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赋能监督 科技助力反腐
数字赋能监督 科技助力反腐
3月23日,中北大学数字纪检监察研究院(监督科学实验室)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首批成果同时发布。“六大层级监督模型在全国属于首创。”在成果发布会上,研究院首席专家孟晓伟在发布研究成果——“纪检智通”智能数据分析平台时介绍。
大数据赋能正风反腐,“纪检智通”实现全链条智能监督
大数据赋能正风反腐,数据是核心要素。信息来源广泛、数据量庞大、数据类型复杂……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如何有效整合、清洗和挖掘数据背后的规律,成为纪检监察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纪检智通”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应运而生。
“‘纪检智通’智能数据分析平台旨在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和纪检监察干部提供便捷的数据分析工具,以大数据赋能正风反腐。”孟晓伟表示,平台构建了涵盖规则比对、数理规律、智能预警、深度洞察、多维分析和人工智能六大层级的监督模型,可实现从基础异常检测到高级智能分析的全链条监督。
据介绍,六大层级监督模型的构建,伴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而设计。“从规则比对和简单算法发现明显的表面问题,到引入数理规律分析和智能算法,逐渐具备了发现复杂问题的能力,最终通过深度学习、多模态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高级技术,深入揭示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精准锁定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复杂行为模式,实现了监督和审查调查能力质的飞跃。”孟晓伟介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平台操作便捷,基层纪检监察人员可快速上手。“利用智能化、低代码技术,平台降低了使用门槛,基层纪检监察人员可利用该工具轻松实现数据、人工智能模型与业务逻辑的无缝衔接,纵深推进工作开展。”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安卫钢作了个形象的比喻,“就像傻瓜照相机一样。过去想要摄影首先要学习专门技术,有了傻瓜照相机后就可轻松操作了。平台操作通过对数据的拖、拉、拽即可完成,对于基层纪检监察人员来说,即使信息化技术掌握得不那么深,经过简单培训也可快速上手应用这一科技创新成果。”
六大模型精准打击腐败,从基层违规到高层权力滥用全覆盖
记者在成果发布会上了解到,“纪检智通”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针对纪检监察工作的不同需求场景,提供针对性、智能化的监督范式,能精准发现问题,深度挖掘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影子公司”骗取政府补贴模型、缴纳公积金人员领取低保模型、时间规律模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六大层级监督模型在落地应用中,通过具体模型及科技手段的支撑,推动纪检监察工作迈向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
比如缴纳公积金人员领取低保模型。在某案例中,发现某地一医院在2021年10月为低保户冯某的女儿郗某缴纳了公积金。经核实,郗某已参加工作,冯某家庭收入超出低保标准,但由于村委会未及时履行动态管理职责,该家庭仍违规领取22个月低保,共计数万元。对此,相关责任人被追责,当地民政部门取消了该家庭的低保资格。
“该模型基于规则比对和数据碰撞技术,未来可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并与多部门数据共享机制结合,进一步提升低保资金管理的公平性和规范性。”孟晓伟表示。
校企合作成果落地,助力纪检监察工作迈向智能化
“研究院是在省纪委的精心指导下,由校企携手共建的,其研发基础是省纪委监委近年来大力度推进的‘智慧监督’工程的经验成果。”在成果展示现场,省纪委监委驻中北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贾维河介绍,“纪检监察部门提供真实场景,提供实际需求、实战经验,我们研究院把它抽象成模型,并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创新及设备研发,最后共同进行总结推广应用。”
目前,“纪检智通”智能数据分析平台已在省纪委监委及部分市、县两级纪检监察机关试用,取得了良好效果。
“研究院的科研成果免费使用,从财力、物力、人力等各方面均大大减轻了负担,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晋城市纪委监委查询中心主任司艳桃介绍,“去年我们把这一成果应用到了殡葬领域。这个领域的信访举报线索较少,但我们通过平台采集大量数据,利用相关模型,在进行大数据的比对碰撞后,很快就发现了一些线索,然后交给工作专班来办案,建立起一个闭环式流程,效果非常好。而且数据发现的问题都比较具体,有具体导向性,甚至能直接提供证据,成案率比较高。”
将关口前移,变被动为主动,六大层级的监督模型不但助力纪检监察干部更高效地进行问题筛查与线索挖掘,同时通过持续的模型优化与迭代升级,推动监督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转变,不但提升了问题发现效率,而且增强了工作的智能化水平。
“只需要一个房间,再直接把这台设备搬进现场,就可以马上建成一个派驻谈话工作室,实用、安全、便捷、高效。”在成果展示现场,工作人员指着类似笔记本电脑的智能派驻谈话一体机说。当天现场展示的还有数字纪检监察助效工作站、智能生命监测仪等科技装备,吸引了来自省、市、县及高校、企业等各级各部门纪检监察工作人员的关注。
“去年省纪委接待了10余个兄弟省份的同行前来参观学习。”司艳桃告诉记者,其中有两批同行来晋城市调研交流。正是这支队伍的持续创新,推动我省纪检监察工作智能化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
本报记者李林霞 本报通讯员胡慧萍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