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视频缘何火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沉浸式化妆”“沉浸式收纳”“沉浸式健身”……这些视频您都刷到过吗?近年来,观看短视频成为人们休闲娱乐、获取资讯的重要方式。其中,“沉浸式”短视频异军突起,这类刷到“根本停不下来”的视频也成为了当今短视频平台最火爆的内容之一。
  所谓“沉浸式”视频,简单来说就是放大参与者的感官体验,提升对某个事物的代入感。受众足不出户,便可“身临其境”,这让“沉浸式”视频引发无数网友追捧。那么,“沉浸式”的视频为何能够拥有如此高的流量?其爆红的背后又应该警惕哪些问题?连日来,记者进行了采访。

万物皆可“沉浸式”

  太原女孩孙莹樱(化名)是一个有着50.4万粉丝的视频博主,前不久她拍摄了一个“沉浸式化妆”的短视频。孙莹樱告诉记者:“这条视频的点赞数是我近期拍摄的所有视频中最高的,达到了3万赞。”记者仔细观看了孙莹樱这条三分钟的短视频,她全程没有说一句话,只是在推出每个产品前拿漂亮的美甲敲一敲,除此之外,洗脸时的水声、护肤品轻拍在脸上的声音、化妆刷抖落散粉的声音也都被记录在视频中。像这样的内容,便是当下最受观众喜爱的短视频类型。
  “最近不方便出门,我按照‘沉浸式收纳’的视频,把家整理了一遍。”忻州市民张越说道,“趁这段时间,我学会了正确叠衣服的方式,现在我的衣柜整齐多了。”
  记者了解到,像张越一样喜欢观看沉浸式视频的网友并不在少数。在一条“沉浸式洗地毯”的短视频评论区,网友@默默的芽评论道:“除了洗地毯,我还喜欢看集装箱开盲盒、赶海挤猫眼螺、开蚌壳……有人跟我一样吗?”这条评论获得了抖音网友的7万多次点赞,500多条追评,“我也是,我还喜欢看沉浸式收纳”“而且必须深夜看,一刷就是三个小时,根本停不下来。”
  记者在短视频平台上搜索“沉浸式”,数十条与之相关的话题词便出现在手机屏幕上,包括“沉浸式化妆”“沉浸式做饭”“沉浸式洗地毯”“沉浸式健身”……其中,“沉浸式化妆”的话题播放量最高,达到了30多亿次。
  “沉浸式”视频为什么会这么火?对于短视频创作者而言,其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容易模仿,可复制性强。”孙莹樱认为,“一样的题材,一样的拍摄套路,哪怕每天拍同样的视频,都会有固定的观众收看。”同时,“我的粉丝觉得看这类视频很解压,其实我自己在拍摄的时候也觉得很快乐。拍摄‘沉浸式’视频不仅可以记录自己的生活,也能给他人带来一丝舒缓。”孙莹樱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学院科研助理钟盼盼认为,作为时下最流行的短视频创作方式,“沉浸式”视频与之前爆火的“ASMR”(自发性知觉经络反应)音视频有着相同的流量密码,他们都依靠视觉、听觉等感知上的刺激,在颅内、头皮产生令人愉悦的刺激感,为观众营造一种极致的放松感。与传统短视频引人入胜的背景音乐不同,“沉浸式”短视频的声音相对简单,能够让受众在观看视频后获得舒适且爽快的观看体验,也在无形中起到了解压助眠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会选择在深夜观看“沉浸式”视频。

“沉浸式”助力“云旅游”

  事实上,在短视频带火“沉浸式”之前,它已经作为一种用户体验方式应用于很多行业,尤其常见于的娱乐项目中。比如“沉浸式剧本杀”“沉浸式乐园”“沉浸式恐怖屋”……都是通过逼真的场景和不知何时会出现的真人玩家成为了一众年轻人所追捧的潮流娱乐活动。
  刚刚结束的“五一”假期,“露营热”席卷各地。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下,不少网友也选择了“云露营”,“看过就相当于去过了。”27岁的评级师许一昂说。
  许一昂补充道,“看到up主(注:视频内容创作者)在露营场地里支起一片天幕,再用锤子击打帐钉,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转动鼓风机发出的呼呼声,篝火燃起的噼里啪啦的声音。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治愈吗?不花钱就能享受露营的快乐。”
  “沉浸式短视频”的出现,也成为了人们无聊时解压的法宝。25岁的彭杰轩结束了自己在国外的学业,正在太原的一家酒店隔离。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打开“沉浸式做饭”的视频,“我每天都会打开 一个地方的美食吃播,听着牛肉在油锅里煎得滋啦滋啦响、转动黑胡椒瓶发出的颗粒摩擦声、还有破壁机搅碎豆子的声音……一个人吃饭并不孤单,因为我在‘云端’周游了全国,把隔离餐吃出了满汉全席的味道。”
  山西传媒学院教师薛娇认为,沉浸式“云旅游”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出游需求,也为旅游业提供了新的灵感与思路。太原博物馆推出了线上展览,利用数字化平台优势,通过VR场馆全方位呈现展厅和文物,市民朋友们足不出户,即可沉浸式“云游”博物馆。此外,千年皇家园林晋祠也开启“云游览”模式。侍女像、铁人像、水镜台、献殿、圣母殿……让游客身临其境漫游园林,近距离欣赏晋祠文物。

“沉浸式”背后的“算法忧虑”

  记者采访多位热衷于观看“沉浸式”短视频的观众后发现,“解压”成为了他们回答“为什么喜欢观看这类视频”的高频词。据统计,在抖音“解压”这一话题下,相关视频已经累计播放465.6亿次,快手上与“解压”相关的账号至少有192个,累计粉丝数近4700万。
  很多网友一看此类视频就停不下来,钟盼盼认为,这与算法的精准推荐有很大关系,用户在视频平台发布的内容、浏览痕迹以及点赞都会生成属于每个用户独特的用户画像,平台通过分析用户画像及用户使用习惯从而实现更精准的个性化推送。当受众对每一个推送视频都感兴趣时,时间自然悄悄流逝了。
  同时,钟盼盼表示,“沉浸式”短视频“短平快”的传播特点,一方面让用户有身临其境的体验感,能够产生较强的代入感和共鸣感,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另一方面,长时间沉浸在短视频,会受限于短视频碎片化的传播,难以进行对复杂信息进行深层次思考,久而久之会养成思维惰性。因此,在“云解压”的同时也要避免过度。
  而当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刷着一条又一条“沉浸式”视频的推送时,背后的算法是否有风险呢?答案是肯定的。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彭兰认为,在数据与算法使得工商业时代以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价值观发生深刻改变的同时,也带来了全新的秩序风险。“虽然对于算法权力的反思、批判与制约是必要的,但我们也不能只是简单抵制算法,而是需要面对算法带来的新挑战,思考人类的自我变革方向。”

本报记者李瑶

(责编:马云梅、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