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代表委员履职记】马瑞燕:身在三尺讲台 胸怀“三农”发展

时间: 2019年03月07日07:41  来源:山西日报

山西新闻网>>专题汇聚>>2019全国两会>>山西代表团
分享到: 评论: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的工作就是要让‘谷’‘树’‘人’都健康成长……”说起涉农人才培养,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的马瑞燕老师好多话一下子涌了出来。课堂上,她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农学博士生导师;教学中,她以“学生为主体”,坚持17年课堂教学改革不断线,创新农科高校“三维互动”教学模式,荣获了2018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十二、十三届连任的全国人大代表,她多年关注、倡导、呼吁的,都是“农”字号主题。
  马瑞燕的求学、工作都和“农”深深相关。她从事的植物保护专业——俗称“植物医生”;毕业任教以来,一直从事生物防治领域的教学与研究,通俗讲,就是利用自然界“一物降一物”的原理来防治害虫、减少农药残留或替代药物,她带领团队开展的“以虫治草”“以菌治虫”“仿生治虫”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虽然任农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教指委等职,马瑞燕的日常生活仍是三尺讲台、田间地头、实验台前这几个固定地点。她看叶片、捉昆虫、做记录,不管在校园还是外出,习惯性扫一眼路边树叶花草上的昆虫,几乎成了本能反应,农业昆虫与天敌则是她课题组精心饲养的“宠物”。
  工作生活离不开“农”,履职建言也一直关注“农”。马瑞燕详细了解学生们的家庭情况,深知涉农专业学生是大学生中特点鲜明的一个群体,他们70%来自农村,1/3是贫困家庭,对土地有天然的情感,勤奋朴实,且一半以上靠贷款上学。2013年,马瑞燕第一次参加全国两会,就对国家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建言献策,从涉农生均经费提高、奖助学金倾斜到学费减免,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到农民学校质量提升,从招生、培养到就业,她一直呼吁加强涉农人才培养,为乡村振兴储备专业农学人才队伍。
  2018年,马瑞燕收集数据、调研走访仍围绕涉农人才的培养。调研发现,某县乡镇干部中有涉农教育背景的只有8.5%;一些县涉农本科人才只占农村“两委”主干(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1.2%~2.5%。甚至一些省级、地市县的农技专业岗位的工作人员,在一线能解决“农林专业问题”的都是50多岁的“老革命”。马瑞燕说,乡村振兴,亟须重视涉农专业人才的培养、储备和岗位使用。
  今年参会,马瑞燕准备了“关于出台政策鼓励和引导大批涉农涉医涉教等专业大学生下乡就业促进乡村振兴的建议”,希望国家能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和引导农业、医学、教育等专业人才到“三农”一线工作。

本报记者 尚慧辉

(责任编辑:张星秀)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摄艳|抖音刷屏的太原“网红桥” 如飞龙盘山气势恢宏  摄艳|抖音刷屏的太原“网红桥” 如飞龙盘山气势恢宏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