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风采】写不尽的责任和情怀
——记阳泉平定县农业委员会副主任杨满才
暖阳缓缓驱散着山村的料峭春寒。2月21日,时近晌午,阳泉平定县东回镇七亘村里,64岁的董成亮老人缓步走出村里的公共浴室,微湿的头发还散发着些许热气。
“以前呀,想洗澡就得进城,可离城几十公里,一年也难洗上几次,现在村里有了澡堂,经常能洗洗,舒服又干净。”董成亮边走边说,“多亏了咱县里农委的杨满才主任,为这事不知道来村里多少趟,就差住在村里啦。”
看着董成亮老人走远的背影,仔细翻阅澡堂过年期间的记录,杨满才从口袋里掏出记事本,在“查看澡堂运行情况”一行字上,轻轻划了一道杠。
“十几年的老习惯了,每天一早就把今天要做的事在本上记录下来,完成一项就划掉一项,怕落下事,耽误了工作。”杨满才说。
54岁的杨满才,参加工作已有34个年头。从毕业在家务农,到乡镇规划员,到副乡长,再到农委副主任,30多年的基层农村工作,让杨满才和农村、农业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2017年,杨满才来到平定县农委工作,刚一到任一块硬骨头就摆在了他的面前——全县土地确权工作。土地是农民的根,土地确权事关百姓利益。6.42万农户、59万块承包地的数据信息汇交工作就落在了杨满才的肩上。
土地确权工作政策性、业务性都很强,杨满才就带头学习。理解不深就多方查证,记忆不牢就反复抄写。白天,杨满才和工作队一起盯在田间地头搞测绘、记数据。夜里,大伙再把白天的数据输入汇总,与系统里的记录对比查找差错。
“还记得第一次提交数据的时候,18万条信息有出入,每条有问题的信息都得实地勘测、查找档案,用一个完整的证据链证明才能修改,才能确认。18万条,当时只顾着干,现在回想起来可真是个大工程。”参与数据汇交的农委经管站站长岳国强回忆说。
就这样,杨满才带着大伙如蚂蚁啃骨头,一一解决着18万条信息。几个月时间,无论夜里的数据录入,还是白天的测绘查询,处处都有杨满才的身影。有时在村里勘测耕地,几天都回不了家。饿了就吃一口随身带的干粮,困了就找把椅子蜷一会儿。
“苦点累点不怕,当时最怕的就是我这20多年‘老高血压’,万一坚持不住病倒了,耽误百姓的事。”回忆起当时,杨满才心里装着的惦记着的依然是百姓的利益。
那段日子,确权工作和日常业务交叉并行,加班连点成了杨满才的日常。本着对工作、对百姓负责的态度,杨满才连续加班一百多天,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带领着测绘、汇交的工作人员一道奋战,最终按时保质地完成了全县的土地确权任务。
现在,杨满才依然每天奔忙在平定县各个乡镇,手头的笔记本写满了一页又一页,又重重地划掉了一行又一行。一页页写满了杨满才对工作的尽责,一道道勾勒了杨满才对百姓的奉献。
记者点评
记录工作的小本,杨满才写满了一个又一个,写不尽的是他心中的责任。就如杨满才所说:“工作不做好、不做完,我就过不了自己心里这关。”基层干部,所做工作直接面对群众、关系群众利益,再难的工作不能打折,再大的问题没有退路。也正是有许许多多像杨满才这样的基层干部,才让一项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实到千家万户。
本报记者苏晓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