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成冰”、舔铁、滑野冰……

“翻车”易受伤 冬天这些“活儿”别瞎整

山西新闻网>>新闻频道>>综合新闻

时 间
/
分 享
评 论


  随着冰雪旅游热度的持续升温,不少对雪景充满憧憬的游客尝试在雪地里“整活儿”,“泼水成冰”就是其中之一。最近,一名游客在体验过程中被烫伤,引发网友关注。“泼水成冰”是何原理?如何安全操作?
  体验“泼水成冰”被烫伤
  近日,来自江西的游客江女士到黑龙江游玩,想体验一把在网上看到的“泼水成冰”,结果操作过程中不小心被热水烫伤。江女士说,热水导致头部烫起了小水疱,经过冷敷、用药等紧急处理,目前伤势已经好多了。
  据了解,体验“泼水成冰”被烫伤并非个例,每到冬季,医院的烫伤科都会有被开水烫伤的游客前来就诊。
  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烧伤病区主任医师赵震宇称烫伤的程度一般都是以一度和浅二度为主,常见的部位是头、面部、手,还有脚。因为做出“泼水成冰”的效果,一般的水温都得在90℃以上,操作不当非常容易被烫伤。
  医生介绍,一旦被热水烫伤,要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用流动的凉水冲洗烫伤位置20~30分钟,给皮肤降温。千万别用牙膏、酱油等涂抹在烫伤皮肤处。
  冲:用大量流动冷水冲洗伤面,持续30分钟。
  脱:冲洗后,脱去衣物。如果伤处粘着衣物,则用剪刀剪开,勿强行剥去衣物。
  泡:疼痛明显持续浸泡在冷水中10-30分钟。
  盖:用干净的布盖住伤口,并固定好。
  送:及时送往专业医院。
  “泼水成冰”是如何形成的?
  实际上,“泼水成冰”中的结冰并不是水结冰,而是水形成的水蒸气,在极端寒冷空气里凝结成水滴或者小冰晶,这与北方隆冬天气里形成的大雾现象类似。
  气温要非常低。一般至少需要-30℃,最好能达到-40℃,因为气温越低,凝结成冰的过程就会越短。
  需要开水。很热的水更有可能蒸发成气体,然后遇冷变成小水珠,被我们所看到。“泼水成冰”一般是极冷的环境下,可以直接从气体变成固体,这就是“凝华”的过程。
  如何操作才能更安全?
  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达到较好的拍摄效果,建议游客在清晨气温低、光线好的时候操作,一定要先掌握泼水的技巧,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操作。
  拿一壶开水,把它加入特制的水舀子里,单手能把水舀子拿起来即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水量。
  泼水时一定要放在身体侧面,不要正对着自己的身体,以免开水泼出后落下烫伤自己。
  迅速地、快速地把手臂摆成一个圆,这样形成的效果更好。
  勇闯冰雪天地还要注意啥?
  铁的味道,不用知道,冰天雪地里千万别不信邪,非要尝尝铁柱子的味道,舌头被粘住,撕扯不下来可是痛不欲生。
  冰溜子“出没”请小心,积雪白天融化,夜晚结冰,易使屋檐、外墙出现冰溜子,走路时请远离挂着冰溜子的建筑物。
  野冰不要随便滑,体验冰上乐趣一定要到正规冰场,有些野冰看起来冻上了,但其实厚度不够暗藏危机。
  “泼水成冰”需要极寒低温,体验时务必小心烫伤,打卡冰雪世界的游客们务必注意安全。

据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

(责编:李琳)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