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桥头堡
——祁县获批省部共建“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的调查
祁县被誉为“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玻璃器皿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26%,远销以欧美市场为主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图为在玻璃制品生产车间内拍摄的生产场景。 本报通讯员摄
7月10日,祁县被国家工信部正式批复为“省部共建‘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成为我省首个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也是全国第一家“一带一路”中小企业合作区和第13个中小企业中外合作区。
地处内陆地区,祁县以什么优势争取到合作区的设立?这对祁县、晋中乃至全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祁县又将如何当好“旗手”,不辱使命,为山西乃至内陆地区“走出去”发展 出一条路子,引领内陆地区中小企业发展和对外开放实现新的跨越?
这是全国首个以“一带一路”命名的中小企业合作区
全国已批复设立12个中小企业合作区,大多处于沿海发达省份,或者是经济体量较大的地级市,且绝大多数为点对点合作,而祁县是全国目前第一个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合作的合作区。
7月20日,一辆辆满载水烟壶和各种杯盘的汽车缓缓驶出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大门。几天后,这批价值10万美元的订单产品将装满3个集装箱,用货轮运往迪拜和土耳其。
望着远去的汽车,常年在“一带一路”沿线做生意的董事长李健生不由感慨:“‘一带一路’倡议使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有的国家还可以直接用人民币结算,我们公司在迪拜的合作商也从5家扩大到了10家。”
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为人工吹制玻璃器皿,年产值大约4000万元,出口值超过3000万元,60%出口阿拉伯国家。随着祁县获批省部共建“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的消息传来,李健生感到公司发展的黄金期到来了。
祁县申报“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的工作始于一年前。“从向国家工信部递交手续,到对接、沟通、考察、调研、编制方案、专家评审……一个个环节走下来,过程严谨复杂,但是为祁县、甚至全省全面推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提升外向型经济发展水平赢得了历史性机遇。”亲历申报过程的祁县中小企业局局长张福栓欣慰地说。
据了解,建设中小企业合作区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内容,全国已批复设立12个中小企业合作区,大多处于沿海发达省份,或者是经济体量较大的地级市,且绝大多数为点对点合作,而祁县是全国目前第一个可以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合作的合作区。
“通过合作区建设,祁县企业可以深度融入全球产业转移浪潮,享受发达工业国家的产业溢出效应,吸引沿线国家的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提升企业创新和竞争能力;可以享受自贸区、综改试验区等政策资金支持,举行国际性技术交流和产品博览会,提升企业海外市场知名度,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通过合作区建设,山西可以融入‘一带一路’大商圈,更好地拓展沿线国家市场、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对外合作水平,构建内陆地区又一对外开放新高地。”祁县县委书记吴文胜自信满满。
祁县与“一带一路”沿线46个国家有贸易合作关系
近年来,祁县紧抓机遇、认真谋划,科学布局、主动对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玻璃器皿、酥梨、碳素、水泵四大行业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和交流,初步形成了以加工型、出口型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合作模式,逐步打通中南亚及欧美市场通道。
山西天波制泵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潜水电泵的专业公司,走进该公司的生产车间,所见之处整洁有序,工人们在一条条生产线上,安静专注地操作着机床。
“这一条组装生产线,就有9道工序。”公司总经理杨晓东指着一台台机床向记者介绍,满脸自豪。
同行的张福栓局长说,祁县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泵生产地,37家水泵企业年生产能力达20万台,2018年完成产值9.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11%,产品远销中东、东南亚和南非。天波制泵与德国公司长年进行技术合作,开发出磁悬浮系列水泵,被中科院电子研究所确定为科研产品试验基地。
祁县是晋商故里、古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中外合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祁县紧抓机遇、认真谋划,科学布局、主动对接,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玻璃器皿、酥梨、碳素、水泵四大行业大力开展对外贸易和交流,初步形成了以加工型、出口型为主要特征的对外合作模式,逐步打通中南亚及欧美市场通道。
祁县被誉为“中国玻璃器皿生产出口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和“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玻璃器皿产量占到全球产量的26%,全县拥有玻璃器皿企业43户,配套产业链企业200余户,从业人员3万人,全行业年产值42亿元。产品成功进入G20峰会、“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国际中小企业论坛、博鳌亚洲论坛等国际峰会国宴,远销以欧美市场为主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祁县也是华北地区最大的商品碳素生产基地,产能达30万吨,占到全国商品碳素产量的25%。更是“中国酥梨之乡”,全县酥梨种植面积达15.7万亩,产量逾27万吨,年销售收入达7亿元,全县农民人均梨产业收入达3000元,是祁县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引擎,先后销往新西兰、英国、加拿大等17个国家和地区。祁县耀华果业有限公司还在泰国成立了泽华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来自祁县中小企业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祁县与全球8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中外合作交流,覆盖“一带一路”沿线国家46个。到2018年,全县外商投资企业达25户,利用外资总额突破22亿元,共有自营出口企业131户,外贸出口额21亿元。
在合作区评审会上,省小企业发展促进局局长李东洪表示,祁县的玻璃器皿产品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知名度大、工艺技术水平先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交流合作广泛深入,在中西部地区具有很独特的特点和代表性,为我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扩大开放与国际合作,实现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走出了一条山西省乃至中西部省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外向型集群式发展的新路。
打造开放、创新、包容、示范引领的中外中小企业集聚区
“祁县当前重点要聚焦合作区建设系统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创业和创新两大生态,强化玻璃器皿产业集聚区和祁县经济开发区两个区域承载,打造基于产业链、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品牌联盟、文化交流的五大中外合作建设模式。
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周围还有好几家玻璃器皿企业,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是其中最大的一家,公司年产值超过4亿元,70%的产品出口到欧美,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量也在迅速增长,目前占到出口总量的10%。
“一带一路”的机遇扑面而来。记者采访当天,大华公司管理层正在开会论证,要到国外投资设厂。“在承接欧洲高端市场的同时,公司计划将现有的一部分产能转移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闫保平胸有成竹地说。
事实上,祁县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办厂已经迈开实质性步伐。山西丹源碳素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投资3000万元在津巴布韦建了一条碳素生产线,今年即将投产,公司总经理刘冬自信地说:“‘一带一路’前景开阔,非洲市场需求大,国家支持的力度前所未有,企业参与大有可为。”
刘冬的自信来自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更来自祁县获批省部共建“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
如何将“一带一路”中小企业特色产业合作区创建由“大写意”细化到“工笔画”?正在企业帮扶调研的祁县县长冯耀黎说:“祁县当前重点要聚焦合作区建设系统优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创业和创新两大生态,强化玻璃器皿产业集聚区和祁县经济开发区两个区域承载,打造基于产业链、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品牌联盟、文化交流的五大中外合作建设模式。具体地讲,要推进八项重点任务,即建立国家级技术研发中心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中心;建立国际技术交流和产品展示中心;建立发展研究中心;实施‘千厂万店’工程;定期举办产品技术交流和产品博览会;建立对外合作交流‘双通道’;对接重点国家,深化对口合作、区域合作;优化空间布局,探索双多边人才、贸易、资金、科技合作机制。”
祁县,这座千年古城,正在以国际化视野,尽施所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绘就共同发展的美好画卷……
本报记者苗武军白续宏 本报通讯员刘学斌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