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全国网络媒体走进阳泉 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找“样本”

时间: 2019年12月25日15:45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新闻网>>专题汇聚>>2019全国网络媒体阳泉行>>网媒聚焦
分享到: 评论:

近年来,阳泉大力发展能源经济,充分利用优质文化资源,这座传统发展的城市已经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转型发展之路,向着高质量、高发展蝶变新生,绿色、高效、智慧、有内涵的新阳泉正向我们走来。

转型发展 争当能源革命先锋

12月24日,是这次“高质量发展看阳泉”全国网络媒体采访团来到阳泉的第二天。走进阳煤集团华越公司生产车间,一台台钢铁“巨无霸”,颜色鲜艳,巍然矗立,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着在场的每个人。看不到几个工人的生产车间,却在高效运转,减人作业、无人作业在这里已经实现。现代化、数字化、智能化,华越公司走出了阳煤集团煤机装备制造板块转型发展新路径。

据了解,阳泉煤业集团华越机械有限公司始建于1949年,占地面积37.5万平方米,为阳煤集团全资子公司。近年来,华越公司全面推动创新驱动、服务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将大数据物联网赋能于装备制造业,引领现代工业新业态,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业,形成了集煤机装备研发、制造、再制造、4S服务和新动能培育于一体的发展格局。

看了阳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提升,再看新能源产业光伏发电的崛起。

走进阳泉光伏基地信息平台,满满的科技感迎面而来。目前,阳泉光伏基地信息平台已建立光伏、风电、煤层气等新能源跟踪监测系统,对全市已建成的新能源项目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并建立了全市重点工程调度云平台,对省、市重点工程建设情况进行调度管理,及时掌握、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平台多功能利用,除了监测,科普与展示也是平台的重要功能。阳泉的历史、资源、能源发展等在这里以声、光、电的多媒体形式被一一展示。

阳泉光伏基地信息平台位于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东区工业园,面积1240平方米,由13家企业投资建设。2018年12月,阳泉光伏基地信息平台正式开放。阳泉市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过去,阳泉市依煤而生,因煤而兴。但随着近百年的开采,如今阳泉却因煤而困,面临煤炭资源日趋枯竭、采煤区的大面积沉陷和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阳泉市以光伏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实现了从“开采”太阳到“播种”太阳,从“黑色能源”向“绿色能源”转变的特色发展之路。

文化引领助力经济转型

平定紫砂资源储量丰富、品质优良,工艺技术历史悠久,素有“砂器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平定县依托优质丰富的紫砂资源,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以传统文化促进产业升级,紫砂产业得到蓬勃发展。据了解,为了让紫砂产业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平定县强化与宜兴紫砂的交流合作,狠抓人才培训和引进。在鼎裕紫砂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其紫砂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大奖。平定紫砂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将成为推动平定县经济转型的重要助力。

在平定不得不说的还有两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传承人是已故“中国陶瓷艺术终身成就奖”获得者张聪先生的长子与次子。张文亮和张宏亮兄弟分别致力于黑釉刻花瓷制作技艺与砂器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发展与创新。

张文亮开办了平定刻花瓷非遗博物馆。该博物馆融合了从商朝起至今的各种陶瓷技艺精品展示。看着展窗里,如玉剔透、如冰清冷的瓷器,听着讲解员对它讲述,感觉它们仿佛穿越历史,款款向我们走来,这些瓷器也讲述着平定陶瓷历史。平定县作为“中国刻花瓷之乡”,其陶瓷文化源远流长。平定刻花瓷是中国传统陶瓷中的艺术珍品,是独一无二的传统民间特色陶瓷艺术。

张宏亮成立了平定砂器博物馆。该博物馆是我国唯一的砂器博物馆。博物馆内陈列有张宏亮几十年来收集的平定及周边地区历代砂器实物,包含从人类起源至近现代平定古窑址系列砂器器皿,走进平定砂器博物馆,可以感受到其中古朴的文化底蕴,让人流连其中。

 

张宏亮一直注重传统与创新结合,经过多年的努力,他复原了失传已久的“薄胎壶”烧制工艺,使原本“又黑又粗”的砂器制品变得美观而又实用。他又将姓氏图腾加注砂器作品中,完成近四百件姓氏文化砂瓶,将文化与时代融合。平定砂器博物馆助力砂器制作技艺以及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进一步推动阳泉市文化产业发展。

近年来,阳泉在加强传统重工产业升级改造的同时,开发新能源项目,利用大数据赋能能源产业,发展能源经济的同时,优化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进非遗文化建设带动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产业也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阳泉的转型发展真正称的上“高质量发展”,为山西乃至全国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供了“阳泉经验”。(网易山西 武文艳) 

(责任编辑:李敏)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山西运城:赶制灯笼迎新年山西运城:赶制灯笼迎新年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