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食用野生菌中毒?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综合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省食品安全办提示您:不采摘、不买卖、不食用不熟悉、高风险的野生菌……”当云南人收到这样一条预警提示短信,意味着一年一度的“吃菌季”正式开启。
  云南被誉为“野生菌王国”,拥有至少2753种野生菌资源,其中可食用的有900余种,有毒的多达200余种,占全国毒菌种类的一半以上。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王福平表示,野生菌中毒临床上主要可分为胃肠型、神经精神型、肝损型、溶血型、横纹肌溶解型等。其中以胃肠道症状最为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等。
  王福平指出,致幻类中毒属神经精神型毒素反应,不仅可能引发幻视幻听,还可能导致行为失控、跌落伤害等极端事件。“有患者曾在地铁上试图强行打开车门,所幸被家属拉住未造成严重后果。”
  “毒素不会因为高温就完全消失”“熟了就能吃”的观念同样错误。部分毒素如牛肝菌中的致幻成分可被高温破坏,但像鹅膏毒素即使彻底煮熟仍有剧毒。“还有一个误区是吃‘杂菌’。”王福平说,不同种类菌子混合烹饪,如果掺杂其中一两种毒菌,不仅难以辨别是哪种菌致毒,也会加重病情,增加治疗难度。
  云南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卫生所所长刘志涛介绍,近年来云南持续强化预警体系建设和公众科普,全省设立1877家食源性疾病监测医院,建立31家主动监测哨点,做到乡镇(社区)全覆盖,实现风险早发现、早干预。2024年,全省野生菌中毒死亡人数降至11人,为近十年来最低水平。
  “我们还编制了云南常见野生食用菌名录和云南野生毒菌图鉴,并在今年创新建立了野生菌中毒风险分级机制,将中毒事件数据、公众知晓度、救治能力等指标纳入动态评估,精准推动防控工作。”刘志涛说。

据新华社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