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高水平开放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社会各界热议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习近平主席5日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再一次发出中国开放最强音。
“大江大河奔腾向前的势头是谁也阻挡不了的”“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坚持‘拆墙’而不是‘筑墙’”“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社会各界从掷地有声的话语背后读出中国坚定推进高水平开放的信心和决心,更看到了开放共享背后的发展机遇。
开放的中国让各方有获得感
超200平方米的展台、超120款明星产品……在本届进博会上,法国企业达能的展品琳琅满目、色彩缤纷。作为进博会的“铁杆粉丝”,达能今年带来的展品数量比首届进博会增加50%,还早早签约参加第三届进博会。目前中国已经成为达能第二大市场。
“习主席在主旨演讲中反复提到了开放、合作、创新与分享,这再次向世界传递了强烈的开放信号。”达能公司秘书长兼执行总裁欧阳伯堂说,开放的贸易环境、发达的电子商务、不断开设的自贸区,还有进博会这样的广阔贸易平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无限机遇。
中国企业也同样在开放的过程中提高着自身竞争力,鞍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成旭对此感受颇深。在首届进博会上,鞍钢集团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在大宗原料、先进工艺设备、服务贸易等方面达成了采购协议。“一年来,我们接触了大数据与生产模型应用及智慧企业解决方案等众多世界前沿的工艺、技术和设备,为鞍钢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近14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中国开放进程中不断实现。70岁的重庆人杨鸿生一家都是对外开放的受益者。儿子开的进口汽车、孙子喝的奶粉,都由中欧班列直接从欧洲运回,运输速度能比海运快1个多月。杨鸿生说:“听习主席说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那咱们人民的生活肯定会越来越美。”
中国开放新格局愈加清晰
如何加快推动中国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习近平主席提出5方面举措,明确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大框架。继续扩大市场开放、继续完善开放格局、继续优化营商环境、继续深化多双边合作、继续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方向更加清晰。
“中国将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大力强化相关执法,增强知识产权民事和刑事司法保护力度。”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听到了让自己倍感振奋的信息。刘庆峰表示,在国际合作与竞争越来越深入的今天,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大,让中国科技创新企业的动力更足、信心更强。
在中国投资的外资企业也敏锐地感受到了未来更多开放机遇,在全方位、立体式的开放新格局中寻找发展的确定性。在中国内陆开放的窗口西安,三星电子最大的存储器生产基地之一三星(中国)半导体一期项目已经顺利投产。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副总裁池贤基介绍,“一带一路”倡议为企业发展提供广阔前景。“习主席说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我们直接在中国生产‘V-NAND’闪存芯片,将使三星更有效率地应对市场的变化、满足顾客的需求。”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在世界银行近日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中,上海作为中国重要的样本城市,被重点提及和关注。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表示,作为中国开放的新高地,上海近年来在持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上下了真功夫。
尚玉英说,我们还有许多努力的空间,未来将着力围绕投资更便利、贸易更自由、营商环境更优化的方向采取一系列革新举措,尤其是以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为抓手,将其打造成对标国际一流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开放给世界经济带来新机遇
在广西沿海铁路公司钦州港东站集装箱办理站,站长黄光辉正指挥工人装载从新加坡运来的货物,这些货物将发往成都等内陆城市。今年1月起,钦州港海关“进口提前申报”模式已全面开展。今年上半年,钦州港东站发送近2.6万集装箱,同比增长超400%。
今年8月,广西自贸区正式揭牌。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9月当月钦州港口岸进口整体通关时间压缩到11小时。“通关速度加快让海铁联运在跨境生鲜冷链运输方面的优势越发凸显,随着国家继续扩大开放,我们对自贸区发展信心十足。”黄光辉真切地感受到开放带来的红利。
首届进博会以来,世界看到了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众多海外商家“用脚投票”选择中国,阿里巴巴旗下跨境电商平台已经成为全球品牌入华的“标配”。
“进博会加跨境电商这两台购物车联手,我们看到了一条汇集世界又惠及世界的绿色通道,可以说为了方便消费者在家‘买买买’,我们正跨过山和大海。”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说,在数字时代,不断建立完善商业、物流、金融等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让海内外的中小企业能够更好“即插即用”。
“中国已经是渣打最为重要的战略性市场。我们对中国的发展前景长期看好,渣打将持续为扩大和增进中国和世界各国的贸易往来提供优质创新的金融服务。”渣打中国行长、总裁兼副董事长张晓蕾说。
据新华社电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