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钢琴家用双手敲打键盘的曼妙之音,一边是影像巨幕中星光点点……

“95后”钢琴才女太原奏响四季乐曲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这是一场声光影完美融合的感官世界,这也是一场音乐与自然交互的先锋艺术之旅。10月29日,《15°——万捷旎的钢琴与数字印象》在山西保利大剧院上演,“95后”钢琴艺术家万捷旎在演绎古典乐曲的同时,与视觉化的数字影像完美结合,带来一场沉浸式音乐会,亦如天籁之音,亦如科幻大片。
  一边是钢琴家用双手敲打键盘的曼妙之音,一边是影像巨幕中星光点点……以往的钢琴演奏会,观众听到的大多是以某位大师音乐篇幅为代表的作品,而万捷旎的钢琴演奏会则不同,是以“四季”为线索,串联起整场演奏。比如,关于春天的乐曲,先弹奏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的《春之歌》,随后弹奏中国音乐家孙以强创作的《春舞》。同样,在其他季节篇目的演奏中,也会带来中西方不同艺术家所创作的关于季节的乐曲,或炫目,或委婉,或灿烂,或凄美……中西方乐曲的碰撞在此刻凝聚,带给听众一场视听盛宴。
  “为何会有这样的创意呢?好像很少有艺术家去这么设计。”万捷旎说,“这么多年,我一直留学在外,在国外待得越久,就越想念祖国,而且我一直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就想着从传统文化着手,来一次中西文化的交流。”
  由万捷旎领衔的这场先锋跨界艺术之旅,在全国十座城市巡演,首站从上海出发,太原是其中一场。目前巡演音乐会已经进行到一半了,万捷旎看到了观众对古典音乐新形式的一个感受,同时也非常高兴能有这么一个机会去尝试突破,完成一场与数字媒体艺术家联动的音乐会。
  说到这次音乐会名字的由来,万捷旎说这个名称是来源于太阳的运动轨迹——每15°为一个节气,通过数字和节气,与传统文化做一个融合,15°在音乐里面是两个八度。
  用钢琴唤醒四季,用钢琴链接中西乐曲。每一个细小的设计,都源自于万捷旎对钢琴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当然,惊喜还不仅仅于此。本场演奏会最大的惊喜,就是“可视”感。当万捷旎敲击着黑白键时,舞台屏幕上的画风突然呈现,在《春之歌》的旋律中,以多媒体动画模拟的植物在一点点生根、发芽,而它生长的脉动和音乐的节奏紧紧连在一起,让人顿觉声景相融的感官意境是如此美好,也会感知音乐中每一个音符的力量。
  万捷旎说,舞台上的数字多媒体呈现,是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团队完成的,数字艺术家们通过动作捕捉、交互式动画、人工智能等技术,为每一首乐曲量身定做视觉化表现,以视觉联动听觉,延续传递音乐蕴含的情感,带来“沉浸”而“可见”的音乐感受。据数字多媒体团队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在新媒体动画的生成过程中,数字艺术家先要提取自然节气中的一系列参数,包括不同季节的气温、天气变化,不同植物的花期等信息,自然的数据影响和构筑了视觉内容,包括舞台中舞动着的光影幻象。从数据采集,到最终与钢琴演绎的融合,这个过程持续有一年之久。
  演奏现场,舞台上也营造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境,舞台上的万捷旎翩翩起舞,而大屏幕中却有一个虚拟的女生,坐在钢琴前,悠扬地弹奏着一个个音符,每一个指尖的跳跃,都充满着灵动感,让观众叹为观止。

本报记者王媛

(责编:褚嘉琳、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