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今年将重点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太原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2月23日上午,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召开,太原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张新伟作政府工作报告。在2021年太原市的工作安排中,一项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备受关注。
  年底5G基站达到5000座以上
  2021年,太原市将紧跟国家战略需求布局新基建,年底5G基站达到5000座以上,加快大数据中心、数据平台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紧扣市场需求做大新产品,鼓励手撕钢、笔尖钢、高性能碳纤维等特色产品发展壮大,加快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的新产品研发制造。
  梯次培育企业创新主体,重点培育高科技领军企业100家、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000家。高标准建设第一实验室,争取建成首个山西省实验室,努力实现国家实验室在我省布局零的突破。
  培育选拔使用1000名本土人才
  太原市将突出政策引导,出台更有吸引力的户籍、就业、科研等人才政策,引进10名顶级人才、100名高层次领军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培育选拔使用1000名本土人才,集聚10000名人才后备军。建立激励机制,探索建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体系,以专班化机制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一对一”精准服务,年内完成人才公寓一期工程建设,切实解决好各类人才住房、子女就学、家属就业、医疗保障等问题。
  重新焕发老工业基地风采
  今年太原市将加快推动山西电机研发制造基地、太原工具厂生产线改造升级、太锅集团构建热电能源供应全产业链、太原酒厂搬迁改造、孔雀油墨厂自动化生产线等项目建设,重新焕发老工业基地风采。
  重点推动山西智能装备产业园、山西煤机智能装备制造等项目建设,全力支持太原富士康做大做强,打造“太原智造”新名片。通用航空产业要重点推动山西直升机研发生产基地、禧佑源航空科技再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为建设通航强市再添引擎。
  钟楼街改造7月完工
  2021年,提升重点商圈和特色街区服务功能,加快远大购物、新城吾悦、苏宁广场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建设,构建多层次消费平台。打造消费新地标,加快发展晋阳湖夜经济+假日经济带,钟楼街改造7月完工,打造千年商脉、钟鸣并州的特色国际名街。
  做强文化旅游支柱产业,擦亮“唐风晋韵锦绣太原”金色名片,当好“黄河、长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块的核心节点,在“游山西、读历史”中讲好太原故事,推进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叫响西山生态文化旅游、汾河历史文化、千年府城文旅“三大品牌”,打造“全域旅游”太原样板。
  大力发展直播带货等新消费模式
  太原市将加快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大力发展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直播带货等新消费模式,加强与京东、字节跳动等国内知名平台的战略合作,培育壮大全球蛙、贡天下、乐村淘等本土电商骨干企业,抓住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机遇,推动武宿综保区二期尽快封关运行,打造集进出口产品展示、仓储物流加工配送、线上推介和网络直播于一体的跨境电商孵化园,加快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跨境电商生态圈。
  组建太原农商行
  今年太原市要加快农信社太原城区联社改制步伐,组建太原农商行。要加快推进社会救助综合改革试点,持续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扎实做好清徐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
  全年力争新办小微企业1万户,净增规上工业企业240户以上。加大招引力度,深度融入“一带一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精准对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紧盯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布局,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引进一批头部企业和优势企业。
  国庆前完成五一广场改造
  太原市将坚持保文化、留历史、延文脉,优化城市设计,加强风貌管控,“五一”前完成南宫改造,国庆前完成五一广场改造,年内完成拱极门—东三道巷府城文道改造,全面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推进综改区会展中心、会议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五大中心”建设,实施坞城南路(南中环街—通达街)快速化改造,启动化章街西延(汾东南路—滨河东路)工程,加快建设马练营路北延(中心街—龙城大街)工程,完善太榆交界区域路网,促进太原、晋中基础设施互联、创新平台共建、产业发展融通、生态环境共治、公共服务共享,引领带动太原都市区加速崛起。
  上半年建成滨河自行车专用道
  全力支持武宿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做好周边配套路网建设,加快高铁东环线前期工作,推进地铁1号线建设,3号线、R1号磁浮线争取早日开工,推进西北二环、古交—娄烦—方山、阳曲大盂—盂县等高速公路建设,加快迎泽大街东延、千峰路南延、泥向线等道路建设,上半年建成滨河自行车专用道。推进市政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市委党校和太原广播电视台迁建工程,年内完成双塔公园、龙城公园、汾河四期工程,推进晋阳湖公园二期、海洋公园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开工建设20万吨西山地表水厂等项目,不断增强城市发展韧性。
  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
  今年太原市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持续深化“九乱”整治和“两下两进两拆”专项整治,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停车设施建设运营,全年新增停车泊位1万个以上,加快解决“停车难”问题。
  打通一批断头路,畅通道路微循环,提升市民出行便利度,以科技赋能城市治理,加快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打造全省数字治城样板间。
打造迎泽区药茶一条街
  太原市将实施品牌强农行动,加快“三品一标”认证,做优“阳曲小米”“娄烦山药蛋”“清徐葡萄”等区域特色公共品牌。支持清徐特色食品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以清徐醋产业为代表的山西老陈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建设太原药茶旗舰店,打造迎泽区药茶一条街。实施产业富农行动,发展汾东休闲农业、晋祠稻花香等乡村产业,打造一批特色新型农家乐及民宿集聚区,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成农民致富的大产业。
  各城区均衡配置一批游园绿地
  今年太原市建成区新增公交车、环卫车全部采购新能源车辆,现存车辆年内全部更新。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推行垃圾分类和减量化、资源化,加快厨余垃圾处理中心、医废处置中心等项目建设。
  全力推动东西山30处环城森林公园提档升级,完成营造林46万亩,筑牢绿色生态屏障。加快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步伐,各城区均衡配置一批游园绿地,完成虎峪河西延、九院沙河西延、化章街、大运路等配套绿化工程,年底新增绿地3000亩。
  推进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建设
  今年太原市将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各城区新建公办园不少于3所,各县(市)不少于2所。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推进普通高中多元特色发展,打造一批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特色示范学校。加快卫校新校区、旅游职业学院改扩建、城市职业学院实训楼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国科大太原能源材料学院建设,确保2022年建成招生。年底前完成市属中小学校校长职级制改革,完善教师优待办法,营造崇文重教、尊师重道良好氛围。
  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00个以上
  今年太原市将扎实开展国家住房租赁试点工作,全年筹集4万套房源,培育11家专业化住房租赁企业,积极探索建立“租购同权”制度,启动10个城中村、3个棚户区改造,完成老旧小区改造700个以上,同步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建设城市书房 打造群众身边博物馆
  加快丁果仙大剧院、市民艺术中心建设。逐步开放新修缮的圆通寺、亨升久旧址等府城文物遗存,打造群众身边博物馆。建设城市书房,更好满足群众阅读需求。申报创建“东亚文化之都”,实施“百馆兴体”工程,启动国家篮球(太原)训练基地、市体育训练基地、市水上训练基地等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办好太原国际马拉松赛、环太原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等品牌赛事,积极创建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
  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为切实解决好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难题,今年太原市将重点办好一批民生实事。
  分别为:解决10个最拥堵的医院、学校周边“停车难”问题;开通地铁站点直达综改区、武宿机场、太原南站、中北大学、中北高新区等7条公交线路;采购45辆救护车及配套车载设备,增设重症监护床位128张,进一步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采取托管方式,建设10所康乐幼儿园分园,扩大优质公办学前教育供给;简化校车审批手续,保障学生出行安全;开展“校校有食堂”行动;新建改造社区食堂140个;继续解决不动产登记历史遗留问题,完成不动产登记5万套;建立残疾人意外伤害保险制度,实现残疾人群体全覆盖;继续向特殊困难群体发放“爱心奶”;启动新建消防站点31个;新建二类以上公厕150个。
  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
  太原市将毫不松懈抓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突出抓好农村地区疫情防控,从严做好国际航班经停分流、入境货物和冷链食品检验检疫消杀等工作。加强医疗机构、商场超市、住宿餐饮、“三站一场”等重点区域防控,精准落实核酸检测、隔离医学观察、健康监测等措施,坚决防止疫情出现新燃点。
  坚持平战结合,持续加强核酸检测、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建设,加强一线防疫人员个人防护,加快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充足储备防疫物资和生活物资,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坚实保障,教育引导广大群众加强自我防范,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培育健康生活方式。

山西晚报记者 李飞飞

(责编: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