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惧“烤”验 实力匠造
无惧“烤”验 实力匠造
“火孔看火,主要看焦炉燃烧室立火道内部火焰的燃烧情况,通过火焰颜色,判断空气量的大小、燃烧室温度的高低以及焦饼的成熟程度等,可以说,一孔知多面。”近日,在山西焦煤山西焦化集团有限公司第二炼焦车间3号焦炉炉顶上,调火工卢国栋边测直排温度,边看火焰颜色,边向笔者介绍着看火焰的名堂。
事非经过不知难。通过看火孔判断生产现状,不是一日之功。已在炼焦一线奋战25年的卢国栋在焦炉上历经“烤”验,如今已从青春迈入中年,也从学徒工步入高级技师行列。今年,在公司开展的职工技能大赛中,他一举夺得调火工种“技术状元”。
“卢师傅,快来看一下3号焦侧温度低是啥原因?”“老卢,这个5号燃烧室煤气量少怎么处理一下?”……当班时,车间同事常会向卢国栋请教问题,他总是二话不说,迅急赶往现场查看,并快速给出解决方案。
“卢师傅工作经验足、技术水平高、解决问题能力强,是车间的一把好手。”车间工艺主任张云峰对卢国栋赞许有加。卢国栋这把好手在实践中动真碰硬,破解了多项棘手难题。有一段时间,车间46号焦炉出现立火道不上火的现象,意味着机焦侧烟道吸力有波动,将影响立火道能否正常加热、焦饼成熟是否均匀等,可能导致难推焦,或推焦时有冒烟的情况发生。车间采取多种办法调节,但效果甚微。受命解决问题的卢国栋坚持半个月的蹲守观察,经细微调节挡板开度,观察火焰,相继改变正压、负压等,将问题化解,保证了生产恢复正常。
有一次,车间4号炭化室出现难推焦的紧急情况,卢国栋主动请缨,飞速跑到焦炉炉顶查看火焰情况、了解温度现状等,精准判断为机侧吸力大所致,并分步采取应急处置措施,调整煤气量与挡板开度,3个小时后,该炭化室实现了顺利出焦。
除此之外,卢国栋还担负着车间边炉的炉温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边炉燃烧室属于单向供热,其散热快,炉温不好控制,且因常年受机械碰撞,易出现煤气量波动大、炉头温度不稳定等现象,若维护不当,不仅直接影响着焦炭质量,甚至还可能引起环保事件,为此,边炉维护技术要求较高。要维护好边炉,与其他焦炉比较,就得付出多倍的心血和汗水。一上班,卢国栋就勤跑现场检查,来回在焦炉炉顶和地下室奔波,调节吸力压力、空气量等,关键时刻还需采用非常手段,插入钎丝,改变煤气流量,确保炉温正常,防止了生产波动与烟尘逸散等现象。
对炼焦人来说,调火工俗称焦炉的“内科医生”,它需要辨证施治,而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总之是一个需要对所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的岗位。其间,为增强业务能力,卢国栋工作之余,坚持学习研究炼焦学,在理论与实践上不断创新突破,为提升自己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注入了新动力。卢国栋建议推广使用的焦炉燃烧室炉头火道的正压、负压操作技术,保证了焦炉头立火道的正常加热;采用技术上90度、180度错位纠正的操作手法,进一步优化了焦炉地下室清洗交换旋塞制度,消除了清洗时的安全隐患。
这些年,卢国栋还防范化解了多起生产风险——相继解决炭化室过火焦、生焦难推、大电流推焦的难题,攻关处理了边炉燃烧室单炉供热温度过高而炉头温度过低及生焦冒烟等焦炉热工操作技术难题,结合焦炉大小炉柱标号、炉体结构及焦炉“本双前单”理论,完善了焦炉工艺操作技术,助力生产系统提质增效,受到了领导同事的好评。
“学到的本领,别人是拿不走的。”在高温前沿、在炼焦一线,卢国栋坚守岗位,沉下身子千锤百炼、精进自己,让技能在实践中出彩、让人生价值在奉献中升华。
王小静 郭慧英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