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国际博物馆日
山西博物院备好节日盛宴等你来
5·18国际博物馆日
山西博物院备好节日盛宴等你来
山西晚报讯(记者 孙轶琼)5月10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博物院了解到:在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该院已准备好丰富的节日盛宴,线上线下展览丰富精彩,手工社教活动多种多样,以飨游客。
2023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国际博协官方为此做了主题阐释,译文如下:博物馆对于构建美好生活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作用。博物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助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从支持气候行动和促进包容性,到应对社交隔阂和改善。所有的博物馆都能在创造构建可持续未来中发挥作用,它们可以通过教育项目、陈列展览、社区活动和研究来实现这一目标。
在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期间,山西博物院将通过联合办展、交流展览等形式,聚焦中华文明标识建设、聚焦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深入挖掘阐发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的思想体系及丰富的科学文化艺术成果,充分发挥博物馆文化阵地的作用,加深公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具体安排:
1.推出“大河上下·晋魂”黄河文化山西系列主题云展览。
该展览为线上展示,以陶寺文化为核心,规划为四个单元:帝尧之都、岁物丰成、经天纬地、礼乐初成。从都城、农业、科技、礼乐四个维度,带领观众感受4300年前的最初中国。云展览利用三维技术、原创手绘、音视频、互动体验等多种形式,生动、有趣地让观众与陶寺遗址建立联系,让文物“活”起来,感受文物背后蕴含的晋魂精神和内涵,让观众找到文化归属感。
5月18日,正式上线第一期——最初的中国。展览以陶寺文化为核心,从都城、农业、科技、礼乐四个维度,带领观众探索中华文明之源。云展览打破传统的图文展示形式,通过三维场景还原、视听动画、趣味互动、原创手绘等方式,让观众在通俗易懂、寓教于乐的云上观展中,感受4300年前的最初中国,让文物“活”起来,加强公众文化归属感,助力中华文明“走出去”。
2.“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文化主题。
本次活动主要针对老年人群体展开,活动时间为5月20日9:30—11:30,让老年群体走“近”博物馆,通过文物保护、修复、鉴赏、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受众在隔着展柜看文物以外,更加了解博物馆文物背后的故事,实现与老年群体的情感共振,打造服务于老年群体的博物馆终身学习平台。
本次线下活动将通过探究青铜神秘符号(纹饰)的变化,揭秘制造工艺水平以及对商周文化的深入探索,与观众互动赏析青铜纹饰,使受众近距离感受3000年前千变万化、风格独特的青铜纹饰艺术魅力。同时还包括实践体验课程——“凤鸟纹饰”衍纸材料包,仅凭着一纸、一卷、一捏,便可变换无穷造型,让老年人领略到纸艺的魅力。“博物馆里的老年大学”文化主题系列教育活动今年后续还会推出7期活动,并会在每周六15时,定时定点为老年群体开展免费公益讲解。
3.“以花为礼感恩相伴”母亲节非遗面塑花亲子活动。
5月14日14:30—17:00,在母亲节来临之际,“匠心晋韵”文化遗产传播教育活动从馆藏文物“彩陶罐”上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玫瑰花纹,结合山西独特非遗面塑技艺,带领青少年在了解仰韶文化的同时,体验面塑技艺带来的独特魅力。
4.《寻根——王纯杰书法艺术展》教育活动。
本次教育活动是《寻根》展览的配套教育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20日14:30—16:30,活动受众定位在对书法艺术有兴趣的18周岁以上观众,通过介绍什么是碑、什么是帖,怎么样临帖,并由兰亭奖获奖书法老师辅导观众实际动手体验,使活动参与者了解书法,从而引发观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注和重视。
5.《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系列教育活动。
《玉见良渚——良渚文化专题展》是山西博物院联合良渚博物院、山西考古博物馆共同推出的关于良渚文化的专题展览。系列教育活动的出炉,就是为了给观众提供更多元化的参观体验。其中有展厅即时体验,公众可以领取良渚玉器纹饰涂色卡,感知玉器上的精美纹饰,也可以领取“探秘手册”,根据展厅重要的文物及遗址,回答手册中的问题,完成自主参观与探知。此外,在5月18日下午、5月19日上午、5月20日上午、5月21日上午分别设有趣味课堂,届时工作人员会带领大家探索良渚玉器的切割、雕刻等制作工艺。
6.“博物教室”系列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面向中小学生及老师,旨在通过参观博物馆展示文物中的甲骨文、金文,深入了解商周时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知识水平,拓展他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具体内容包括参观博物馆展厅、古代汉字解读活动、互动式游戏环节,该活动将以国际博物馆日为契机,以“周末师生游”的形式,邀请太原市中小学师生利用周末时间走进博物馆,形成常规性活动。
7.博物馆里看大戏——皮影戏来喽
5月18日当天,在山西博物院三层“戏曲故乡”展厅,将为游客安排四场皮影戏,演出剧目为《牧野之战》,同时结合“晋魂”历史故事,以非物质文化“皮影戏”的表演和动手活动让博物馆走近民众,让民众有更多的认同感从而了解三晋文化。
在国际博物馆日,山西博物院志愿者团队也将深入希望小学、社区、省城各大中小学校,把更多与博物馆相关的知识,传播到我们的身边。其中有“博物馆里的神奇动物总动员——羊毛毡包DIY”主题教育活动,助力“气候行动”的低碳实践,唤醒公众对于保护、恢复和促进陆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的意识,真正做到“让文物活起来”。
此外,山西博物院的青铜博物馆也准备了丰富精彩的活动。从5月1日起,推出了“青铜王国探险记”手册,通过设置任务,完成对青铜器的探险过程,一本小手册,辅助观众在博物馆中自主学习。推出彩云之“滇”主题教育活动,该活动配合“彩云之‘滇’”临时展览来进行,公众可以在此互动体验,并且对文物特色卡进行涂鸦,从而对滇文化及青铜器有更多、更深入地了解。在“滇国小课堂”中,针对5岁至12岁青少年开展,活动时间为5月13日、20日、27日,预计开设四个主题方向:滇国里的动物世界、古滇人的青铜剑、这样的房屋你了解吗、最牛的存钱罐——滇国贮贝器,让青少年参与到老师的课程讲解中,了解古滇人是如何将动物的千姿百态融入他们的文物之中。针对6岁至15岁青少年,还有体验制作活动,活动时间为5月14日、21日、28日,滇国青铜器的装饰图案转化嫁接在材料包设计中,参与者将在制作体验的过程中,了解文物的史学研究价值,同时通过创作还能提升艺术观赏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5月13日上午,山西博物院“民间文物公益鉴定咨询活动”也将登场,届时该院文物鉴定部的工作人员,将在该院教育空间内,面向公众为大家鉴宝,如果你的家中有些收藏,不妨跟专家学者一同进行交流。鉴定类别为陶瓷、玉石、金属、书画、杂项五大类,不含钱币、银元、碑帖、邮票、古生物化石及国外文物;鉴定范围为流传有序的传世文物;民间合法收藏的文物;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文物艺术品。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