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受权发布)坚持问题导向 敢于动真碰硬——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就人大监督工作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3月10日电 题:坚持问题导向 敢于动真碰硬——全国人大相关负责人就人大监督工作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孙奕、刘红霞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10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徐显明,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尹中卿,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吴恒,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窦树华,全国人大常委会预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朱明春就人大监督工作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进一步推动纪法贯通、法法衔接
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去年3月成立以来,取得了哪些进展?未来工作将如何推进?
徐显明说,去年以来,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开展了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法实施情况的调研;提前介入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等立法工作,推动完善监察法配套法律;加强同国家监察委员会及其派驻机构的沟通和协调;加强与地方人大对口委员会的工作联系,了解地方人大监察监督工作开展的情况,加强工作指导。
他说,全国人大监察和司法委员会今年将推进政务处分法、监察官法立法工作,协助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法实施情况的专题调研,重点调研监察法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推动执纪与执法相贯通,有效衔接司法。
以法律武器治理污染
窦树华表示,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把对生态环境领域的监督作为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去年开展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实现了对全国31个省份的全覆盖,力度大、规格高、效果好。
他介绍,此次执法检查坚持问题导向,敢于动真碰硬,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存在问题进行了检查。还对12个城市38家企业和工地进行了随机抽查,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对现场发现的问题请生态环保执法部门来认定,有的当场责令企业整改,有的向当地政府交办整改,有的交给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督促整改。
他介绍,全国人大常委会去年专门加开一次会议,听取审议大气污染防治法执法检查报告,开展了专题询问,作出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依法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决议。
“全国人大常委会坚持以法律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力量保护生态环境,为依法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作出了积极贡献。”窦树华说。
国有资产监督聚焦公开、透明
建立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是党中央加强全国人大国有资产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举措。
朱明春说,去年是全国人大贯彻这一决策、建立这项制度的开局之年,目前该工作已在全国铺开。此外,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去年10月份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年度综合报告和关于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的专项报告。
“最好的监督就是要公开、透明,要依法报告、依法公开,让人民能够监督。”朱明春表示,下一步还要推动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在审议意见中提出的要求和问题,督促整改。
五条建议“对症”发展海洋经济突出问题
去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听取审议了国务院关于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工作情况的报告,全国人大财经委专门就此展开专题调研。
尹中卿说,目前发展海洋经济面临四个突出问题,即经略海洋的认识有待深化;海洋传统产业过多过滥,新兴产业、战略性产业、高科技产业发展远远不够;海洋产业发展方式粗放;海洋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通过调研,形成了科学用海、产业兴海、科技强海、生态护海、开放活海五方面建议。
对预算形成全链条、全过程监督
去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的指导意见》,迈出党中央推进人大预算审查监督重点拓展改革的重要一步。
朱明春说,过去人大预算审查监督的重点更多体现在赤字规模和预算收支平衡状态上,即“钱够不够花”“钱别花超了”,现在则更加关注“钱往哪儿花”“怎么花得更有效”。
贯彻落实好这项重要改革举措,意味着对政府提交的预算草案和预算执行结果将由事后监督为主,延伸到预算编制的“事前”和预算执行的“事中”监督,做到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紧密衔接,相互贯通。
朱明春说,今年将按惯例听取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并加大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督。还将加强对重点领域财政资金的专项监督,并进一步加强对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跟踪监督,最终形成全链条、全过程的监管。
多举助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吴恒介绍,去年5月到6月,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密集安排3次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发现义务教育的短板在农村,农村义务教育的短板在教师队伍。
他说,目前乡村教师待遇比较低,应有的职称或者职务晋升还不尽如人意,生活条件相比城镇教师差,造成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较弱。
他表示,通过各级政府进一步提高认识、通过进一步督查等努力,义务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县域范围内的均衡发展一定会更好。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