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山西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答卷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山西深化全方位转型中,金融“五篇大文章”怎么做?作为省属金融国有企业如何更好作为?山西银行多措并举,谱写了“山银答卷”。
截至2024年10月末,山西银行支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00亿元,绿色信贷余额达67.13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7.78亿元,储蓄存款、理财、保险三大类养老金融产品货架总规模达576.5亿元。
聚焦科技金融
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重要力量。
山西银行将服务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聚焦“晋创谷”创新驱动平台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及制造业振兴升级等重点领域,持续扩大创新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等科创企业服务覆盖面,加大科技企业首贷、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服务、丰富金融供给,助推山西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目前,山西银行已出台实施支持科技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发展的若干措施,从完善科技金融组织体系、丰富产品和服务、强化政策支持等方面发力,加快构建与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目标相适配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山西银行在小企业信贷中心设立科技型企业服务团队,并根据科技型企业不同特点与需求,创新提供特色化专属金融产品。对科技含量高、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专精特新”、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研发推出“专精特新贷”;针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推出“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对重点产业链链上企业,创新“山银E链”电子债权凭证供应链融资产品,提供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截至10月末,全行支持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超100亿元。
山西银行持续深化政银企合作,积极参加“线上”+“线下”政银企路演对接活动,聚焦“专精特新”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录,精准营销、对接客户,围绕其生产经营特点,“一户一策”制定金融方案,切实做好“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金融引擎。截至10月末,支持我省“专精特新”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贷款余额超35亿元。
践行绿色金融
服务转型发展和能源革命
转型发展、能源革命是山西肩负的重大使命。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绿色金融的重要课题。山西银行着力布局绿色金融,完善产品服务体系,为推动全社会绿色发展和服务美丽山西建设提供高质量金融供给,积极支持煤层气综合利用、高碳行业低碳转型、钢铁企业废钢回收利用。截至10月末,全行绿色信贷余额达67.13亿元,较上年末55.55亿元新增11.58亿元,绿色信贷增速为20.85%。
强化顶层设计。作为美丽山西建设的行动者,山西银行坚持规划引领,制定绿色金融发展规划,出台支持美丽山西建设的指导意见、支持我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同时建立健全绿色信贷定价机制,制定了绿色信贷及碳减排支持工具业务FTP优惠方案,积极引导更多资金、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突出产品创新。山西银行陆续推出了“合同能源管理”“排污权抵押贷款”“光伏发电项目贷款”和“EOD项目贷款”等绿色金融产品,满足绿色产业多元化融资需求,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强化科技赋能。2023年5月,山西银行上线“绿色金融和双碳业务专项管理平台”,支持分类认定材料录入、溯源查询和监管报表报送等功能,实现绿色贷款识别和环境效益测算。下一步,还将积极探索绿色金融与金融科技相结合,实现客户ESG评级、自身投融资活动碳核算、客户环境风险监测预警、环境信息披露等功能,不断提高绿色金融服务质效。
深耕普惠金融
擦亮金融为民底色
普惠金融,一头连着百姓生活,一头连着发展大局,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服务民生。山西银行认真贯彻国家普惠金融政策,围绕“好产品+好服务+好风控”,持续加强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金融服务工作,推动普惠金融业务“量增、面扩、价降”,让普惠金融“惠”到实处。截至10月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57.78亿元、贷款户数9069户。
专业化发展强能力。山西银行构建“专业、专注、专项”的小微业务发展机制,设立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小企业信贷中心,打造专业团队、专业支行,形成200余人的小微专业队伍,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提质效。积极研发小微特色信贷产品,先后推出“银担易贷”“政采智贷”“惠通易贷”“中标贷”等多款专项产品,并持续开展业务数智化转型,利用金融场景、生态数据推动线上化产品“税e贷”“房抵e贷”“惠商易贷”,以数字技术提升普惠金融服务效率。
银担合作破难题。先后开展直担、创担、银担“总对总”“银银担”等业务,与山西再担保实现银担系统直连,成为全省首家实现银担系统直连的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截至10月末,银担合作贷款余额超20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700余户。
供应链金融拓渠道。专项成立多部门、跨条线参与的供应链金融业务专班,试点开展业务探索,聚焦重点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项目等核心企业,挖掘核心客户资源,强化对供应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支持。
政策工具降成本。优化业务定价机制,用足用好人民银行支小再贷款政策,切实发挥支小再贷款货币政策“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的作用,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新发放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成立时下降260个BP。
推动养老金融
精准服务增进民生福祉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更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平安与幸福。山西银行积极投身于“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助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老年群体在资产管理、健康管理、多元化养老金融服务以及适老化金融服务等方面的需求,全方位提升养老金融服务效能,助力增进人民福祉。
山西银行全力服务三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加大自营产品研设和代销产品引入力度,养老金融产品货架已涵盖储蓄存款、理财、保险三大类,总规模达576.5亿元,惠及客户达20余万人。同时,建立养老金融教育赋能机制,组织开展多种类型的客户教育,逐步培养客户养老规划意识。围绕“金融安全、资产配置、幸福养老”三大主题,推出“养老金融系列沙龙课程”;以“消保+N”宣传矩阵多渠道、多维度、多形式开展养老教育宣传活动,推动开展线上线下养老宣教活动981次,活动触及消费者112万人次,打造养老金融特色服务品牌。
养老服务金融方面,山西银行深入推进适老化服务,从硬件设施到服务流程,全方位打造适老服务体系。聚焦老年客户高频交易和主要服务场景,推出智能柜员机“关爱版”功能,让老年客户跨越“数字鸿沟”,畅享智能化金融服务。打造适老服务样板网点,聚焦场景开展特色服务。在各机构网点,山西银行把老年人绿色通道纳入服务标准化管理,设置无障碍通道、爱心窗口,配备老花镜、医药箱、轮椅等物品,配备适老服务专员,实行“一对一”陪同式服务。
跳出金融优服务,山西银行积极参与养老文化建设,在太原分行朝阳街支行试点,挂牌“青创老年大学山西银行朝阳街分校”。网点开展声乐、舞蹈、手机摄影、茶艺养生等老年大学特色课程,拓展老年大学服务半径,为市民建立家门口的老年大学,促进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
探索数字金融
加快数字化转型塑生态
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山西银行以创新为帆、以科技为桨,乘风破浪驶入数字金融蓝海。
山西银行制定了数字金融发展规划、数字化转型总体规划,以新技术应用为主线,打造集约型平台,赋能主营业务和决策管理,推动“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全面落地。
数据赋能方面,山西银行初步实现了数据资产化管理,建立数据治理长效机制,搭建的数据平台为全行数据智能建设提供了基础,各项数据场景化应用纷纷落地。
数字化经营管理方面,山西银行构建了数字化转型新底座,搭建了“数据中台+业务中台+风险中台+技术中台”的企业级中台体系,建设了手机银行网银、智慧网点和综合营销管理平台,实现了“稳后台、强中台、敏前台”的战略设计,创造了银行业数字金融实践典型案例。
通过利用一体化中台能力,山西银行在业务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生态数字化等领域赋能业务经营管理。搭建了客户集市,实现了客户分群管理,落地了多项营销活动及数百项营销策略,研设了多款创新性的数字化产品,推出了企业版手机银行,通过RPA机器人提高了集中运营效率,推动了信贷业务全流程管理数字化,进行了绩效管理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及财务集市的建设,在数据中台新建了管理驾驶舱,通过API接口输出金融服务能力,满足了合作伙伴多样化需求,全面升级C+生态体系,打造金融与非金融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业务生态。
数字化赋能业务发展,山西银行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持续增强,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山西日报、山西晚报、山西农民报、山西经济日报、山西法制报、山西市场导报所有自采新闻(含图片)独家授权山西新闻网发布,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例:"山西新闻网-山西日报 "。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山西新闻网(或山西新闻网——XXX报)"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