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青会】“感恩遇见二青会”
走进运动员饭堂,总有你喜欢吃的
上海体育学院教授、二青会组委会秘书长助理兼首席专家刘清早经历过全运村、青运村、亚运村等,他发现这次青运村有一个很特别的现象,就是没有运动队在房间里煲汤了。“以前有代表队到达赛区,就先去买电饭煲,然后到超市买骨头、肉等食材,把房间里搞得像厨房。”刘清早找到以前常煲汤的领队打问情况,对方对青运村餐厅赞不绝口,称这里提供的菜品足以满足运动员的营养需求,餐饮服务采用不间断供菜方式,保证不同时间回村的运动员都能吃上热饭热菜。刘清早介绍,在餐饮服务上,青运村村委会一开始就考虑到运动员比赛时间和项目不同、控体重或补充能量要求不同、来自全国各地口味不一,所以设计了8大菜系,每天提供的菜品达100多种。“走进运动员饭堂,总有你喜欢吃的!”这个工作口号也得到了运动员们的认可。到目前为止,没有出现一例食源性兴奋剂的食材,也没有一例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食材供应。
“在这里吃得好、睡得香,参加比赛精神头倍儿足。”听着运动员们的话语,刘清早感到欣慰。青运村村委会工作事无巨细,在一些细节方面显得“忒较真”。
考虑到运动员一天有2/3以上的时间在村里,而青少年运动员又活泼好动,房间的床具、桌椅等全部做了圆角处理;为了利于运动员舒展身体或赛后恢复,选用的席梦思床垫都是质地偏硬的;为身高超高的运动员设计了床头凳,严格到床头凳和席梦思床垫必须一样高;矿泉水不间断任意饮用,配备高清电视机、台灯、插线板……为了让运动员们舒适、方便,青运村村委会在住宿方面做足了功课。
青运村文化广场的演出,以突出青少年特点为主,这里每天都是人山人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运动员可以和大师零距离互动,青少年们流连忘返;一流标准的健身房实现了健身器械全覆盖,满足各类运动员的训练需求;提供篮球、网球随意打服务,部分运动员在村里就能进行赛前训练;医疗中心除了内科、外科、妇科、检验科等基本配备,率先开设了心理科及理疗康复科,实现了运动会中医疗服务的突破和升级。截至目前,医疗中心已接诊近2000人,无一例事故、无一例延误、无一例误诊。
从头到尾“二青蓝”,买的口罩没用上
刘清早在来太原之前,朋友给他买了两个口罩,说所去之地PM2.5超出全国标准。他也真做足了准备,结果到了山西,发现实际情况和朋友所言大相径庭。到现在,他已经在山西工作了1年零6个月,口罩压根没用上。
“山西这次承办青运会就是抓住‘办会为城市发展、办会为惠及百姓’这个宗旨。”刘清早说,必须为山西省委、省政府点赞,山西始终以环境为第一要素,着力改善环境,这一点可以从“二青蓝”中来印证。
“二青会期间,‘二青蓝’是从头到尾的蓝,相当给力!不像有的城市,今天蓝明天不蓝,这说明山西的城市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刘清早说,本届青运会,无论是太原还是大同,无论是长治还是晋中,整个山西省的城市环境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极大地增强了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自豪感。
“青运村能全方位、满负荷运行,得益于奉献精神在背后支撑。”刘清早被大家的精神所感动,青运村里服务人员5000余人,分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地为青运村提供服务。1个多月的时间里,大家几乎都没有回家,全部在青运村里驻守着。老人生病、孩子读书管不上,多少家庭放弃了带孩子暑期出游的计划,在这里坚守岗位。在三晋大地上,成千上万的三晋儿女们,不图名、不图利,相互鼓励、相互搀扶,为这场青春的约会默默奉献……
“山西模式”要借鉴,山西风光要领略
“青运村的成功运行在于以科学管理为引领。”刘清早编出整个青运村运行的技术路线。运行分为5个阶段,详细规定了不同时间的不同工作任务,先后制定5次综合演练实施方案。刘清早做了一个统计,建村以来,他累计撰写的青运村业务指导文件达到12万余字,为青运村召开各类业务指导会近百次。
“本届青运村构建的整个科学管理体系,可以为我国其他运动会提供借鉴。”刘清早说,“此次,青运村超长时间运行,如果能研究总结出一套标准化的我国运动员村运行手册,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将是一大贡献。”
“本届青运会成为我国青运会竞技体育体制、赛制深入改革试验区。”刘清早说,竞技体制、赛制的改革在二青会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冬季和夏季项目完美融合,增加了体校组、俱乐部组、跨界项目、群众体育项目等。用他的话讲,一是弥补了青少年冬季项目没有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不足;二是打破了以前体校组和俱乐部组泾渭分明的体制,可以说,二青会对我国青少年竞技体育人才“一网打尽”;三是跨界项目比赛可以更好地、更科学地选拔竞技体育人才。这次竞技体育的改革将在中国体育史上留下富有特色的“山西模式”。
刘清早说,二青会的筹办对山西来说是巨大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会,极大地提高了山西干部的执政能力,积累了丰富的办大赛、办大会、办大事的经验。他说,这种统筹综合协调能力,是山西的宝贵财富。
“感谢山西,感恩遇见二青会!”刘清早说,山西的每个比赛场馆、青运村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他的足迹,开幕式期间,仅红灯笼体育场场馆他就走了21圈,逐一排查隐患。遗憾的是,来山西1年多的时间,他还没有去这个文化旅游大省的各处名胜、景点去走走看看。他的愿望是,二青会结束后,能领略下山西的厚重文化,看看山西的大好河山。
本报记者 周慧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