究和定义这方面我们作家做不了什么,现在我们参加进去,能做的只有文学想象,那就是和科学有联系,但又主要是文学的一种创造了,叫它文学的元宇宙也行。但我们也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不希望无所作为。我的想法就是希望将来的文学元宇宙最好是一种要什么有什么的宇宙,能让人类在其中得到充分满足的宇宙。在这样一个新的宇宙里,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时空更加奇妙,我们能够遇到我们想见的任何人,包括外星人、奇人,还能遇到各种不可思议的事件,我们自己也在这个元宇宙里成了奇迹,进入了外宇宙的星辰大海,所有在生活中困扰我们的东西,让我们不幸福的东西,都能在这个文学的元宇宙里得到解决。当然,这个文学的元宇宙,我想肯定也会有痛苦,但更多的是解脱。我设想的这个文学的元宇宙,应该是大家心想事成的一个地方,也是对人类、人心充满关怀和慰藉的地方。总之,这个文学的元宇宙会是一个对人类特别友善的、美好的、让人幸福的一个宇宙。
  如果通过这样的写作,我们能帮助自己认识人类正在进入的新世界、新时代,帮助和观照社会与人心,我们搞的这个文学元宇宙的目的就实现了,我们这些外行对元宇宙的文学描述就是成功的。
  作家这一生要有很大一部分时间去读书
  山西晚报:阅读对您的创作有怎样的影响?
  朱秀海:我写过一篇《在战场上读<安娜·卡列尼娜>》,这段经历是真实的。我年轻的时候也没想到当作家,因为1977年高考,我想去考,但没去成,就和领导怄气,写了两篇小说,结果都发表了,就是因为这个意外,我进入了武汉军区的专业文学创作队伍。我到军区报到后,领导跟我谈话,发现我一本西方经典文学名著都没读过,就给我写了一份很长的书单,说你什么都没读过,先别写了,现在开始读书。我借到的第一本书就是《安娜·卡列尼娜》,它第一次让我知道了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好的文学,这是让我终身受益的一次读书经历。要做一个作家,肯定是国内外的、历代的经典都要读。年轻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标题叫《读尽天下闲书》,报纸的编辑发表时改了个名字,叫做《我们的心比宇宙还大》,听起来比我还会吹牛。但我觉得,如果我们要当专业作家,专门做这一行,你的一生真的是有很大一部分时间要去读书。
  山西晚报:阅读支撑了您的元宇宙写作?
  朱秀海:对啊,希望我能在传统文学和元宇宙文学这两条路上都能走得更远一点,但这要看身体情况了,因为年龄也大了,第一是要能够产生出足够的新思想,第二是仍然能够继续学习,能够更深地进入元宇宙的星空。另外,我一直觉得写什么不写什么,也像量子纠缠一样,是不能观察的,包括自己观察都不行,我今天想明天开始写什么,可能明天写的是另外的东西,这在物理学上叫做波函数坍缩。
  山西晚报:在您看来,未来的某一天,AI会取代作家创造一个崭新的文学宇宙吗?
  朱秀海:至少到目前我们的AI即人工智能,在文学创作上好像还达不到作家能达到的高度,或者说至少目前我还没看到。
  至于AI会不会取代作家,其实可写一篇小说。那要看我们人类的AI科技发展到了哪种地步,如果AI有一天能够自己开始像人类这样创造算法,而且懂得空间折叠,开始成为一个主动的世界创造者,那也说不定。不过这没办法比较,AI创造的应当是AI的文学世界,和我们既不搭界,也没法比较。至少我不相信AI能写出《悲惨世界》来。
  通过文学作品给予人类安慰和鼓舞是文学永恒的职能
  山西晚报:传统文学和元宇宙叙事在您看来有区别吗?
  朱秀海:我觉得传统文学也不一定就是从生活到意识的描述和表达,我们要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我们熟悉的经典作品,其实都是通过意识重构来实现虚拟生活和真实生活的拼接和改写的。这里边最有说服力的例子就是《红楼梦》,它也是一个意识的重构,也是从思想出发,对生活进行重构的。《聊斋志异》就更是了,完全就是意识重构,还有我们古代文学中的神话部分,曹植的《洛神赋》,还有我们的话本小说,大家都熟悉的《碾玉观音》,就是意识重构,是虚构的。
  如果一部作品,你在写的时候还没有想好你要表达的思想是什么,我觉得这个作品要很好的完成可能是有问题的,思想不仅是作品的灵魂,还是照亮作品的一道光,没有这道光,写作者自己是找不到前进方向的。
  今天的元宇宙叙事不是独出心裁,但它也和传统文学有不同之处,第一个不同就是意识肯定是不同了,和过去不一样了;第二个不同就是拼接和改写的现实内容也不同;第三个是手法也不同。这三个不同,也就带来了我们说的新的元宇宙时代的新文学。
  实际上最早我想给《第十一维度空间》这批作品的表现手法起的名字叫“心理现实主义”,但是大家说这是元宇宙叙事,我觉得也挺好,我并不反对给这一类的文学作品贴上元宇宙叙事的标签。
  山西晚报:这部作品和科幻作品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朱秀海:二者有区别。在《第十一维度空间》这本书的所有故事里,打破了现实和梦想之间的边界,其中的人物既生活在现实中,又生活在梦想里,意识、思想、梦和现实不再有分别,但它又不是纯粹的科幻。科幻小说我也喜欢,但它有一个问题,就是离现实生活太远,对我们的生活往往缺乏真切的观照,尤其是对我们的人心、对人间的苦难缺乏观照。
  山西晚报:所以您在《第十一维度空间》中进行了这样的观照,内容涉及到了生死、忏悔、爱等文学母题,您是如何将“文学母题”与“元宇宙”等概念相融合的?
  朱秀海:这么做其实和传统文学的一般操作没什么不同,无非是过去你融合的是过去的时代生活,包括对生活的思考,今天你融合的是今天所谓元宇宙时代的生活和思考。文学总是要关注人生,总是要关注这些永恒的文学母题。这个问题其实很重要,没有对人心的深度关照,没有对生死、忏悔、爱等永恒的文学母题的深切关注,文学是没有力量的,也是没有魅力的。元宇宙叙事虽是一种新的文学现象,但它表达的还是我们传统文学对人心、对人类生存处境,尤其是对人类的苦难的同情和关注,少了这个我觉得就可以不要文学了。这个东西要是没有,文学真的有存在的价值吗?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时代难题,不同的时代还有共通的难题,元宇宙这个时代的人类,我相信也有自己生活方面尤其是精神方面的难题。通过文学作品给予人类安慰和鼓舞,是文学永恒的职能。
  山西晚报:您希望读者从《第十一维度空间》收获什么?
  朱秀海:首先我希望大家从我这十篇作品中感受到,我们是不是已经踏入了一个由新物理学确定的新的人生边界,我们是不是已经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为了适应这个新时代,哪怕甚至为了读懂我这个小说,估计都得重新学一点儿这个新物理学知识。如果这本书的出版能让我们的读者能够有这么一个收获,我觉得也就挺好了。读一点这样的作品,真可能会让我们的读者有一种对人生新边界的领悟。另外,我还希望这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我们的文学能够更早和更多地进入元宇宙叙事。

山西晚报记者 白洁

(责编: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