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政策支撑体系 提供强有力政策保障

晋城“一揽子政策”赋能光机电产业高质量发展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资讯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本报晋城9月18日讯(记者崔振海)近年来,晋城市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从体制机制、资金资本、要素保障、科技支撑等方面入手,积极构筑矩阵式政策支撑体系,为光机电产业做大做强赋予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出台“支持改革创新发展18条”,着力解决发展平台载体“机制不活”问题。对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管理体制、税收管理、规划审批、土地事务、党建和干部管理、社会事务、环保和安全体制及统计工作进行明确,厘清权责边界,形成联动机制。
  出台“加快发展若干举措8条”“基金生态13条”“基金管理35条”三项政策,着力解决产业起步初期“缺钱办事”问题。支持做强园区平台公司,设立光机电产业发展扶持基金和光机电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将有潜力的光机电项目“扶上马、送一程”。
  出台招商引资“要素保障20条”,着力解决产业项目招引要素不全问题。聚焦光机电、智能制造等产业,围绕土地、厂房租建、资金、水价、电价、气价、热价、运输费用、信息服务等方面出台20条具体优惠政策,以要素成本洼地优势,加快招商引资项目的落地、成型、见效。
  出台“支持光机电研究院发展12条”和“推进重点实验室建设6条”两项政策,着力解决产业提质升级“有制造无研发、有产品无品牌”的科技创新短板问题。以晋城市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为主平台,搭建“一院(光机电产业研究院)+一站(院士工作站)一企业(光度科技公司)一基金(谷雨股权投资基金)”的“1+3”组织运行模式,形成紧密配合、无缝衔接、前后贯通的创新共同体和“研发—孵化—转化—产业化”全产业链条运营模式,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据了解,目前,晋城市已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光机电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了以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为龙头,以晋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平台载体的“1+110”产业集聚格局。全市光机电产业近3年产值年均增速26%,2022年底产值达293亿元,2023年上半年产值达191.4亿元,成为引领现代制造业提质升级、经济转型发展的“拳头”产业。

(责编:马云梅)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