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四力”实践 打造过硬新闻舆论队伍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传媒视点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形势下对宣传思想战线队伍建设提出的总要求。开展增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是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落实“两个维护”的必然要求。
  当前,国际国内形势错综复杂,作为新闻记者,如何不断提高把握正确方向导向的能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的能力、强化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的能力、加强网上舆论宣传和斗争的能力、处理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从而探究新闻真相,彰显新闻担当,让党和人民放心满意?必须扎扎实实践行“四力”!双脚走四方、两眼观天下、脑中有所思、挥笔力千钧,全力打造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新闻舆论队伍,推动宣传思想战线在政治上强起来、工作上强起来,做到讲的话群众喜欢听,写的文章群众喜欢读,创作的舞台艺术群众喜欢看,更好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讲政治把方向,守正才能致远。舆论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新闻报道体现的是信息、承载的是思想、表达的是价值,同时也是与人民对话、引导群众思考的载体。然而,一段时间以来,庸俗、恶俗大行其道,带节奏、高级黑时而显露,一些媒体的公信力不断下降。要确保新闻记者在传播主流价值中弘扬正能量,以我之价值化人之心结,于花繁柳茂处拨得开,于风狂雨骤时站得稳,就必须时刻牢记“政治家办报”,在讲政治这件事上做明白人。
  脚是用来走路的,有路就要有方向。要在纷繁芜杂的各种声音中找到方向,在诱惑面前坚定信念,就要时刻牢记自己是党和人民的新闻工作者,脑袋里时刻要装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具体新闻实践中始终以喉舌标准来衡量自己。无论是新闻工作者“总要想总理想的事”,还是“站在天安门上想问题”,都要求我们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熟悉掌握党的政策方针。可以说举好旗帜才能唱好凯歌,把正方向才能行以致远。
  脑子里有了“天安门”,才能在“田埂上”找到感觉,在“上接天线、下接地气”中做好嫁接。践行“四力”,归根到底,是要在守好“党管宣传”之正、守好“正面宣传为主”之正、守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正中,实现报道内容、表达方式、技术平台和媒体融合机制的创新。在推动新闻供给侧改革中,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新闻信息的迫切需求。
  践行“四力”找故事,好作风是基础。有人说,新闻学的本质是故事。故事从哪里来?脱离“群众的生活”,远离“泥土的味道”,坐在办公室搜肠刮肚,对着电脑复制粘贴,只会让新闻稿件假大空。故事,想是想不出来的。是否扑下身子沉到一线,是工作作风的试金石。还是那句老话,要往基层去,到基层心里才有群众;要在现场,在现场心里才有感动。到基层去感受,到现场去感动,把基层作课堂,拜群众为老师,不但要走进群众的门槛解燃眉之急,更重要的是要走进群众的心坎解长远之需。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深入厂矿社区、车站机场、田间地头、百姓家中,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触摸社会发展的脉搏,选树叫得响、传得开、立得住的先进典型,见证幸福生活背后的奋斗与付出,反映百姓最真实的期盼与愿景——走基层,是新闻记者妙手著文章的活水源泉。
  行走在基层一线,寻找最美的风景,捕捉最感人的瞬间。只有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记者才能真正感受到人间真情的所在,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责任与担当,使读者产生共鸣。
  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新闻工作者要勤走、勤记、勤想、勤写,先有好样子,再写好稿子。有了对新闻事业的敬畏之心,才能激发起新闻工作者干事创业的激情。不是在采访,就是在采访的路上,这是一个新闻人应有的状态。“脚下有泥,脑中才有料,下笔如有神。”有了好作风,娇骄二气也就一扫而光,双脚也就长满茧子,就像新闻界老前辈范敬宜说过的“根植春泥气自华”,长满茧子的双脚回馈给我们的,一定是充满光彩的新闻灵感、感人至深的新闻故事。
  让新闻直抵人心,抓住问题是关键。每个新闻工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但在信息爆炸的今天,有三个词却常被人提及,一个是“反转”,一个是“碎片化”,另一个是“同质化”。“反转”是因为没找到真相,脑子不够用、事实不够用,一个硬币只看到一面,一头大象只看到一条象腿。而新闻的动态化常常又导致新闻信息的碎片化,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深入了解事件起因、经过和走势等深层信息需求。特别是一些媒体无论是从题材的选择上,还是从报道内容的形式上,由于采写相同的线索或新闻事件,难掩似曾相识之嫌,造成新闻报道“千人一面”。
  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中华报》题词“多想”,意在鼓励新闻工作者多动脑筋、多做分析。在新闻报道中,唯有始终树立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科学分析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弄清问题本质,找到症结所在,才能让自己采写的新闻报道不被“反转”、深度有料、独树一帜。
  眼无神,拳无魂;拳无功,一场空。践行“四力”,可以是震撼人心的采访故事,也可以是看似平淡的工作日常。不管眼前的环境如何不同,都必须让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新闻场景之中,多走一些路,多见一些人,多问几个问题,多去思考和把握“树木与森林”“表象与本质”的关系,这样才会不断积累、逐步提高、产生质变。有了“站在阳光下”的正能量,有了丰富的故事,有了深刻的思想,这样的新闻报道一定是人民群众之最想、人民群众之所需。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奋斗的人生最绚烂。新闻工作者唯有以好作风践行“四力”,力争在每一篇报道、每一个版面、每一个镜头中,打动人、感染人、影响人,以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将党的创新理论、政策方针入耳入脑入心“飞入寻常百姓家”,才无愧于职责使命、无愧于新时代。(作者:长治日报社 李宁)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