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出台《意见》革除歪风陋习 娶媳妇彩礼不超过5万元
近些年结婚的“成本”是越来越高,许多年轻人不是不想结婚,实在是结不起,婚彩礼、婚纱照、婚庆、酒席……哪样不要钱?其中,彩礼是个大头。11月18日,中共长治市委、长治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推进农村移风易俗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各县(区)可对操办婚丧的彩礼、随礼、殡期、宴席等上限标准以及其他具体礼俗作出具体规范。《意见》明确提出,有关参考上限为彩礼金额不超过5万元;婚丧随礼,亲属不超过200元,其他人不超过100元;丧事殡期一般不超过3天。《意见》的提出是为革除天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炫富攀比、铺张浪费、随礼泛滥等歪风陋习,把广大群众从过重的人情消费、人情负担中解放出来,破解因婚致贫、因丧致贫、支出型贫困问题。建设文明乡风,促进乡村振兴,长治市推行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
婚事新办 即倡导零彩礼和不要车、不要房、自己家业自己创的新型婚恋观;提倡彩礼变献礼,可为老人购买养老保险或与银行签订协议为老人缴纳养老储蓄、健康储蓄;订婚、相家不操办;结婚迎亲反对雇用豪华车队,提倡使用大巴车、中巴车、自行车等绿色迎亲方式;反对恶意闹房、恶搞伴娘等行为。倡导集体婚礼、公益婚礼等婚礼形式。
丧事简办 即反对殡期冗长,反对雇人哭丧、低俗表演、燃放鞭炮等行为;倡导由村里主办追思会代替传统丧礼模式。
余事不办 即除婚丧事宜外,满月圆锁、庆生祝寿、升学入伍、建房乔迁、商铺开业、百日周年等事宜,反对请客操办,如需操办仅限于家庭成员或直系亲属范围,并反对收受礼金。
■相关
运城市盐湖区:
婚嫁事宜彩礼原则上不超过6万元
2018年5月7日,运城市盐湖区委在盐湖会堂召开千人大会,向全区农村干部群众发出动员令:规范红白理事会,要求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按照盐湖区委出台的《关于加强和规范农村(社区)红白理事会工作的指导意见》,以及附件《红白理事会章程(范本)》的参考标准,以后在盐湖区范围内,举办红白事的范围仅限结婚、嫁女、丧事等,其余如满月、周岁、三岁、十二岁、订婚、老人寿辰、升学、上梁、乔迁、参军、开业典礼、一周年、三周年、迁坟、立碑等,均不提倡操办。要办也可以,不要邀请亲属以外的人员参加。
同时,婚丧嫁娶事宜不得超过3餐,每餐席面规模不超过20桌,总桌数不超过60桌(每桌按8人计),单桌菜品价格控制在200元以内。婚嫁事宜彩礼原则上不超过6万元,更提倡不要彩礼。丧葬事宜提倡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红白事宜一律禁止搭台唱戏,更要抵制低俗节目演出,非亲属礼金不得超过100元,禁止分时段、多地点办理,只限一事一次一地办理。
盐湖区委号召全区党员干部,要带头执行比标准更严格的《运城市制止党员干部大办婚丧喜庆事宜和借机敛财行为的暂行规定》,为群众起好示范带头作用。
■延伸
11部门出台文件遏制农村陈规陋习
争取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
为有效遏制农村陈规陋习、树文明新风,中央农办、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农业农村部等11个部门,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的指导意见》。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0月29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韩俊和中央文明办一局局长张志勇对如何建设文明乡风进行了解读。韩俊表示,争取通过3年到5年的努力,农村陈规陋习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农民人情支出负担明显减轻。
不赡养父母要加大惩处力度
《意见》提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要坚持依法依规的原则,出台有关政策措施要符合法律法规,村规民约的内容要符合宪法和法律精神。
韩俊说,农村的陈规陋习具有社会性和顽固性,要发挥好村规民约在弘扬公序良俗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制度保障,实施有效管理。在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中要增加文明乡风建设的相关内容,对不赡养父母等行为要加大惩处力度。
韩俊坦言,要将指导规范村规民约工作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防止以约代法,及时纠正和废除村规民约中带有歧视性和违法的内容。“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形成倡导树立婚丧嫁娶新风、孝悌和睦家风和文明和谐乡风。”张志勇说。
规范文艺演出参与婚丧活动
《意见》明确,支持以树立正确婚丧观和弘扬中华孝道为主要内容的各类演出活动,规范文艺演出参与婚庆和丧事活动。把弘扬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列为文化下乡活动重要内容,采取农村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地方特色的形式,培育熏染农村群众道德情操。
文明观念的树立、文明生活态度的树立,既需要教育引导,更需要群众参与。《意见》提出,重视在春节、清明、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民族节日中引导实践正确婚丧观和中华孝道。培育、选树、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亲敬老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鼓励群众性组织发挥作用
近年来,不少地方建立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等群众性组织,这些组织在文明乡风建设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要鼓励道德评议会等群众性组织在村民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制定‘红黑榜’,宣传婚丧新风和孝道典型。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和有关社会组织发展为老志愿服务,鼓励农村基层群众性组织通过与赡养人子女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等方式,督促子女自觉承担家庭责任。”韩俊说,在实施过程中,可以依据村规民约出台一些约束性措施,并主动邀请并接受群众性组织的监督。晨综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