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元宵 别样精彩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春节过后,又逢元宵节。今年,亿万群众选择就地过年,在当地体验文化大餐,在云上感受浓浓年味。元宵节作为春节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传统项目精彩依旧,云上元宵“闹”出新鲜。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热度不减的消费体验,网上网下,全民欢度元宵,呈现别样精彩。

花样过节 营造浓厚氛围

  元宵节将至,我省各地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喜气洋洋;社火表演精彩纷呈,热闹非凡。线上,猜谜、逛花灯、年俗文化展播……让网友大呼过瘾。
  2月19日上午,大同市纯阳宫广场,传统耍孩儿剧目《金木鱼》正在进行,婉转悦耳的唱腔、入木三分的舞台表演、离奇曲折的故事情节,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距此不远的清远街则成为欢乐的海洋,跑驴、秧歌、划旱船等民俗表演轮番上演。当天,“古都大同中国年”群众性民俗文化活动启幕,活动将持续至正月十五。除大同外,我省各市也纷纷推出一系列活动欢度元宵佳节。“中国年在忻州”忻州古城元宵喜乐会、“文旅盛宴连连看,我在运城过大年”十大主题活动、临汾市“金牛送福畅享元宵”猜灯谜活动……各类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相比于线下,线上的活动也毫不逊色。“来到山西逛大院,砖雕泥塑手艺精。漆器微雕纯手工,技艺精湛靠匠心。”“葫芦镂空雕刻技艺承载着人们对福禄的期盼,对美好的眷恋”“过油肉因过油而得名,肉片色泽金黄鲜艳,质感外软里嫩”……秧歌庙会、名吃美食,传唱百年的戏曲、传承千年的手艺,如今呈现于太原市文化和旅游局在抖音发起的“并州非遗抖动新春”的视频挑战赛中。网友纷纷通过手机镜头,秀出家乡的非遗技艺。截至2月23日16时,该话题播放量达1080万次。今年太原在春节元宵节期间推出130项活动,皆可通过云端参与。
  王名乐是莲花落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他在这个挑战赛中发了3段视频。“今年的春节和元宵节不仅有传统的社火表演,还把这些非遗搬到了网上,让更多的网友了解莲花落,了解山西的非遗,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中,增加了传统文化的内容,这对于我们非遗传承人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

货全人旺 消费热度不减

  购物、游玩、观影……春节刚过,元宵节未至,但百姓消费热度却有增无减。汤圆囤起来,电影票订起来,景点云上逛起来,丰富的消费体验、新兴的消费热点,这个元宵节,市场已经热起来了。
  元宵节,自然少不了吃元宵。2月21日一大早,太原桥头街老鼠窟元宵门前购买元宵的群众已经排起了百米长队,颇为热闹。不过,更为热闹的是抖音上网友的留言:“就是这个味儿”“咱老太原的元宵就是好吃”……在晋源区韩福元家里,他正忙着赶制晋祠桂花元宵,不过相比于以往,今年的他格外忙碌。他说:“以往线下只有2家超市售卖,今年增加到了30家,还开通了线上销售渠道,并在抖音和快手进行推广,元宵已经卖到了北京、西安、深圳等地,卖出了8000多份。”如今,线上到线下模式为更多人所采用。在便捷的同时,也有效减少了人群聚集。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元宵、饺子、花灯、枣糕等元宵节相关的商品早已分门别类,淘宝平台月销超过1000单的商家比比皆是。而在美团外卖平台,粥铺、甜品店等大都推出了元宵食品,半小时内即可送货上门。“元宵节前的这几天,每天都有500多个购买元宵的订单,如今店里的伙计正在抓紧制作,预计元宵节当天订单能翻一番。”省城南内环某粥店负责人郝景飞说。
  相比以往元宵节外出游玩,今年我省多地推出云旅游,足不出户即观赏三晋风光,为诸多在外就地过年的山西人提供了游览家乡风景的平台。“去年12月晋商博物院对外开放,因为就地过年,一直没回去,今天通过VR展览,接受了一次‘晋商精神’的洗礼”。2月21日,在北京工作3年有余的李进翔通过“晋商博物院”的微信公众号完成了线上参观。除了晋商博物院,天龙山景区、晋祠公园等多个景区都通过数字技术实现了“云旅游”。
  电影票房今年迎来了大规模复苏。仅春节假期,我省电影票房收入就达1.83亿元,创历史新高。观影已成为人们逢年过节主流的消费方式之一。据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23日16时,我省11市2月24日至2月26日预售票房约一百万元。除春节档的热映电影外,记者发现,元宵节还将有五部电影上映。在抖音上,#你好,李焕英#这一话题中“一起穿越回80年代”成为广大网友热衷的题材,纷纷自拍,并通过VR技术,“穿越回80年代”,点赞量累计500万人次。
  在太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玮看来,春节、元宵节消费热度不减,多层次、多样化的品质型、升级型消费需求集中释放,反映出人民群众旺盛的消费需求,折射出我国经济增长动力强劲、韧性十足,经济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

传承创新 凝聚家国情怀

  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这是元宵节的传统习俗。不过,如今这些习俗正悄然发生改变。元宵线上下单,花灯现场直播,灯谜互动游戏,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元宵节的庆祝方式越来越多元,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传承,元宵节在互联网的助力下,正彰显出新的活力。
  火红的灯笼、雪白的元宵、经典的祥云纹饰……打开山西日报客户端、山西新闻网等平台的元宵节专题,浓厚的节日气息扑面而来。近些年来,“网络中国节”系列的网络文化活动在各大媒体网站火热展开,上亿网民进行互动。《中国诗词大会》第六季、《经典咏流传》第四季、《国家宝藏》第三季、《典籍里的中国》……牛年的荧屏被这些传统文化类节目点亮。《中国诗词大会》首播当日占据微博文化类综艺小时榜第一位达12小时。此外,四海同春·2021年全球华侨华人新春云联欢将于元宵节正式播出。届时,云联欢将依托中国侨网、中国新闻网以及海外华文媒体等,首次以“云相聚”形式,为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送上新春祝福。中华传统文化正在互联网中延展开来。
  “元宵节延续至今,其优良的文化因素始终在传承。要让文化成为活着的传统,要“见人见物见生活”,一定要融入当下人的生活方式,年轻人不是不喜欢传统文化,而是希望和传统有一个更好的沟通方式,互联网就是他们与传统进行沟通的特殊方式。利用互联网致敬传统文化、在创新表达中传承传统文化,让传统节日文化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机,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每个人的使命。”山西大学文学院民俗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卫才华表示。

本报记者张琦

(责编:李琳、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