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碳”为“藻”的技术革新
——走进安泰工业园区
变“碳”为“藻”的技术革新
——走进安泰工业园区
微藻,氧气的重要缔造者,也是一种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保健食品原材料。位于介休市的安泰工业园区,古老的绿色生命体与焦炉尾气挂上了钩——工业废气摇身一变,成了藻类生长的“营养剂”。
专业化厂房内,泛着绿光的微藻在养殖池的恒温水中不断繁殖生长。连日来,二氧化碳捕捉、制藻等设备满负荷运转,先进的监测设备实时把控藻类生长情况,确保藻类在最适宜的环境中快速生长。“这是我们的‘黑科技’——NPS系统,它能够深度降解燃煤烟气中的二氧化硫、硫化氢,再次捕捉粉尘重金属,获得洁净的二氧化碳作为微藻的生长基,经光合作用,生产出高附加值、高营养价值的藻粉。”山西安泰恩懿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介绍。
这场变“碳”为“藻”的技术革新,正是安泰集团响应国家“双碳”目标的创新与实践,不仅开创了国内微藻固碳行业先河,为焦化、钢铁、化工、电力等行业的二氧化碳减排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更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微藻减碳技术工业化生产。张亮算了一笔账,自2022年6月一期示范项目正式投产以来,年产藻片30多万盒,年产值300万元,可以达到年减排二氧化碳1000吨,不仅实现了二氧化碳高效减排,还可通过固碳、固氮养殖,实现工业废气碳中和、碳减排。这笔账既是精准的经济账,更是厚重的环保账。
为进一步推动微藻降碳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企业携手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院所围绕项目多元化经营、本土化藻种筛选和应用展开深入合作。“我们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引进了复合型藻种,该藻种具有抗污染性强、存活率高、耐高温的特点。同时我们还升级了采收工艺,让藻类产品的提取率从原本的30%提升到了45%,生产成本降低了25%。”企业研发中心主任于杰说。经公司研发中心逐级驯化,复合型藻种现已初步达到大规模生产标准。“目前该项目的二期正在规划,配套建设立体光伏农业大棚、以藻水为核心的活性藻水肥,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同时产生热能,实现气、土、水、藻、光、热、肥系统综合利用。”作为“双碳”目标先行者,安泰集团从传统高能耗企业蜕变成为绿色低碳发展的典范,为整个行业的绿色转型树立了可借鉴的标杆。
王菲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