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奋发有为”大讨论——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四个一”为农村发展拓路子
工作组在贫困户高文清家走访。裴峥摄
“建强一个思想解放的村‘两委’班子,打造一个健康绿色的农业转型项目,发展一个最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合作社,引进一个因地制宜的工业项目。”这是晋中市“万名干部入企进村”服务活动第155工作组为左权县西寨村发展想出的金点子。
西寨村位于左权县城南5公里处,全村总人口760人,大部分村民外出生活,村里常住人口176人,是一个典型的工矿区城郊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去企业打工、跑运输、外出务工等。说起25日刚进村时的那场座谈会,工作组组长赵俊超感触颇深。村干部对如何壮大集体经济的困惑和村民热切期盼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对于工作组每个人来说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这些天他们马不停蹄,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入户走访,一边和村干部交流,一边和有关部门对接。用赵俊超的话说就是:“能解决的问题必须就地解决;还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必须抓紧和有关部门对接,尽快拿出具体办法。我们来就是为老百姓服务的!”
兴于煤,困于煤。“村里一直以周边的煤矿产业为支撑,发展与煤相关的运输等产业,带动当地就业。现在煤炭产业发展遇到困难,村集体经济也受到了影响。眼下最大的问题是村集体收入一半多都用于村民的生活消费了。虽然现在村里基础设施有了改善,天然气通到了村里,老人也全部进入日间照料中心,但从长远看村里发展缺少后劲,还有就是现在村里有许多老旧的房屋闲置,如何能把这些资源利用起来也是问题。”西寨村党支部书记范红彦很着急。眼下西寨村正在筹建一个建材企业,但是对于发展前景他们也没有太大的把握。“正好工作组来了,也能为我们把把关。”村委会主任张军民说道。
3月28日,记者在村里见到赵俊超时,工作组正在和村“两委”班子成员一起探讨中药材种植项目事宜。他告诉记者,村里正在筹备创办农业产业合作社,还要争取利用闲置土地引进沥青混凝土搅拌站项目。有了全社会的支持和大家的共同努力,农民的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本报记者 康梅芗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老八路的作风又回来了”。左权是革命老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直是我党的优良传统。事实证明,与老百姓同吃同住,与群众朝夕相处,才能真切体会到群众的需求,才能真切感受到农民的快乐,也才能真正不走过场为群众服务。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三晋都市报、良友周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百姓生活资讯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山西新闻网版权咨询电话:0351-4281485。如您在本站发现错误,请发贴至论坛告知。感谢您的关注!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