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新突破 新进展

——山西农业大学研究成果展区见闻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资讯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9月27日,在第八届中国(山西)特色农产品交易博览会山西农业大学的研究成果展区,成熟玉米棒3叶之下还挺立着有3片绿叶的健壮玉米植株,吸引了观众的目光。
  “这是山西农业大学联合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发的‘旱地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条带旋耕镇压耙耱一体化’耕种模式,人们也称其为‘半免耕’。”现场讲解的山西农业大学农业基因资源中心副研究员胡奋山介绍,旱地‘半免耕’耕种模式既可使用施肥播种一体化机进行播种,也可进行人工推播。
  记者了解到,“半免耕”的旱地玉米秸秆全量粉碎还田条带旋耕镇压耙耱一体化,是山西农业大学省部共建有机旱作国家重点实验室,围绕山西中北部旱区旱地自然降水的周年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及一体化的指导思想,立足于黄土地土壤性质、耕作制度、装备条件与特点的实际,着力破解旱地铧式犁深翻、常规旋耕机耕整地存在的失墒快、保墒难、播种难、保苗难的问题。
  “半免耕”新耕种模式还有突出的耐旱抗旱能力。胡奋山告诉记者,在今年7-8月持续高温干旱无雨的情况下,忻州市忻府区的旱地试验基地却是一播保全苗,表现出了超强的耐旱抗旱能力,获得农机手与众多老农的普遍认可,同时解决了秸秆处理的难题。可见“半免耕”新模式可为黄土高原区旱区旱地玉米的抗旱高产、玉米秸秆的有效还田、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报实习记者刘迎春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