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发展成就巡礼·大同篇
持之以恒大抓生态环保,让大同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图为御河生态公园美景。
大同通航产业园中的轻型飞机。
大同市首条柔性薄膜太阳能电池50兆瓦生产线。
国际自行车骑行大赛选手在左云县长城天路骑行。
大同御河南内环桥美景。
以新姿态新担当开创发展新局面
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大同市委副书记、市长武宏文
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回望大同发展壮阔历程,油然而生“翻天覆地”之豪情,伴随着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飞跃,大同这颗塞上明珠也不断焕发新的光彩。
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以来,是大同发展质量最好、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无论是内生动力还是外部形象,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从稳定政治大局到优化政治生态、从破解结构难题到推动全面转型、从洗涤思想灵魂到筑牢忠诚之志、从密切干群关系到再造同心同德、从化解社会矛盾到构建和谐稳定,大同与全省一样,实现了由“乱”转“治”、由“疲”转“兴”的根本性转变,踏上了整体进步、振兴崛起的新征程,美丽大同、富裕大同、幸福大同的目标越来越近。
我们深刻把握新发展理念的时代要求,把打造“一个先行区”、当好“两个尖兵”作为重大使命,统筹转思想、转产业、转动能、转环境,深化举措、持续发力,全市经济运行呈现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我们致力于争当全省能源革命尖兵,以开展能源革命综合试点为契机,大力实施能源革命“突破”行动,全力推动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产业园和“氢都”新能源产业城建设,与同煤集团建立“8+1”合作机制,布局北京新研、西安隆基、深圳雄韬为标志的十大牵引性项目,“能源革命”在大同能源变革中率先破题。我们把通航产业作为重要支撑,以建设全省通航产业发展示范市为契机,组建航空产业集团,收购中航货运公司,实现山西货运航空“零”的突破。我们把创新驱动作为治本之策,聚焦煤炭高效利用、智能电网、储能、节能等重点领域,开展百项高新技术科研攻关,引进20名院士和71名专家建成转型智库,中科院、清华大学等国家级重点院所企业入驻大同,助力“工业结构反转”持续巩固提升,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创历史新高。我们把文旅振兴作为关键一环,全力推动古城建设大提速、恒山旅游大开发、云冈景区大扩容三大重点工程,深入推进百项文旅项目,成功举办成龙国际动作电影周、古都灯会等一批重大活动,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连续四年增幅近30%。当前,大同深度转型要素不断集聚,新旧动能转换力度不断加大,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牢固树立“改革不能落后、改革必须先行”的鲜明导向,坚持“三个三”抓改革方法,建立领导包领、层层压责、步步督导三大机制,党政机构改革、开发区“三化三制”、国企国资改革等重点改革任务全部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医疗卫生机构一体化等一批试点任务走在全省前列,形成多点突破、提速跨越的发展态势。特别是部分行政区划调整顺利完成,解决了几十年来制约发展的城矿郊问题。我们致力于争当全省对外开放尖兵,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统筹实施对外开放五大提升工程,中关村“智造”等落户大同,京晋(大同)协作发展新区启动建设,大同国际陆港正式开关运营,航空口岸即将正式开放,大张高铁年底通车,“乌大张”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建设持续深化,东融西进、南通北拓的对外开放大格局初步形成。
我们坚持以脱贫攻坚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聚焦深度贫困,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统筹推进八大工程二十项行动,推行“三靠六有”工作法,投入市级专项资金22亿元,建设“扶贫超市”模式,实施“六个一”帮扶,全市410个村17.6万人脱贫退出,云州、阳高、灵丘3个县区整体摘帽,贫困发生率由13.18%降至1.78%。我们把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统筹起来,稳步推进“一带三区”建设,深入实施十大提质增效工程,“大同好粮”上升为国家品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10.2%,位居全省前列。充分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大力实施乡村环境提质工程,开展“拆违治乱、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卫生乡村、清洁能源”六大专项行动,建设200个示范村、1000个整治村,农村人居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民生领域的财政倾斜力度,多措并举推进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文化、社保等各项事业健康发展,每年财政用于民生领域投入达到80%以上。坚持问政于民,推行民生实事人大代表票决制,保持每年办好10件以上民生实事,停车难等城市病有序破解,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增强。我们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打响蓝天保卫、清源守护、植树造林三大生态战役,深入推进浑源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空气质量实现全省六连冠,“大同蓝”成为叫响全国的城市品牌,生态环保工作经验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夯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四区联动”纵深推进,百亿城建工程圆满收官,城市品质进一步提升。
我们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按照“修复生态、培植土壤”的要求,“治”不忘“危”,“兴”不忘“忧”,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向纵深发展。精准运用“四种形态”,不断深化监察体制改革,有效发挥巡察利剑作用,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突出问题,持续深化“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集中整治,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持续好转。坚持先立规矩后选人,严格落实好干部标准,积极践行“五倡导、五反对”,出台激励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和加快培养年轻干部两个实施意见,大力表彰400名担当作为先进典型,提拔重用172名担当负责、实绩突出的优秀干部,进一步营造想作为、敢作为、善作为的良好风尚。持续加强“三基”建设,实施基层党组织提档升级、农村带头人整体优化、党组织书记履职践诺“三大行动”,推动“两个覆盖清零”,基本实现“整体提升、全面进步”目标,党的执政根基进一步夯实。
我们取得的每一个变化、每一分成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掌舵把向。我们将进一步深化政治建设,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在大同落实落地,确保大同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进一步深化转型发展,全力打造一个“先行区”,当好“两个尖兵”,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一条产业优、质量高、效益好、可持续的发展新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志不改、道不变,盯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梗阻问题,将步子迈得更大、更快、更实,沿着40年改革开放的正确航向毅然前行。进一步深化民生改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加快补齐民生短板,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夯实大同蓝、大同绿、大同清基础,让全市广大群众的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进一步深化从严治党,不断提高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姿态新担当开创发展新局面,奋力谱写新时代美丽富裕幸福大同的壮美篇章,以优异成绩向新中国七十华诞献礼!
亮点之一 进军氢都
让氢能走进百姓生活
7月31日,在全国唯一的制加氢一体站——大同市平城区开源街制氢加氢站,几台体型硕大的制氢机和压缩机设备正在高速运转,为大同市输送着“氢血液”。这座制加氢一体站每天可生产500公斤氢气。
“通过电解槽产生的高纯度氢气,先通过干燥设备净化,再通过压缩机增压,最后由加氢机输送到氢燃料电池汽车公交车上,这一‘前店后厂’模式,使制氢加氢过程紧密相连,省去了运输氢气的费用。”大同氢雄云鼎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副董事长王晓科介绍说。
氢雄云鼎不仅制氢,还生产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线年产能达1万套,平均每小时就可组装4套发动机,公司计划3年内建成产能不少于5万套的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生产基地。
如何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生产效益,王晓科说:“产品成本是企业的生命线。我们力求引进最先进生产技术,力争做到产品设计科学合理,既要抓住顾客,又要省却冗余,这道卡决定了生产中70%的成本。”
打造氢都,是大同争当能源革命尖兵的一张王牌。大同市发改委副主任李秉坤对此信心满满:“我们还在研究引进液化氢的生产、储运技术,以便更好地将煤制出的氢气运出,做大氢能产业。3月份,全市公交系统已率先投入5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试运营,让氢能走进百姓生活。预计明年氢燃料电池汽车运行规模可达到3000辆。”
到2020年,大同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要力争突破80亿元,建成国内领先的氢能产业园。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亮点之二 产业扶贫
小黄花撑起富民大产业
“统一流转土地种植黄花,政府给补贴,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参与投工投劳还另有钱赚,这样的好事哪里找啊!”65岁的天镇县马家皂乡龙池堡村薛占彪高兴地说。
连日来,尽管骄阳似火,热浪滔滔,但龙池堡村500多亩黄花菜基地里,仍然人头攒动,干劲十足。
马家皂乡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但多年来农民种植结构单一,农作物效益很低。去年以来,乡党委、乡政府深挖当地贫困的“穷根”,积极响应大同市号召,立足当地优势,选择龙池堡村作为发展黄花产业试点。
“大力发展黄花种植,点燃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希望。那段时间,当地人奔走相告,话题都落在黄花种植上。”马家皂乡副乡长张慧慧向记者介绍。
流转土地是发展黄花产业关键的一步,需要耐心细致地做农民群众的工作。当时,一部分农民种惯了传统的玉米、谷黍,干部上门沟通流转土地时怕这怕那。一次不行就多次。乡村干部耐心细致地帮农民算效益账,并组织代表到大同市云州区参观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慢慢地,一把把“锈锁”终于打开。最终,马家皂乡在龙池堡村流转土地535亩,全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实现了户均1亩黄花田。
“多年来就知道种植大秋作物,收入低而不稳。听说乡里组织种黄花,俺大着胆子流转土地,一次流转出8亩地。”龙池堡村农民王同说。这几天,王同在黄花地里打工,每天还能挣150多元。
据了解,2018年,大同市黄花种植面积达16万亩,总产值5.5亿元。2019年,新增黄花种植地6万亩,未来5年计划新增15万亩,总面积将突破30万亩,成为全国主要的黄花产地。
亮点之三 装备制造
一家三代见证“大同机车”发展历程
“刚建厂的时候,爷爷就到这里上班了,那时厂里生产的是蒸汽机车;到了父亲那辈儿,厂里开始生产韶山直流电力机车;而我最幸运,参与制造了世界上先进的和谐2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8月2日,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备料车间员工,全国劳动模范南利军深有感触地说,“每一代火车头都打上了时代烙印,我们一家三代人不仅亲身经历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更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轨道交通装备翻天覆地的变化。”
中车大同公司是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机车制造企业。改革开放以后,这个曾经亚洲最大的蒸汽机车生产制造基地,逐渐变身为“重载之王”和谐2型系列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研发基地,并成为我国第一批出口欧洲市场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的诞生地。
20世纪90年代初,中车大同公司紧紧追随世界轨道交通技术发展潮流,坚定地实施主产品升级换代,结束蒸汽机车生产,开始电力机车的研制。1992年,中车大同公司自行设计研制、技术性能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的韶山7型电力机车成功下线,一举摘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后,中车大同公司针对市场需求,以几乎每年推出一款新型机车产品的速度助力中国铁路装备建设事业发展。2010年,作为中白两国双边重大合作项目之一,中车大同公司与白俄罗斯铁路联盟签署12台中白货运1型电力机车合同,中国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第一次挺进欧洲市场。
2018年,国内第一台永磁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在中车大同公司成功下线,开启了电力机车研发制造的新时代。
“我们造火车头的人,有着和火车头一样的品质,不畏艰险、勇往直前。65年来,中车大同公司始终致力于为铁路建设事业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先进的牵引装备。”回顾企业的发展历程,中车大同公司董事长郭胜清坚定地说。
模范人物
李培斌 为民做的好事如满天繁星
“咱父母是扛锄头的,不能吃上公家饭了,就看不起老百姓。”这是阳高县信访中心原主任、龙泉镇司法所原所长李培斌生前常说的话,也是他始终坚守的初心。
自1984年从事基层民事调解工作起,李培斌就给自己定了位:“把乡亲们的事办顺当了,基层就稳当了。”30年来,他调解了数以千计的民事纠纷,制止了上百次群体性械斗,使30多名遭遗弃的老人得以安度晚年,让16名失足青年改邪归正,22名社区矫正人员痛改前非、迷途知返……换来了千家万户的安宁和基层社会的和谐。
熟悉李培斌的人最清楚,每一起矛盾纠纷的成功调解,都需“磨破嘴、跑断腿”,受冷遇寒遭白眼也是常有的事。但李培斌始终倾情为民。“我块头大,水冲不走”,雨季抗洪他冲在第一线;“你们往后站,我进去”,一处院落失火他勇闯火海抢救财产;“给我住手”,他挺身而出勇夺板斧,果敢制止了一场械斗却伤了自己……阳高群众说,李培斌为民做的好事,犹如天上的星星,看得见却数不清,“有事情,找培斌”也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口头语。
2015年10月15日,李培斌因积劳成疾,突发心脏病,不幸殉职,留下的是令人无尽的追思和怀念,是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情。
刘迁 致力于智能化开采的劳动模范
“现在只需按下调度室按钮,井下设备就能按程序运行,自动采煤。”43岁的刘迁是同煤集团同忻煤矿总经理助理,负责全矿机电设备稳装工作。今年5月,被山西省总工会评为煤炭系统“劳动模范”。
1997年,刘迁在同煤集团同家梁矿参加工作,在采煤一线摸爬滚打了22年,见证了科技给煤矿带来的飞跃:“用手镐掘煤的老一辈煤炭人,想都不敢想今天会坐在电脑前操控采煤!”
新中国成立初期,同家梁矿的马连掘进小组创下27天掘进318.71米的全国手工掘进煤巷最高纪录。入矿工作后,刘迁立志做“马连精神”传承人,在煤炭开采上有所突破。
不管是在同家梁矿还是之后调往同忻煤矿,刘迁一直坚守采煤一线,探索先进的煤炭开采方式。
同忻矿8202智能化工作面,是国内第一个特厚煤层低位放顶煤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时任矿综采二队队长的刘迁为使智能化设备与工作面地质情况更加匹配,带领工友对设备软件进行升级,确保了设备的稳定运行。
“如今同忻矿井下2公里长的工作面上,60多个高清摄像头,1500多个传感器,数据实时传输地面,实现了远程采煤。”刘迁深感自豪。
2018年,同忻矿智能化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荣获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千万吨级综放工作面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科学技术一等奖。
霍国庆 助力大同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今年8月份,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大同分所将正式启动运行,成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中试基地。促成这一成果的专家,名叫霍国庆。
“2017年12月28日,我全程参与了多轮沟通、交锋和磋商,促成大同市人民政府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成立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大同分所。”霍国庆说,“这一高难度的运作,结束了大同没有国家级科研机构的历史。此外,还促成中科院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大同转化基地的落地,中科院电工研究所大同分所也将进入大同。”
作为传统能源城市,积极谋求研发创新,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实现从“传统能源之都”向“新能源之都”的转变,是大同市经济转型的必由之路,也是大同市委、市政府争当能源革命尖兵的正确选择。为积极响应大同市能源革命和建设新能源之都的实际需求,2017年9月,霍国庆作为全域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简称全科盟)理事长,整合全科盟雄厚的科学技术与专家学者资源,为大同市引进中国科学院10家新能源领域研究所,于2017年12月8日正式成立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吹响了大同能源革命尖兵号角,开启了大同能源革命的新征程。
霍国庆领导的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发起组建了大同市新能源产业战略咨询委员会,目前共有22位院士在内的80位委员,主要任务是为大同市战略决策特别是能源革命重大决策提供智库支持。在他的努力下,研究院组织了万人计划学者大同行、新能源领军人才培训、新能源双创大赛、新能源科技成果集中路演等多项大型活动,极大提升了大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引进了数以百计的科技成果,已有7项技术签署了落地协议并成立了合资公司;积极推动大同国际能源革命科技创新园和“氢都”新能源产业城建设,为大同能源革命做了大量开创性工作。
目前,大同全科盟新能源产业技术研究院被列为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重点建设单位,正在引进研发人才,建立能够直接解决大同能源革命技术需求的真正的研究院,为大同能源革命和社会经济全面转型做出更大贡献。
2018年,霍国庆入选山西省“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荣获大同市“能源革命、大同尖兵”优秀个人。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