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大同公司:共享新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美好未来
中车大同公司:共享新机遇,在高质量发展中创造美好未来
新时代十年,砥砺奋进。
党的十八大以来,着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高度明确了制造业的战略地位,强调“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等,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殷殷嘱托,切切期盼。
前进的光影间,作为全省装备制造龙头企业的中车大同公司担当大国重器支撑强国梦想,以建成受人尊敬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坚定新发展理念,践行社会责任,共享发展新机遇,为山西省装备制造产业链提档升级摸索出了宝贵的经验,助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带动加速转型升级
围绕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产业技术创新、产业基础再造等方面,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了横向联动、纵向贯通、各方协同的制造业政策体系,不断优化制造业发展环境。
今年,山西省首批精选确定了10条重点产业链及首批20家“链主”企业。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6条千亿级、4条500亿级的产业链,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深刻把握机遇,中车大同公司担当起山西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链“链主”,在转型升级中履行责任,在自身发展的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提升,一链牵出新动能。
轴箱自动装配、产品自动物流输送、关键紧固件的信息自动控制……在中车大同公司,一台台大功率电力机车的转向架制造正在高效进行。随着轮驱组装数字化产线、转向架组装流水线的建成投运,公司数字化工厂建设已见成效,也成为“新基建”浪潮下山西省数字经济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的缩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以智能化、数字化建设为重要抓手,中车大同公司在机械加工单元实现了环类件的全自动加工,大型加工设备实现了机床物联网,具有设备监控、能源监测、工艺管理、生产管控、质量追溯等“云管理”功能,智能制造能力显著提升。
依托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重载货运、快速客运及独联体标准电力机车研制平台,中车大同公司全力推动核心业务的全面流程化与数字化,推进数字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产、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产品、数字化服务的全面集成应用,以智能制造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提档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制造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一。迈上新征程,要把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车大同公司董事长黄启超说,“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公司将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战略机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关工程。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和数字化转型,拓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发展的活力和抵御风险挑战的韧性。”
道固远,笃行可至;事虽巨,坚为必成。
近年来,山西省加速轨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带动了整车及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已成为全国电力机车、货车、车轮、车轴、轮对、牵引电传动系统重要的生产基地,部分产品技术及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前列。
目前,中车大同公司将视野聚焦到整个产业链的“加法”上来,面向全价值链、全技术链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开展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和技术革新,在延链补链强链中打造优势产品,向轨道交通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加快提升内部配套和供应链管控能力,推出了以“产品+”“系统+”为路径的可持续公共交通系统解决方案。在做强轨道交通装备核心业务的同时,建立良性互动、梯次发展的业务体系,做大关键零部件,打造隐形冠军、单项冠军、行业冠军。
以中车大同公司为引领,实现“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全省已形成以重载电力机车及铁道电气和牵引变压器制造为重点的大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带动了区域内一批中小企业参与轨道交通新材料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与示范应用,提高了全省轨道交通装备的集成化水平。
合作赋能助推能源革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
在内蒙古锦白铁路,全国首台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运行考核突破20000公里,适应了多气候工作环境,各项指标高于考核指标,这标志着我国轨道交通装备在新能源领域实现由产品开发到实践应用再到应用良好的重大跨越。据测算,相较内燃机车,中车大同公司研制的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每万吨公里减少碳排放约80千克。
围绕绿色低碳转型等高质量发展要求,中车大同公司找准能源革命中的发展定位,深耕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为全球牵引动力的绿色革新提供着澎湃动力,力做新能源技术在轨道交通装备领域的先锋者。
从解决“有没有”,到关注“好不好”,中车大同公司坚持拾级而上的发展,将加快“双碳”产业发展摆在了“十四五”战略规划的核心位置,制定出台《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培育计划》,推动现有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绿色升级,并实现驱动技术和新能源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应用。
事关大局的大战略,源于对发展局势的科学判断和解决复杂安全问题的统筹考量。
“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地方重大举措、行业重大变革,中车大同公司积极构建起‘双碳’全产业链协同机制,面向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全技术链,充分整合低碳、零碳和负碳技术,全力推动整个产业的创新发展。”中车大同公司总经理付拥军介绍。
致力低碳,中车大同公司深度发力永磁直驱等新兴技术,依托大功率电力机车技术创新平台,在行业内首次实现了永磁直驱技术在大功率机车上的应用。锚定零碳,中车大同公司建立了未来新能源机车的研发平台,通过对机车轴式、轴重、功率等调整,形成了轻中型调车机车、重型调车机车及3000kW以上功率级别的干线机车研发平台。不止于此,蓄电池动力机车等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研发项目也正稳步推进。发力负碳,大同公司依托装备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迅速布局涵盖污水、废气、固废环保处理等领域的环保产业,为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
生产过程中,中车大同公司结合“生态智造”理念,充分考虑从产品设计、制造、使用到再制造的“双碳”指标和能量管控等问题,开展绿色运营,助力地区工业领域能源消耗持续下降。
在山西省纵深推进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过程中,中车公司还提出“以炭治碳”的新举措,依托优质煤炭能源,不断参与加快煤炭资源的深度利用。在先期成熟的活性炭研发生产基地基础上,协同规划污水处理PPP、环保装备研制等项目。由此也带动了一部分中小企业参与其中,实现了“链主”企业带动“链条”企业共同闯市场的磁场效应。
价值共享创造美好生活
多年来,中车大同公司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融入新兴领域和重点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目标,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装备技术、环保产品等对经济建设的牵引带动和溢出效应,用科技的力量创造人民的美好生活。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对重载牵引动力的需求,中车大同公司积极深化铁路装备创新驱动,以技术提升助力电力机车“多拉快跑”,形成了不同轴式、轴重和牵引力等级的产品组合,能够根据线路的不同需求,在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电煤保供、抢险救灾等方面发挥运力支持,有效提升了为国为民保驾护航的“服务指数”,为国民经济发展和能源物资保障提供了可靠支撑。
在融入地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中车大同公司“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依托装备设计制造一体化能力,迅速布局涵盖污水、废气、固废环保处理等领域的环保产业,致力于为地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专业的技术、可靠的设施装备和优质的运营管理等一站式服务,精心打造具有山西本土品牌特色的环保产业,为徐徐展开的美丽中国画卷绘上浓浓绿意,造福多方百姓。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位于太行山脉的芦苇河,是黄河流域重要的二级支流,河水穿山西省阳城县蒿峪村而过。在夏季,这里青草依依,鱼游水中,天蓝、水清、气净,河畔两旁是成片的庄稼,绿色是这里最鲜明的底色。村庄良好的生态环境,离不开中车大同公司提供的环保管家式服务。
蒿峪村地形复杂、山地较多,而且农户居住分散、污水收纳难、管网成本高,如何治理是一大难题。中车大同公司在污水处理站项目建设过程中坚持分类施策的多种组合模式,在污水收集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实现污水处理设施高质量建设和高水平运维,使蒿峪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1900余人受益,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污水处理带来环境的改变,让蒿峪村成为环境优美、留得住乡愁的新农村。当地实现从污水变清水、清水生“红利”的局面发展,并被作为全国村镇污水治理优秀案例展示。
目前,中车大同公司已参与实施了山西、陕西、安徽、广东等多省份的农村地区污水处理项目,有效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和流域内生态环境,并通过设计优化,降低运行费用,助力美丽乡村蝶变。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进。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中车大同公司笃行不怠,肩负企业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瞄准轨道交通装备并在多领域加速发展,一路拼搏、一路奋进、一路开拓,书写了一页页激荡的发展篇章。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催人奋进。中车大同公司将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以轨道交通高端装备为纽带,以博大的胸襟连接世界,以宏伟的壮志造福人类,共享发展新机遇,为实现交通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蒋维 韩智慧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