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新城 促发展 惠民生
2017年,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重点工程项目累计完成投资6.64亿元,全市排名第一。全区专利申请量达152件,同比增长11.76%,专利授权量累计达到65件。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增至15家,占到全市民营科技企业总量的五分之一。智能物联网应用平台加快建设,OA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微信预约行政审批平台令人赞叹。大用户直供电交易量可观,累计为企业降低运营成本2200余万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448户,入区企业数达到2316家。三和园“双创”基地初具规模,入驻包括百度(阳泉)创新中心、中兴环能、三和国投、上海御目公司等在内的企业61家,提供就业岗位1100余个,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
作为改革排头兵,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过近一年的勠力攻坚,向全市交出一份亮丽的成绩单,奏响了全市经济发展的新篇章。
深化改革 激发体制机制活力
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如何分清轻重缓急,抓住重点领域率先突破?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选择以高标准,重点围绕整合扩区调规和“三化三制”改革,加快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干事创业活力,实现新的突破。
5月24日,《阳泉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获得省政府批复,正式确立了我市开发区“一体两翼”的总体布局。6月26日,市政府下发《阳泉市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明确了开发区整合扩区调规、优化产业布局、体制机制改革等重大改革事项。7月6日,省政府以晋政函〔2017〕86号文件正式批复了开发区扩区事宜。扩区以现有开发区为主体,整合阳泉东区工业园、郊区白泉工业园、荫营工业园,实行“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产业成为扩区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已向省政府呈报调整土地利用规划指标3600亩,为平台打造提供保障。盂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设区方案10月20日经省专家组评审,现等待上报省政府研究批复。开发区扩区、设区工作已经完成大部,走在了全省前列。
开发区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驱动着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引领着经济结构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2016年12月,省、市先后召开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大会,就开发区“三化三制”改革提出了具体要求、做出了总体安排。按照改革要求,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自去年12月份以来,积极推动以“三化三制”改革为重点,攻坚部署改革创新工作,以“赶考”的状态强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
从去年8月份到今年初,市委以“组阁制”的形式,先后对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为开发区建设充实了一批懂经济、懂管理的复合型干部,加快推进改革步伐。8月19日,开发区召开全员岗位聘任制首批岗位聘任大会,向3名主任助理和7名中层正职颁发了聘任书,拉开了全员聘任制的帷幕。目前,竞聘到岗54人,公务员、事业单位干部38人,聘用人员16人,同时有4名正科级干部聘任到主管岗位。全员聘用制改革打破原有身份界限,实现了人事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初步建立起“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管理制度。
此外,开发区内设部门在原有“五局两室”基础上整合调整,设立七个大部制机构,人员机构设置向招商服务倾斜。管委会所属事业单位由原有的18个精简为14个。管委会派驻机构在原有9个机构基础上,增设食药、规划、安监、环保4个派驻机构。
为实现量化指标的考核,11月初,开发区自主研发的OA办公自动化系统正式投入了试运行。系统集考勤管理、工作流程、沟通平台、行政办公、消息公告等18个功能模块于一体,涵盖了事业单位日常办公所需的各种功能,切实为开发区各项工作带来高效便捷的工作体验。绩效考核采取管委会考核部门、部门考核个人的方式,运用OA办公自动化系统加强考勤管理等领域的工作。绩效工资突出目标导向,与“开发区实际利用外来资金”“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三项经济指标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两项约束性指标挂钩。考核绩效工资向招商引资、园区建设、产业发展等责任重的岗位、部门倾斜。OA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全面推行让开发区信息化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市的前列。
拓展渠道
招商引资不断加强
招商引资是开发区工作的生命线,今年以来,开发区紧紧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
开发区以招商改革为试点探索“三化”改革,在招商引资工作上,初步形成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的国际化招商思路、内外结合的专业化招商团队或渠道、以“双创”为重点的七个市场化招商平台。在园区项目建设运营上,初步形成了承接不同项目的大通公司、众盈公司、太行工贸公司等专业化、市场化,逐步走向国际化的建设运营平台。在开发区内部管理机制上,初步形成了具有国际化视野、适应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需要、“一专多能”的管理队伍。截至目前,完成策划对外招商项目50项,总投资额546.35亿元,到位资金16.73亿元,签约项目27项,签约资金55.33亿元,签约引进山东同日、德国阿镁迈特、上海御目等公司。
一年来,开发区以大数据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突破口,紧紧抓住“山西(阳泉)智能物联网应用基地试点”的机遇,打造大数据“两区三平台”,推出支持发展大数据产业和“两区三平台”建设的十项优惠政策。积极推进能源大数据示范工程和政务大数据示范工程两个示范项目建设。依托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百度创新(阳泉)中心、三和园“双创”基地平台建设,发展上下游产业。百度云计算(阳泉)中心实现9万台服务器运营,已上缴税收4200余万元。百度创新(阳泉)中心6月14日运营以来已签约企业14家。目前,开发区已经拥有百度创新(阳泉)中心、创客空间、众创空间、阳泉市科技孵化器、三和园双创基地等创新创业基地。
在建设大数据平台中,开发区以山西慧泉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为依托,建设能源大数据综合管控系统平台,实现园区电、冷、热、气、水等多种能源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支撑园区建设发展;利用“晋商晋才回乡创业创新、泉心泉意共促阳泉发展”大会,推介开发区,引进人才;成功承办第四届“山西青年创新创业大赛”APP专项赛;参加“数聚阳泉、物联天下”为主题的山西阳泉大数据及智能物联网产业发展大会。
优化布局
“121”工程进展顺利
开发区打造的平台与路网,是2017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对开发区改革创新发展提出的一项具体工作,即全市开发区建设的“121”工程:新设立开发区在一年内打造1平方公里建设用地,2平方公里路网建设,引进1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
今年,开发区围绕“一路一街”和旧村搬迁打造1500亩平台。其中,北海北路两侧平台共计约550亩;科技大街南侧平台约150亩,大连东街南侧平台约200亩;小堰村已完成整村搬迁,可打造平台约150亩;路家山可打造约150亩平台。张家洼村已基本完成整村搬迁,预计可打造约300亩平台。科技大街一期道路工程建成后,使原有已建成的东区和新扩区域部分连成一片,形成新的扩展空间,为承接赤泥综合利用、华越机械搬迁、阿镁迈特脱硫剂等项目提供支持。
目前,全长1.5公里的北海路道路结构层已经完成。科技大街一期工程于9月6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拆迁800米。结合深情沟治理和科技大街建设,开发区于10月20日开工修建800米的过深情沟便道,从东区到规划庙堰工业园缩短了约3公里的路程。
开发区共签约项目27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6个,总投资52.4亿元。落地项目有投资7亿元的中国供销石油山西总部项目,开工项目有投资1.5亿元的爱康阳泉大数据产业项目,投产项目有投资2亿元的高端绿色激光制造及智能机器人产业化项目,投资3.04亿元的呼叫中心示范项目,投资2.1亿元的中电龙华200万平方米工业余压余热热泵回收供暖示范项目,山西永茂成物资有限公司总部项目等4个项目。
兜底民生
兑现共享发展承诺
一个社会的温度,取决于“底线”的刻度。2017年,开发区将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落脚点,大力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挥民政兜底作用,编密织牢保障基本民生安全网。
——加快推进脱贫攻坚。张家洼村目前已完成整村搬迁安置,年底完成市级下达贫困户脱贫及整村脱贫摘帽任务。进行社保兜底脱贫。为全区88户贫困家庭的180名贫困人口建立档案,将7名贫困人口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为13名贫困人口办理医疗救助和临时救助,累计发放救助资金40823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39%。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开展教育“精准扶贫”,全年家庭困难幼儿资助636人31.8万元,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85人61.67万元。
——推进城中村搬迁改造。开发区进行的旧村搬迁项目5个,涉及侯家沟、平坦垴、驼岭头、河坡、王垅、张家洼6个村2353户5375人,建筑面积71.4万平米,总投资21.04亿元。获得农发行、市商业银行贷款授信额度13.81亿元,实际到位1.86亿元。目前,已累计完成投资3.14亿元,拆迁1290户13.85万平方米,上报开工套数1960套。
——安全信访形势平稳。完成“阳泉市信访重点突出问题台账交办簿”交办任务。设立综合治理联勤公益岗位,安排22名涉军人员正式上岗。帮助430名农民工追讨工资770余万元。全年信访工作总体形势平稳。完成安监分局派驻,进一步理顺安全监管责任。全年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100%完成全年追逃任务。开发区维稳办(公安分局)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称号。
营造“六最”环境
打造绿色生态名片
年初以来,开发区积极营造“六最”营商环境,率先在全省试行承诺制无审批管理,推出“移动审批”“预约审批”等新模式,优化政务环境。目前,1740项行政事权已全部对应到区直14个部门和单位,基本实现了“办事不出区”的目标。
6月6日,开发区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筹备组,试点审批职责、审批事项、审批环节“三集中”。6月8日,市委、市政府办公厅以阳办发〔2017〕16号文转发了《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企业投资项目试行承诺制实行无审批管理办法》,标志着开发区正式启动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试点。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开工前的审批手续从20多项减为“5.5”项,大大缩短了审批流程。目前共有包括阳煤华鼎1500吨立柱千斤顶再制造项目、阳煤华茂年产16万米圆环链项目、中兴环能纳米碳一期项目在内的3家企业投资项目采用承诺制办理,三个项目开工时间均比原计划提前了近2个月。
为全面推进项目建设,开发区积极营造“六最”营商环境,新成立了政务服务大厅,对原有四个政务服务大厅进行规范整合、统一管理,同时结合下放行政职权,重新梳理制定了5个直属部门和5个派驻机构的“两清单、两张图”。10月,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微信公众平台开通“绿色通道”,编制完成7个直属部门和11个派驻机构106项事项办事明白卡,所有行政审批事项按照个人、企业和部门分类挂网办理,实现审批事项、流程、所需材料、办理地点等信息网上查询、移动审批,让群众和企业“至多跑一次腿”就能实现审批事项的办理。自10月手机微信政务平台开通以来,累计成功预约超200条。快捷高效的政务环境为市民提供了便利,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了全区的品位。
为了全面提高全区环境卫生水平和文明清洁程度,进一步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营造出干净、整洁、文明、有序的环境。2017年,阳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中央环保督察为契机,持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加强和完善城市功能建设,建设宜居宜业良好环境。
干净的街道、美丽的公园、迷人的景色……行走在开发区,人们不禁感叹这里环境优美,景色宜人。
一片片工业区横空出世、一条条通衢大道向八方延伸、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随着一个个投资项目竞相落地,这座新城也在不断刷新着魅力之城的历史纪录。
(记者 聂晓燕)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