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融“旧”建“新”,工业文化旅游品牌破圈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30330_3ff87b1a03f0724d7071310bc198c542.jpg

20230330_deb84bdcc65a53027632d15e25c9503c.jpg

20230330_7374c934692dee94d785e32df34bb82b.jpg

20230330_dccb4992080fe5360efb6209d3ae3ca9.jpg

20230330_f924086e54c7df860c51c46e6584803d.jpg


  时尚一族“网红打卡”地、年轻人休闲娱乐地、老年人抚今追昔地……昔日的阳泉水泵厂,如今有了新的名字——“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
  每逢周末,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打卡,一睹这座城市新地标的风采。
  一个老厂的活化新生背后,是阳泉市不断促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工业主题文化旅游品牌破圈、迭代的创新努力。

留住城市工业印记

  阳泉是个典型的老工业城市。20世纪90年代,阳泉水泵厂成为全国水泵行业骨干企业,生产的近900个品种的各类泵产品畅销海内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原本位于城郊的厂区现已成为城市的核心区。近年来,由于环保压力,铸造车间关停,1万余平方米的厂房闲置,成为城市“锈斑”。可以说,阳泉水泵厂见证了城市的成长,留存了阳泉工业文明的印记。
  为见证阳泉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留住城市的情感记忆和工业印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新型文化业态,阳泉市一方面对水泵厂实施“专业化重组”“退城入园”,另一方面积极盘活老厂房、老建筑,想方设法让工业遗产发挥新的价值。2020年8月,阳泉市委、市政府决定对阳泉水泵厂老厂房改造升级,建设“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打造文旅示范园区。
  据记者了解,“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项目从规划、立项之初,便明确在有效保护和利用现有老旧厂房资源基础上,充分发掘城市文化内涵,培育沉浸式文旅新业态,形成新的文旅消费增长点,构筑文化产业发展新生态。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是山西省文旅业态中“稀缺”的工业文明与生活时尚类的综合体产品,同时也是阳泉市重点打造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夜间消费活跃区。

打造沉浸式旅游业态

  工业元素、红色历史与现代创意深度融合,碰撞出的别样火花,彰显了阳泉独特的文化魅力。
  “我们的街市——街头巷尾的烟火,我们的大院——家长里短的亲切,我们的岁月——逐梦前行的历程”,城市记忆主题馆中浓郁的怀旧气息,总会触动现场每个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
  为突出工业印记,园区内以厂牌墙形式,创新展示了阳泉矿务局、阳泉钢铁厂、国营晋东化工厂、阳泉水泵厂等代表性企业,还陈列了高音喇叭、小型水泵、压力表等阳泉部分代表性工业产品。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展现劳模风采,同时展出了81名全国劳模的先进事迹。
  在园区的城市记忆主题馆内,复刻的阳泉饭店、东风剧场、兴隆百货大楼等标志性建筑,完美地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街景街貌。馆内展出的春泉牌洗衣膏、桃河牌墨水、任家峪的铁锅等具有阳泉本土化特色的日常生活产品,散发着浓厚的怀旧气息。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在设计上积极探索数字转型创新之路,让历史建筑和城市文脉在时空穿越中活态呈现。园区充分利用数字化手段制作城市发展变迁视频、当代城市发展全景沙盘,全方位、立体化展现出中共创建第一城70多年来的飞速变化。
  与此同时,“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在设计上保留、延续老建筑的原有形态、结构和工业痕迹的同时,融入现代生活,打造红色记忆、城市记忆、工业记忆等场景,让参观者通过沉浸、体验、互动等方式,在游览过程中感受城市文化。
  “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是全省目前唯一一个以城市记忆为主题的沉浸式文旅园区,开创了我省以记录城市记忆为主题的展馆先河。

创新激活市场消费活力

  2022年3月,“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成功入选《山西省首批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名单。
  为进一步打造消费新动力,释放消费潜力,“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自2022年5月正式开园以来,围绕打造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先后举办了多次美食游乐音乐节等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了阳泉市及周边城市大量餐饮店及多个游乐项目入驻。园区内精心准备的歌舞表演、老电影展播、流行音乐会等丰富的文化大餐,点亮城市经济的繁华夜景,推动当地夜经济持续回暖复苏。
  同时,“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成功推出沉浸式体验与研学游,吸引了各大院校的63支团队来此交流;园内“泉·美术馆”开馆一周就接待近千人次参观;工人大礼堂采用“剧团+剧场”新模式,承接多项省内外文化赛事和文艺表演活动。
  2022年国庆节期间,该文化园与阳泉市级文艺院团合作进行文化惠民专场演出,上座率达到100%,为探索“政府主导、园区搭台、院团唱戏、观众受益”的服务模式奠定良好开端。
  截至目前,“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共接待游客10.5万余人次。
  “如今,随着市民和游客需求的不断升级,工业印记旅游在大众旅游中异军突起。”阳泉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说,“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文旅融合创新发展,培育一批功能齐全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文旅经济载体,积极打造城市文旅地标,真正叫响阳泉工业主题文化旅游品牌。”

本报记者栗美霞

(责编:褚嘉琳、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