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确保夏粮丰收】我省举办冬小麦科技壮苗技术现场观摩会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山西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本报讯(记者王秀娟)5月20日,翼城县唐兴镇东关村小麦“耕播优化水肥精量绿色栽培技术高产创建”示范基地,省农业农村厅与山西农业大学在这里联合召开冬小麦科技壮苗技术现场观摩会,充分展示科技壮苗成果,示范推广冬小麦促弱转壮技术。
  唐兴镇基地是山西农业大学高志强教授团队与山西瑞德丰种业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的粮食作物超高产试验示范田,也是山西农业大学“种质创新与栽培生理博士工作站”。主要针对灌区小麦生产上播量大、水肥投入大、生产效率低、农民水肥管理随意性大等问题,开展灌区小麦高产创建与技术示范推广工作。
  国家小麦体系栽培与土肥研究室岗位科学家、山西农业大学教授高志强介绍:“我们的‘耕播优化水肥精量高产高效绿色生产技术’是团队近3年打破我省小麦高产纪录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核心技术,在今年这个特殊情况下有效地帮助弱苗转化成壮苗。播种时我们选择了库容量大的品种,攻粒重效果显著,通过后期3次~4次的叶面喷肥,可以使千粒重提高3克~5克,产量增加100斤~150斤。”
  山西瑞德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峰介绍:“基地的麦田是去年11月上中旬播种的,比常年晚了20天左右。播种时土壤泥泞,当时幼苗长出来就像一根针那么细弱,我们采取高教授团队的技术,确定了促弱转壮的技术核心‘前期促根、拔节期促控结合、全生育期精准攻水肥、病虫害预防为主、灌浆期猛攻粒重’。根据现在小麦的群体结构情况预测,600公斤~650公斤的产量很有希望达到。”
  针对去年秋汛造成的我省冬小麦大面积晚播,无分蘖、“一根针”“土里捂”等弱苗比例高现象,全省农业农村系统上下协同、多措并举,推动一系列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落地落实。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三队包联”专家团队深入田间扎实开展科技壮苗行动,指导种粮户抓好“一喷三防”、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提高技术的推广率和到位率。

(责编:李琳、刘洋)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