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印在心
刻印在心
我多年从事县级教育行政工作,退休后于2002年移居太原。任职期间我曾撰写多篇有关教育方面的文章,到太原后我就想将这些文章收集整理汇编,这时才发现因疏于保存,遗失较多。其中有一篇文章发表在当年的北京《学前教育》杂志,可惜杂志在传阅过程中丢失。为此,我到山西省图书馆、山西省教育厅、太原康乐幼儿园等处查寻,均未找到。无可奈何之际,我想到求助北京《学前教育》杂志社。可文章发表将近20年了,且发表的确切年份和期号也已记忆模糊;加之杂志社人事几经更迭、工作任务繁重,他们会不会帮这个忙呢?况且,此文是纸质手稿,发表时电脑尚未普及,编辑部文档、文库都尚未建立,是否能找到此文呢?但我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理,于9月3日给该社写了一封信。杂志社时任社长李青收信当天(9月6日)就打来长途电话,说收到我的信后,杂志社立即着人查找,现已找到,只是文章的题目和署名与我写的有些出入,询问是否复印?我连忙说:“这正是我要寻找的文章,请给以复印,工本费我给寄去。”李社长回答:“复印费、邮资均不用寄了!”3天后,我就收到了复印件。杂志社的认真负责、办事迅速,令我十分感动,当即回电话致谢!李青社长说:“不用谢,欢迎你继续为本刊撰稿!”热情的话语,让我心情久久难以平复。
几乎与此同时,发生了另外一件事。
我搞教育行政工作之前,一直从事中学政史课教学和研究。退休后,我准备认真系统地读读《中国通史》,进一步提升自我,于是把不久前购买的一套《中国通史》10册从稷山带到太原,并给每册书包了书皮,视为珍本。后来,我发现个别册有脱页现象,就特意找到太原印刷厂的一位老职工询问补修办法,可惜对方说不好处理。在无望的情况下,我突然在第10册书扉页下方发现“如发现本书有印装质量问题,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印刷厂生产科负责退换……”的字迹,便同样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厂长和生产科长写了一封信说明情况,询问退换事宜。几天后,一位姓孙的同志打来电话先是表示抱歉,并说因现在没有平装本会补寄一套精装本过来。我要把脱页书寄回去并补足差价,对方答:“这是厂领导经集体研究决定的。就这样定了!”很快我收到了沉甸甸的精装书,与之前的平装本差价达200元。这让我既感动,心里又过意不去。
这两件事虽已过去多年,但一直像刻印在我的心上,挥之不去。我想到王安石的两句诗:“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两件事,虽非什么惊天动地之举,但看似容易有时做起来却很难,可以说是细微之处见精神、小节当中现作风。我以为,对待工作,我们每个人都要如此有作为、勇担当。
郑祥林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