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锋:用笔墨记录河东厚重文化
梁锋:用笔墨记录河东厚重文化
梁锋先生现场挥毫泼墨。鲍东升摄
“关公精神、民族之魂、忠义仁勇、天下归心。”近日,运城市盐湖区解州镇的一处院子里,年逾六旬的梁锋铺开纸墨,又一次开始了他的创作。这次,他是应河南郑州一位朋友的相约,帮朋友写一幅“忠义仁勇”的大字。
书家世代传承
勤学苦练换来笔墨清香
梁锋先生的这处宅院与世人皆知的关帝庙隔户为邻,关帝庙的钟鸣鼓吟和崇宁殿翘的风铃,以及春秋楼上的烛之慧光、书之幽香,无数次注入他少年的梦。
梁锋的父亲就是村里的农校教员,其毛笔字在十里八乡很有名气,被乡亲们称为“大写家”。那个时候,每每看到有人拿着红纸和墨汁找父亲写字的时候,幼小的梁锋心里总会有一种自豪的感觉。父亲挥毫泼墨的时候,他就踮着脚在一旁默默观看。这一切,父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因而在梁锋开始上小学的时候,他也把毛笔递到了儿子的小手中。
梁锋的童年是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的。他的父母养育6个儿女,家里根本没有宽裕的钱买练字的棉纸和仿写的字帖。但贫困没有让梁锋停住习字的手,父亲为他找来一块一尺见方的大砖代替了棉纸,又不时挖回红色或黑色的胶泥与水搅合成有色的泥水代替了墨汁,用的毛笔是一两毛钱就能买下的极普通的笔,字帖则是父亲为他摹写的,和印刷的字帖没有太大的区别。这种无成本的练字在父亲的严厉要求和耐心教导下,每晚习写50至100个字。长辈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再加上爱之已久,心有灵犀和勤苦好学,梁锋的字在那块写了擦、擦了写的方砖上慢慢漂亮起来,他在10来岁的时候就能把毛笔字和钢笔字都写得有模有样,同学们常常对他投来羡慕的目光。他成了班里的板报宣传员,踩着凳子换板报、写标语成了他最乐意做的事情。上高中之后,他的字连老师们都经常夸奖称赞。每到放假之际,同学们拿到的家长通知书上的操行评语一栏,都是班主任老师让梁锋亲笔抄写的。
钟情榜书艺术
锲而不舍追求极致大美
梁锋先生酷爱榜书是缘于他的一年初中生涯在关帝庙中度过。
解州关帝庙是我国现存始建最早、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保存最全的关帝庙宇,被誉为“关庙之祖”、“武庙之冠”。1975年,已被同学们称为“小书法家”的梁锋,来到从小常进常出的关帝庙念初中。那些高悬于楼阁殿堂之上的康熙御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手题“威灵震叠”等榜书御匾,让梁锋心醉神迷。面对一块块金字宝匾、一幅幅经典楹联、一通通古碑石刻,他总是感觉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撞击着心灵,一种无法抗拒的大美让他兴奋不已。他真正地体悟到了中华书法、特别是榜书艺术博大精深,听到了榜书艺术对他的无声召唤。
榜书庄雅凝重,美于观望,体高霸气、厚重雄劲,能与环境互映互衬,相得益彰,显示出其独特的审美特点。但榜书又是书界里公认的不易书写的书法艺术。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指出榜书书写的五难:一曰执笔不同;二曰运笔不同;三曰立身骤变;四曰临仿难周;五曰笔管难精。榜书绝不是简单地把小字写大而已,正像大型雕塑和微雕,大型壁画和内画不能互相替代一样,榜书的字形硕大,书写者要意在先而笔行后,意到后则全身运动,在意念的喷薄中提、按、顿、挫,写出合意的作品。
梁锋深知要写出精道的榜书,必须要有锲而不舍、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持之以恒精神。1978年,风华正茂的他被调入解州镇政府工作,在做好工作的同时他给自己订立了习字计划,不论是赤日炎炎的夏日,还是寒风习习的隆冬,每天苦练不少于2个小时。
云游道观庙宇和名胜古迹是梁锋先生求取进步的一种看似身闲却心不闲的学习方式。多年来,他每年都要外出七八次,只要看到高悬的大字他都会端详凝视,品味领会,铭刻在心。说到自己的翰墨生涯,梁锋先生感到最幸福的是先后得到了徐文达、刘炳森、姚奠中、孟繁锦、王镛、李力生、任之通、苑建国、蒋有泉等书法大家的现场点拨和亲传指点。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当时间的脚步迈入21世纪之后,梁锋先生已经把自己手持的榜书这把剑磨砺了20多年,其作品彰显出沉雄稳健、潇洒清劲之美,在北京和全国各地大赛中入展30余次,2004年在山西省第六届书法篆刻大赛中获得优秀奖,成为山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京城求学两春秋
榜书艺术更显功力
2007年,酷爱榜书艺术的梁锋带着浓烈的求学欲望来到北京,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书法高研班,而且在那里度过了两个春秋。在高研班里,他从师全国一流的书法老师,特别是得到书法大家王镛、曾翔老师的鼓励和指导,并与同学们一起交流学习体会和创作经验,博采众长,提高自己。
学习期间,故宫是他最向往的地方,因为那里的榜书牌匾不仅密集,而且都是硕大的帝王匾额,块块都是国粹。两年里去了多少次,他自己也记不得了,他只记得在不少大美绝伦的榜书匾额之下,精湛的笔法、技法、章法和墨法,常常吸引得他迈不开脚步。他长久品嚼回味,与来自远古的磅薄飘逸的帝王榜书进行历史与现实的心灵对话,吮吸精髓,开化自己。
北京城里的明清科举匾额博物馆也是梁锋最常去的地方之一,那里是展示榜书牌匾的圣地。共收藏木石匾额五百多方,有明清32名状元、13名榜眼、12名探花题写的匾额。在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匾额厅内,梁锋再一次听到了榜书艺术对自己发出的有力的召唤,他发誓终生与榜书为伴。
梁锋说,在北京的两年时间里,收获是很大的。在聆听大家的讲课中使书法理论水平有了提高,在书写技法上以古以帖为师使作品有了似古而不拘古的新面貌,书法作品不时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
梁锋的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只见他饱蘸笔墨,提笔而不落下,扫视五六秒钟后,意念出现后,才身、臂、肘、腕、指高度协调,流畅地运笔纸上。在梁锋的榜书中,观者可以看到强度,一撇一捺知刚柔;可以察到速度,一折一提知缓急;还可以觉到密度,一横一竖知干湿;更能感知到温度,一点一勾知冷暖。正是刚柔、缓急、干湿、明暗和冷暖的得当与和谐,铸就了梁锋榜书作品的雄浑正大、阳刚遒劲、潇洒灵动、秀美沉稳,洋溢出浑厚感、力量感和灵动感。这就是梁锋榜书能够达到出神入化境界的关键所在。(管喻 杨建斌)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