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媒体 山西门户

【两会话题·稳就业】保底线,就业创业惠民生

时间: 2019年03月04日10:40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山西新闻网>>专题汇聚>>2019全国两会>>要闻
分享到: 评论: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2018年,我国就业大局稳中向好,不仅总量扩容,结构更加优化。我国完全有信心、有能力确保就业形势稳定,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程永波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校长

  “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校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重要使命。”程永波委员表示,作为培育人才的高校工作者,更要时刻关注就业问题。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速放缓、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发挥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程永波委员说:“2019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就业的规模与结构都将发生深刻变化。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也在积极推动经济与科技、教育的对接,主动应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对人才供给的挑战。”

  “例如,我所在的南京财经大学一直在构筑招生计划、人才培养与充分就业的联动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程永波委员表示,高校在人才培养上要敏锐地捕捉科技发展的热点,精准地调整专业结构,科学地改进专业设置,多开设一些产业转型、技术进步所急需的课程与学科,提高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契合度。

  (常 理)

  尼亚孜·阿西木 全国人大代表,新疆阿克苏地委副书记、行署专员

  “稳就业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产业发展对稳就业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尼牙孜·阿西木代表表示,南疆地区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有效扩充了就业容量。

  2018年,新疆阿克苏地区通过开发就业岗位,加大招商力度等,已形成了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实现了富余劳动力就业26万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万人,失业率控制在2%以内。尼牙孜·阿西木代表表示,阿克苏地区形成了完整的技能培训体系,地、县、乡、村四级成立了完整的劳动保障平台,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有就业意愿的人员能得到及时有效培训,并与用人单位有效对接。

  他建议,在边疆及少数民族地区,应当加快建立产业工人预备制度,将招商引资、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相结合,以便在企业到来前,通过定期培训强化技能,储备一定素养的产业工人,企业落地后可以直接从预备制工人队伍中录用员工,从而满足用工需求,增强对企业的吸引力。 (马呈忠)

  陈锦鸣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工会联合总会会长

  “稳就业摆在‘六稳’之首,可见就业的重要性。澳门就业率很高,去年统计失业率只有2%左右。”在陈锦鸣委员看来,政策在推动就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国家刚作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部署,将为澳门发展带来机遇,推动就业人口增加。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挥着稳就业“压舱石”作用。去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2.2%,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与第二产业相比,服务业劳动密集程度高,吸纳就业能力强,澳门服务业发达也正是就业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推动就业另一个重要的力量来自于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吸纳了大量劳动力,企业发展得好,就会增加用人,就业率也会相应提高。此外,还要加强教育和培训,不断提升劳动人口素质。要提供各种技能培训的渠道,通过多种方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的本领。另外,还要加大对困难人员的就业援助。

  (陆 敏)

  张永利 全国人大代表、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时期,就业的稳定器作用尤为重要。”张永利代表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很多中小企业资金紧张,为了降成本就开始裁员,这给就业带来了压力。

  张永利代表认为,稳就业首先要稳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就是稳就业的具体举措,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只要搞活企业,就业就稳住了。”张永利代表说,过去一段时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但实际上,中小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仍然很难贷到款。一些企业只能通过其它渠道融资,导致成本过高。“不是国家政策不好,而是限制太多,希望金融机构能放宽一些限制。同时,金融业应把收益更多返补给实体经济。”

  张永利代表表示,西部矿业自身拥有9000多名职工,外包合作的员工多达上万人,其中有采矿工人、运输工人等,这不仅为青海省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对公司所在省份的就业也有带动作用。希望国家在融资、电费等方面给予企业更多支持。   

(责任编辑:刘洋)

推荐阅读

生活资讯
专题
视觉志 / 微信公众号:Asxsjz

摄艳|抖音刷屏的太原“网红桥” 如飞龙盘山气势恢宏  摄艳|抖音刷屏的太原“网红桥” 如飞龙盘山气势恢宏

视频 / 微信公众号:shitingbu
微解读

网站声明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