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青铜博物馆即将开馆
面积1.1万平方米,展出青铜器物2200余件 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
中国第一个省级青铜专题博物馆,即将在山西诞生!
熠熠青铜,吸引四方目光。自从山西省委、省政府部署,要在太原市建造一座青铜博物馆以来,关于该馆的一举一动就备受公众瞩目。文博爱好者,期待在这里一睹山西青铜重器的耀眼和夺目;外地游客,想在这里感受厚重三晋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对于广大公安干警来说,意义更加特别——这里承载着的是忠心和赤胆,很多珍贵罕见的青铜重器都是通过山西省扫黑除恶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收缴回来的,故有“打出一座青铜博物馆”之说。对那些青铜展品来说,昔日星散各地,如今带着历史的尘烟和沧桑的往事积聚一处,是终于“回家”的踏实和安宁。
7月中旬,隶属于山西博物院管理的山西青铜博物馆就要在长风商务区华彩绽放,关于它的幕后故事,有很多很多。日前,山西晚报记者探访了即将开馆的山西青铜博物馆,并采访了山西省文物局巡视员、山西青铜博物馆筹建办公室副主任宁立新,就该馆建设、运营等公众最关注的问题进行了采访。
为何要建青铜博物馆?
2018年1月,中央部署开展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我省公安机关将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取得了辉煌战果。25000余件文物历经劫难,辗转回家,其中商周青铜器价值重大,特色鲜明,丰富了我省青铜文物宝库。站在全省转型发展、文旅融合的角度来看,建造一座“晋字号”青铜博物馆,既符合山西文化事业发展需要,也能满足广大观众的迫切需求,使之成为我省又一张文化名片。
筹建青铜博物馆是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2018年10月以来,山西省委书记骆惠宁、省长楼阳生高度关注青铜博物馆筹建工作,多次听取工作推进情况汇报,并就相关工作做出电话指示、文件批示。副省长张复明全程指导筹建工作,亲自主持专家研讨会、论证会,外出调研考察,深入青铜博物馆施工一线指导工作。
“都说山西是文化大省,但是我们的博物馆发展水平,仅居于全国中等发展水平,这和文物大省的身份是不符的。我们应该有山西文物的新名片、文化发展的新高地。”宁立新表示,山西作为青铜文物比较多的省份之一,成立专题博物馆,符合历史和文化的实际,也呼应了人民群众迫切的文化需求。此外,从文旅融合的角度来看,省委、省政府在近年来努力打造山西文化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在旅游发展中,博物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可移动文物,还是不可移动文物,最终都会以实物或者资料的形式进入博物馆。这也是我们经常说的,参观博物馆,是最短时间内了解一个地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捷径。建设好一座一流的高水平的青铜专题博物馆,对山西旅游事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省在打击文物犯罪专项行动中,先后追缴回25000余件文物,这也是建设青铜博物馆的重要原因。宁立新说:“从去年5月至今,山西省文物犯罪零发案率,可以说公安部门为我们打出了一个文物保护的新秩序。追缴文物及时全数移交文物部门,为伤痕累累的文物及时找到了回家的路,提高了文物的使用效率。被盗文物通过展览重放光华,对于公安机关和文物部门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它们已经成为山西文物宝库中不可低估的重要组成部分。”
宁立新表示,“筹建过程中,省文物局得到了财政厅、公安厅、省委编办、太原市委市政府等单位大力支持,以及太原市文物局、太原博物馆的密切配合。这么多单位的积极主动参与和支持,保证了青铜博物馆筹建工作的快速推进,也反映了大家对于建设青铜博物馆有着高度共识。”
怎样建设青铜博物馆?
走进山西青铜博物馆的办公大楼,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对标一流、勇于担当、坚决完成山西青铜博物馆建设任务”的字样。对于广大文博人来说,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要将山西青铜文物的家底一览无遗地呈现,不仅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智慧。
如何能让青铜重器展现华夏历史?如何能区别于国内其他青铜类的主题博物馆?宁立新告诉山西晚报记者,作为主题性的博物馆,很多专家提出要做青铜文化、青铜考古、青铜艺术、青铜文明,但是经过认真分析,并吸纳了专家意见之后,观众最终能在山西省青铜博物馆内看到三个内容:华夏直根、礼乐春秋、技艺模范。“华夏直根”讲述晋文化在华夏文明传承、发展中的特殊地位。“礼乐春秋”阐释中国青铜器作为礼器使用的鲜明特色和礼乐文明的精神内涵。“技艺模范”反映古代青铜器铸造的先进技艺和卓越贡献。三个部分代表了山西青铜文化的特色,也是中国青铜文化最核心的内容,“我们用山西发现的青铜器,讲中国青铜器的故事,用人类认识物质文化的三个层面来讲述山西青铜器。”宁立新说。
三大展览板块听起来立意很高,但在陈展内容上,却接地气。就设计者而言,是站在公众的角度考虑问题。比如,在“技艺模范”展示中,主要讲述了青铜器在古时候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在“礼乐春秋”中,讲述了中国的礼乐文明,也就是中国青铜器与世界其他文明古国青铜器的不同之处;在“华夏直根”展区,挖掘了青铜器背后所阐述的精神内核和文化背景。相比国内其他同类型博物馆而言,山西青铜博物馆在展品的展陈方式和观众互动上也费了很大心思,希望用科技手段和数字手段,让“文物活起来”!
2200余件青铜展品来自哪里?
步入青铜博物馆,器形迥异、纹饰精美的青铜器,一排排、一件件敦实地“驻扎”在展柜内,灯光一照,熠熠生辉,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据宁立新介绍,该馆展示面积1.1万平方米,是利用太原博物馆的部分馆舍进行展示,共展出青铜器物多达2200余件。那么问题来了,除了公安部门追缴的文物展品外,山西的青铜家底到底是怎样的呢?
宁立新说:“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省商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考古发现就层出不穷,晋国遗址、天马曲村遗址、翼城大河口遗址、陶寺北墓地、酒务头遗址等重要考古发现,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影响。虽然很多遗址都是因为盗掘进行抢救性发掘,但出土的青铜器之精美,文化价值之高,对全国的影响力非常大,都是罕见的,这从这些项目连续获得全国年度十大考古发现就可看出。山西虽然不是王都所在,但是一直是王都近畿,重要方国、诸侯国所在,对理清山西商周文化面貌乃至中国青铜文化面貌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已经为我们构建起了中国青铜文化的文化轴线。”
为了建设山西青铜博物馆,可谓是举全省文博人之力。宁立新说:“我们还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历年来在商周时期的考古成果,分类进行了展示。比如从晋国、倗国、霸国等考古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在修复和保护后都在青铜博物馆进行了展示,有助于大众更好地了解山西灿烂的历史和文化。”
山西青铜博物馆筹建办公室有30多人,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炳华、山西博物院众多业务骨干都倾注了大量心血,看着馆内建设逐步完善,展品的日益丰盈,大家内心感慨多多。宁立新说:“自从搬到青铜博物馆办公后,每天到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展厅和库房走一圈,看看能解决什么问题,哪些做得还不够好。也由于工期紧迫,展览的一些学术问题还没有研究透彻,内容揭示和形式展示的一些思路和愿望还来不及实现,也希望广大公众多提宝贵意见,供我们改正!”
有天上班,宁立新无意中听到广播里的一名听众在介绍自己时很骄傲地说了一句话,“我还是山西青铜博物馆的首批志愿者。”听到这句话,宁立新非常欣慰和自豪,“青铜博物馆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我们最大的心愿!”
采写山西晚报记者 孙轶琼
摄影山西晚报记者 寇 宁
山西青铜博物馆建设大事记
2018年10月2日省委书记骆惠宁在山西博物院参观《山西省打击文物犯罪成果宣传》展示,明确提出要建设山西青铜博物馆。
2018年10月4日副省长张复明在山西博物院主持召开会议,省文物局、省博物院、太原市政府相关人员及山西大学副校长杭侃参加,讨论青铜博物馆建设事宜。
2018年10月23日省文物局向省政府报送《关于筹建青铜博物馆的请示》。
2018年11月21日省长楼阳生听取青铜博物馆筹建情况汇报,同意省文物局提出的筹建思路并要求加快推进。
2018年12月1日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在北京主持召开“山西青铜博物馆展陈思路专家论证会”,邀请李伯谦、李零、信立祥、王世民、高崇文、孙庆伟、韩巍、苏荣誉、段勇、黄雪寅、马金洪、王蕾共12位专家学者进行论证。
2018年12月29日省文物局下发《关于成立山西青铜博物馆筹建工作办公室的通知》,成立了8个工作组。
2019年2月17日省文物局局长雷建国和太原市副市长王立刚签订了《关于山西青铜博物馆和太原博物馆共用太原博物馆馆址的协商备忘录》。
2019年4月15日施工单位进驻山西青铜博物馆。
2019年5月31日志愿者招募信息发布并于当日达到200个报名人员上限。
2019年6月1日新入职人员培训按照课程安排有序进行。
2019年6月6日山西青铜博物馆和太原博物馆设备设施物业系统管理移交工作全面完成。
2019年6月14日志愿者面试工作在山西青铜博物馆全面展开,90人进入最终培训名单。
2019年6月21日省委编办向省文物局下发《关于设置山西青铜博物馆的通知》,同意设置山西青铜博物馆,在山西博物院增加内设机构“青铜分馆”,挂“山西青铜博物馆”馆牌。
2019年6月22日山西青铜博物馆各展区陆续开始文物布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