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提出

构建“一二三”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本报太原2月15日讯(记者王龙飞)近日,省发改委公布了《山西省“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聚焦打造京津冀冷链物流仓储基地目标,构建“123”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
  《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产销衔接、覆盖城乡、功能完善、内畅外联的冷链物流网络,基本建成面向京津冀、覆盖11市和主要县(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产品种养殖基地和冷链食(药)品加工基地的冷链物流干支配网络,补齐冷链物流上下游短板,高标准建成一批规模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冷链物流设施,力争将我省建设成为服务京津冀、辐射中部地区的区域性冷链物流和产业循环关键节点。
  据介绍,“123”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中的“1”是“一带”,形成沿大同、朔州、太原、晋中、临汾、晋城等冷链需求集中地区的南北发展带;“2”是“两网”,建设以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引领,以区域冷链物流处理中心为节点,服务果蔬、肉禽为主的产地冷链物流网以及服务于城市消费为主的城市冷链物流网;“3”是“三集群”,构建以运城、临汾、晋城、吕梁果蔬主产区为依托的果蔬冷链物流服务集群,以大同、朔州等肉类主产区为依托的肉类冷链物流服务集群,以晋中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为依托的高新农业冷链物流服务集群。
  《规划》提出,要以果蔬、肉禽、中药材、药品、乳品、速冻食品、水产品七大冷链物流品类服务为重点,以“夯基础、补短板、育市场、重创新、严监管、强标准、促融合”七大主要任务为抓手,以重点品类冷链物流服务建设、产地保鲜设施建设、冷链物流设施补短板、冷链物流市场培育、冷链物流绿色低碳发展、冷链食品追溯管理平台建设、冷链物流标准化试点示范七大重点工程为突破,以七大政策措施为保障,加快建立“全链条、网络化、严标准、可追溯、高效率”的冷链物流发展新格局,推动京津冀晋冷链物流仓储服务一体化,为山西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名词解释:冷链物流

  冷链物流是利用温控、保鲜等技术工艺和冷库、冷藏车、冷藏箱等设施设备,确保冷链产品在初加工、储存、运输、流通加工、销售、配送等全过程始终处于规定温度环境下的专业物流。2020年,我省人均GDP已超过7100美元,冷链物流市场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随着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大众对于食品新鲜度和安全性有了更高要求,生鲜电商发展迅速,为冷链物流发展创造了新的空间。

(责编:褚嘉琳、candy)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