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关县崔家庄村:古村落走出发展新路径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地市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0230220_e52533b3934d45dd0cba28afb36c6a83.jpg


  壶关县东井岭乡崔家庄村是住建部挂牌认可的“中国传统村落”。村中一幢幢古屋,展现着厚重的传统文化。远观“户户入画”,近赏“步步皆景”,村外成片的蔬菜大棚,村中怡然自得的老人……崔家庄村就是一幅有动有静的新画卷。

“绿色大棚”,引导产业升级“成规”

  崔家庄村位于东井岭乡东南山麓万亩生态林园深处,全村281户796人(常住人口310余人),党员37人。他们以蔬菜大棚为切入点,坚持高质量发展。
  建成“蔬菜专业村”,村支书侯保军满怀感慨:“村集体当初建成20个蔬菜大棚,由于担心赔本、不挣钱,全村无一人敢承包,女党员侯国娥出面,全部承包,与村集体签定10年的承包合同,结果当年赚了10多万元。”从此,拉开了产业转型序幕。年年建新棚,家家有大棚。“庄”里的“黄土地”加装了“封盖”,“撂荒地”变成了“富民产业地”。
  “在高质量发展的节点上,村‘两委’的选择是对的。”包村副乡长连花说,“在蔬菜大棚建设上,崔家庄没有邻镇店上速度快,但在为种植户服务上,我们领先一步。”
  2020年四五月份,大棚西红柿苗在急需要用水时,天气干旱少雨。乡党委、政府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动员干部找水,投资2万元修建2000米长的引水渠,从附近一个自然村贾庄引来了水,修建了3个蓄水池,引导种植户有序用水,解决了燃眉之急。

“一色管理”,引导干群办事“成章”

  聚焦乡村治理、人居环境整治、森林防火等工作,村“两委”把在外退休老干部请回来,与村干部一起,每天一人在班、一队巡逻,每周一次汇总、每月一次研判,实行“巡查+报告+处置+回复”闭环管理,全年不间断360度为群众服务。
  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补短”活动,收集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排查安全隐患,监督诉求办理,定期研究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难点、堵点、痛点,做到了巡查有记录、发现有报告、处置有反馈,确保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问题不上交。
  村“两委”制定了群众认可的“村规民约”,坚持“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以前,谁家办丧事,需要5天时间,既浪费钱财、时间,又坏了村风民风。现在,按照“村规民约”,办白事时间由5天精简为1天半,谁家办事,主动找村委签定承诺书,不大操大办,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办事,硬是扭转了不良风气。
  每年举办一次“孝老敬亲”“感恩教育”“亲邻行动”活动,深入开展“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采取“星上牌、挂门口”的方式,营造创先争优氛围,推动新风树立。

“古色治理”,引领乡风文明“成风”

  村“两委”围绕“侯家大院”,将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火龙舞”与产业发展、生态肌理进行融合,促进乡村振兴。
  “侯氏家族”形成于明代,崛起于清代,鼎盛时占地面积30余亩,现存七八亩,留下了一座壶关商业文明的见证——侯家大院,也留下了一段壶关人文历史的珍贵缩影。
  “每年5月19日,我们都会来到侯家大院,了解家乡历史,倾听游客畅谈,比一比古代,想一想现在,学一点道理,尝一尝农家饭,小日子比城里人舒适。”女乡长侯苗利说。
  村中心的一片古旧房屋,是“侯家大院”的“魁盛院”。残存的石条或砖砌甬道,通向各个封闭的院落,一座座院门,或敞或闭,将一段段历史藏在精致的棚楼院里。游客可以追寻到潞商在壶关发展的一丝脉络。
  投资10余万元,维护“侯家大院”基础设施,铺设园区绿道2000余米,推出“古文化游”项目,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文化长廊、旅游公厕等设施。盘活闲置院落,建设“崔家古墅”精品民宿,辐射带动乡村民宿经济发展,不断延伸“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
  刚刚过去的兔年新春,有数千名游客观赏了“火龙舞”。旅游业成为崔家庄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

“红色引领”,带动乡村旅游“成势”

  在村东200余米处,有一座占地1万平方米的“黄沙山战役烈士纪念园”,这是1944年5月29日发生在陵川的“黄沙山战役”牺牲人员就寝地。这一仗,八路军32团加上壶关、平顺独立团,向驻守陵川的日伪军发动攻击,拔掉碉堡10个,消灭16个村庄的日伪据点,打死打伤100多人,俘虏日伪500余人,缴获轻重机枪3挺、迫击炮2门、步枪百余支及大批军用物资,震慑了敌人,粉碎了日伪在平城建立据点的企图。
  现在,这里已是壶关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逢清明、烈士纪念日,县、乡党委都组织党员干部前来凭吊,平时游客也是络绎不绝。
  近年来,在乡党委的引导下,崔家庄村紧扣这一“红色资源”,主打“红色牌”,着力弘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在村东新建了红色文化广场,设立了党员先进事迹展览区,着力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如今,崔家庄村已成为游客“来了还想来、走了再回头”的网红打卡地。
  “基层治理不仅扮靓了乡村,让村民生活更有质感,而且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动人画卷。”说起崔家庄村的变化,乡党委书记韩志祥满脸笑意。

崔前军 连花

(责编:李琳、褚嘉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