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基层干部风采】乐为百姓解心忧
——记宁武县凤凰镇组织委员朱建峰
清明节前一天,黄土崖村坟头的一把火提醒朱建峰不敢有丝毫大意。除了挨家挨户陈情说服,天黑以后,他又带着村干部爬坡巡山,熬到后半夜。
隔着几座山梁,就是他的老家,每年这时,总是老父亲替他代为尽孝。他说,打电话托付时,心里充满内疚。
第二天上午,记者赶到宁武县凤凰镇电话约访朱建峰,他又在村里忙活,“头等大事是护林防火。”到了十点多钟,风尘仆仆进来个小伙子,英俊挺拔,只是两眼红肿,不时摘下眼镜用手揉一揉。见到生人,他略显腼腆,不好意思地说,乡镇工作没个准点,分不出个白天黑夜,有事就扑上去了。来人正是朱建峰。
朱建峰在镇上是出名的好人缘,遇上大事小情分内分外跑得欢,厚道、耐心、不怕麻烦。镇党委书记王继宁讲了一件事,刘家园村的魏二喜是个老上访,是从孟家窑搬到移民新村的,因为开发占地补偿,动不动就到镇政府讨说法。朱建峰接手案子后,3年跑了十几趟,依法按规劝解老人息诉罢访。老人冬天取暖烧锅炉,没钱买煤,朱建峰帮忙买炭。逢年过节,他常常带东西上门看望。久而久之,老人回心转意,拿着自采的“毛尖茶”表达心意。来来往往中,俩人成为“忘年交”,有事没事到镇政府“串门”。王继宁告诉记者,这后生出生在老百姓家里,对老百姓有感情。做事不怕缠手、不嫌麻烦,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老百姓认他、喜欢他。
面对弱势群体,他倾注了更多的爱心,为民解忧,让群众开心颜。70多岁的康有厚老汉,老伴还是聋哑人,自家的地里不明不白埋进一口棺材,有10年时间说不清、道不明,老汉说起这件事就吧嗒吧嗒掉眼泪。朱建峰千方百计找到埋坟的邻村人,解开了村干部和老汉的心头疙瘩,通过司法调解,这起“胡子案”以合理赔偿了断。
只有干部心强,群众才能心宽。一次,在他包片蹲点的段家山村,因虚报粮食直补,引起群众公愤。面对村干部的振振有词,村民们声声不满。朱建峰了解到,起因是村干部没有实地丈量种植面积,图省事按照每户自报亩数公示上报,空对空导致了错上错。他排除干扰纠错纠偏,组织人马重新勘测丈量土地,得出了精准的数据,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化解了干群矛盾,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还有这个村的王保英,有3个孩子,光景过得叮当响。朱建峰坐在炕头上,和当家人谋划发展种养加,一项一项掐算增收渠道。“脱贫致富一户不能掉队,一个人不能落下。”在朱建峰的重点帮扶下,王保英走上了护林员公益岗位,种植和养殖也搞得红红火火。他说:“最高兴乡亲们愁苦的脸上有了笑容。”
作为一名“80后”大学生,朱建峰认为,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才能实现抱负,体现价值。
大学毕业后,他响应西部大开发召唤,奔赴宁夏红寺堡开发区,全身心投入涉农资金一卡通建设运营,以出色的业绩赢得了团中央颁发的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银质奖章。
重返故乡,脚踩泥土,从大学生村官到乡镇团委书记、党委秘书、组织委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虚心学习,任劳任怨,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一位乡镇干部这样评价,他是那种做的比说的漂亮,内心比表情丰富的年轻人。
记者点评
厚实、讷言,不善于表达。对于曾经的往事,遭遇的磨砺,他也是憨憨一笑,三言两语道过。在大伙儿眼里,熟悉他的人嘴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感慨。遇上急难险重任务往前冲;遇上麻烦事儿不躲闪;遇到拦路虎不畏难。重要的是,和老百姓有感情,能在一个锅里搅稀稠。脱贫一线需要这样实打实的年轻人,更需要这样能干成事的年轻人。
本报记者 班彦钦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